5月18日,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都剑光介绍了我市强化土地要素支撑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科学做好项目用地分析研判
为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在项目谋划和立项的初始阶段,主动靠上,变“后置”为“前置”,对项目用地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确保项目不走弯路,争取工作主动。
做好底线管控,全力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相关管控要求,在省级重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时,主动配合建设单位或牵头部门,提前按规定编制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生态保护红线区不可避让论证报告,涉及规划调整的,立即结合项目选址和相关政策要求,编制规划调整预案,为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部门衔接,缩短用地审批时限。项目用地征收涉及10余个部门,整个过程最少也需要3个月,且标准高、要求严。在项目初始阶段,就积极与各区市政府、管委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衔接,提前介入,专人辅导,驻点协调,积极推进项目用地报批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压缩征地组卷时间,提高报卷审批效率。
研发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为项目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撑。研发了“威海市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该平台提供了卫星影像、行政区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项目落地必备的基础数据。通过该平台,能够及时、快速查询项目拟选址用地情况,地块符不符合要求,能不能用,一目了然,避免了初始阶段项目盲目选址而造成的后期工作被动。
项目用地指标实现精准保障
用地征收报批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用地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逐年减少,及“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存挂钩”“成片开发”等新政策的相继出台,以需求为导向,多措并举,精准化、项目化保障用地需求。
深入摸底排查,全盘掌握土地要素需求情况。今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迅速、全面梳理摸排市了委经济工作会、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市级重大项目等10方面、1038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对筛选出的196个重点项目存在的土地、规划方面的需求和问题,实行台账化、清单化管理,逐个项目细化任务、分解责任、倒排工期、因地定计,进一步明确全年土地要素保障目标任务和细化落实举措。
争取省级支持,做好省专项指标统筹跟进。入选省重大项目名单,是我市重点产业项目获得足够用地指标支持的最为稳妥的方法,而且还可为我市其他基础设施、民生和产业项目腾出更多的用地空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实际,积极指导各区市、开发区,多方寻找我市重大项目“比较优势”,争取我市更多的好项目、大项目入选省重大项目名单。最终我市成功申报省大项目20个,使用省专项指标7067亩,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要求,项目化、精准化分配用地指标。自去年以来,国家和省改变了传统的指标分配方式,推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增存挂钩”等新办法。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将各区市存量土地消化处置和新增指标分配相挂钩,并建立定期通报、奖惩激励机制,并且指标分配以真实有效的项目为依据,以项目定指标,力争有限的新增指标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大力提升土地供应质效
土地供应是一项政策性、约束性比较强的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力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
降低用地成本,多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年来,联合多部门在工业用地供应方面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为实体项目和工业企业提出了诸如弹性年期、租让结合、先租后让、70%地价、边角地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企业可根据实际自由灵活选择供地方式,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解决了用地难题。
紧盯存量资源,大力拓展项目用地空间。当前我市还有很多的存量用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这不仅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浪费,而且更加加剧了用地紧张局面。组织人员对全市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进行了全面摸底,共排查出可直接用来安排项目的存量土地11007亩,进行了逐宗上图造册,并标明了每个地块的位置、面积和性质,作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直选方案”。
政策精准“滴灌”,发挥土地要素助推剂作用。为协助各区市、部门更好适应当前用地形势,把准政策脉络和变化,4月29日召开了全市土地要素保障专题会议,对项目落地全流程、全链条涉及的最新政策要求进行了全面深入解读。本次会议形成了“四个一”成果,即1篇《土地要素保障政策宣讲材料》、1个《项目用地合规性智能辅助查询平台》、1本《全市闲置和批而未供土地资源手册》、1套《土地要素保障政策法规汇编》。近期,还组成了专门的宣讲队伍,由分管领导带队,前往各区市、开发区进行了现场宣讲。
威海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如何?
2019年3月,我市成功争取到了全省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两年来,持续跟踪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最新政策、技术标准,开展了以下工作:
成立了涵盖城乡规划、生态、交通、市政、土地资源、海洋、计算机等多个学科、多家单位参与的设计联盟,确保高标准、高质量的编制成果。
按照部、省的要求,开展“双评估”和“双评价”工作。双评估包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风险评估,围绕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六个维度展开评估工作。双评价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通过双评价,对空间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增强空间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和协调性。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市域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了基础。
开展了《市县空间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海陆统筹与海岸带保护》《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等17个基础性专题研究,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编制提供支撑。
开展建设用地底图底数梳理、空间发展战略制定、建设用地规模研究等工作,持续推进规划成果的编制。
建设了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信息化,提升国土空间治理和管制能力。
在编制进展上,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完成了包括“双评价“在内的17项专题研究。形成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初步成果。信息化建设方面,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也形成试运行版本。
“成片开发”方案编制掌握什么原则?
2020年,土地管理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工作。自然资源部在2020年11月5日印发了《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中确立了“成片开发”的原则,一是将成片开发限定在了城镇规划的“集中建设区”;二是规定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内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用地比例不得低于40%;三是强化农民权益保障,充分尊重意愿。方案需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四是建立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审定机制。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土地规划、经济、法律、环保、产业等方面的专家组,对各市上报的“成片开发”方案进行审查后,报省政府审批;五是划定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四个禁区,即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未完成上级下达的上一年度“增存挂钩”处置任务的、县域内近五年平均供地率未达到 65%的、已经批准实施的成片开发连续两年未完成方案安排的年度实施计划的的不得批准。《山东省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审批办法(试行)》中的相关要求和部文件基本一致。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哪些用地优惠政策?
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要素保障作用,于2018年、2019年先后出台《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的意见》《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等文件,制定并提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诸多政策和措施。
弹性年期政策。《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的意见》提出,工业用地确定10、20、50年弹性出让年期,具体年期的选择由当地政府、管委依据产业发展周期、意向企业经营情况及有关产业政策合理确定。
70%地价政策。《关于支持实体经济项目建设的意见》提出,对于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在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的前提下,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对应的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出让底价。
边角地政策。《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提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涉及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等难以独立开发的零星地块,可以采取协议方式供地,由邻近项目建设单位一并改造开发。
鼓励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土地使用者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助力高质量发展 威海这些用地优惠政策了解一下】相关文章:
3.班主任实习报告
4.读《祖父》有感
6.酒店培训心得体会
9.餐厅主管工作计划
10.办理工伤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