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走进“美丽庭院” 听听他和风筝的故事

时间:2021-12-04 20:51:55 社会

  传承风筝文化、带动妇女增收、坚守诚信理念,寒亭区寒亭街道张家院村张中会家庭由此成为全市美丽庭院创建的典范。11月5日,记者走进这个普通小院,听“美丽庭院 和美家风”风采故事会主角之一的张中会讲讲他的故事。

  家庭小院风筝大院融为一体

  张中会的风筝生产厂在村子东头,占地约1000平方米,整个院子收拾得干净、整洁。西侧是供一家四口居住、生活的几间房子,温馨而一尘不染,东边是生产车间。把家安在厂里,张中会有了更多时间沉浸在风筝中。

张中会在裁剪风筝。

  11月5日,张中会正在裁断车间的机器前忙碌地裁风筝面,厚厚的一摞约一百二三十张,压上模具,推进机器,“咔哒”,齐刷刷地裁出风筝的形状,然后拿到生产线上由工人组装成成品风筝。生产车间内,12名工人正井然有序地制作风筝,一只精致、轻盈的风筝经过缝纫、组装、包装三道工序,就做好了。

  “我们现在主要做美、日、西欧等国家的订单,正在生产的这批风筝,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远飞海外。”张中会介绍说,每每看着这些将要飘洋过海的小小风筝,心里特别自豪,愿这些承载着潍坊文化、承载着村民增收梦想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张中会展示风筝。

  传承风筝文化带动妇女增收

  50岁的张中会从事风筝行业已有30年。他从小喜欢风筝,18岁起跟着张效东学做传统风筝,并在杨家埠开设门头售卖传统风筝,那时候一个“小燕子”能卖10元钱,收益很高。后来,张中会夫妇做起生产风筝骨架的生意,给风筝生产厂供货。2003年,因厂商突然取消订单,两人做的骨架没了销路,商量后开始做成品风筝,并在2008年注册公司,通过线上平台销售,做外贸订单,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张中会正在量尺寸。

  风筝厂也从最初的家庭作坊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平台,村里的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增收。厂里固定员工10余人,赶订单时一天三四十人忙。62岁的张伟英因骨质增生干不了农活,更没法外出打工,于是成为张中会厂里的固定员工,负责包装这道工序,一天装1000多只风筝,能挣百余元,“一年能给家里增加3万多块钱的收入呢。”她开心地说。除了像张伟英一样到厂里“上班”的,张中会还把活送到村里有七八个无法出门的老人家中,让她们在家里组装风筝挣钱。

张伟英正在包装风筝。

  创业路艰辛 诚信放在第一位

  从家庭作坊到成规模的风筝厂,包含了一家人坚守诚信的经营理念。张中会素来重视风筝质量,是不折不扣的试检员。每个订单,他都会到村东头田地里试飞三四次,“放风筝也是讲究技巧的,根据季节的不同,放出的风筝线长度不同,看风筝吃风大小,试飞不合格的会重新设计生产。”他一手拿线鼓、一手拿线严肃地对记者说。

  任何产品细节他都不会放过。有一次,厂里制作了一批风筝连接杆,已经分批次打包并装箱,抽检时发现有一个杆粗,插不进风筝里,当时已是腊月二十七,工人们都在忙着过年,张中会夫妇召集他们把所有的包装全打开,将1万多根杆一件一件地筛查,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做外贸订单,不合格的产品一件也不能出国门,绝不能给潍坊风筝抹黑。”张中会说。

  “美丽庭院+”模式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张中会家庭是全市各级建成的20.5万户美丽庭院中的一户,一个庭院美、家风美的缩影。据悉,潍坊美丽庭院创建率31.4%,在日前举行的全省“美丽庭院”创建交流观摩会议上,15个集体、14名个人,132户家庭受到通报表彰。

  随着“美丽庭院+基层巡讲+亲子共成长+和美家风”模式的推广,美丽庭院创建工作走向纵深,促进着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美丽庭院 和美家风”风采故事会,则宣传展示创建中涌现的书香文明、孝老爱亲、爱国拥军、文化传承等特色美丽庭院,将创建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

【潍坊:走进“美丽庭院” 听听他和风筝的故事】相关文章:

1.单位领导的辞职报告

2.读名著《三国演义》有感

3.班主任实习报告

4.读《祖父》有感

5.管理系统的心得体会

6.酒店培训心得体会

7.《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8.初中秋季军训心得体会

9.餐厅主管工作计划

10.办理工伤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