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孔子观后感(少年孔子观后感)

时间:2022-09-26 03:47:51 观后感
  • 孔子观后感 推荐度:
  • 少年孔子观后感 推荐度:
  • 观看《孔子》观后感 推荐度:
  • 孔子电影观后感 推荐度:
  • 观看影片孔子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孔子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1

  近日学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孔子》,我看完之后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深深地被震撼了,对孔夫子的伦理道德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而我却认为孔子思想里包含了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他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当孔子看到当权者只懂得用酷刑来统治人民的时候,他不顾自己的危险依然提出了废除活人殉葬制度。这在当时是十分危险的,这不能不体现出他的仁爱之心。而当子路将漆思弓救到他的家里时,他表现的是那么镇定,没有一丝畏惧,这又是他大义的体现。当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时,他第一站来到了卫国。卫国南子问孔子:“夫子常说,仁者爱人。不知夫子的这个人,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这时孔子无语,但是从他恭敬和淡定的表情当中,我解读出了《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尊贤而容众”,南子又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请问夫子是什么意思?”孔子答曰:“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南子又问:“诗经三百首,大多都是在讲男女之间的情爱,夫子又该怎么解释?”孔子答曰:“诗经三百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但无邪念!”面对孔子的圣德,最终南子恭恭敬敬道出了这样的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孔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到孔子在痛苦中所领悟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在夹谷会盟上,孔子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不得不佩服孔子的智慧。这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孔子。当季氏将亡之时,他终于明白了孔子的真确,他决定将孔子请回鲁国,这就是孔子身上的信。

  在周游列国路上,他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受尽磨难。在逃离齐国时“接淅而行”,在鲁国分不到祭肉,在陈蔡被围差点饿死,在宋国差点被树砸死。他却荣辱不惊,为了理想中的仁礼之国,像永不停息的日月星辰一样自强不息,这不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吗!

孔子观后感2

  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社会不太平,孔子颠沛流离却不得志的一生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之中。

  安静地看完《孔子》,浏览孔子的一生。如导演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长达125分钟的《孔子》其实就是一个个孔子故事的组合,由开始的孔子在鲁定公支持下对鲁国进行改革,到孔子改革失败离开鲁国,到孔子及其弟子14年周游列国不断碰壁,再到孔子耄耄之年被迎回鲁国,他一生就在这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当中走完。可是,回顾这个电影,我捕捉到的不仅有故事,更多的是孔子圣人的形象——动荡破碎的山河,一个挺拔的身影带领着一群文弱的书生,步履蹒跚地向彼岸走去。

  周王室衰微,诸侯为了称霸相互征战,狼烟四起。出身鲁国没落贵族家庭的孔子,对国家和黎元深感忧虑,提出“仁”“礼”的思想主张,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解百姓于水火之中。可是就像春秋战国其他的圣贤那样,诸侯需要的是霸道的思想、强硬的权势和坚锐的军队,孔子的思想主张不被采纳,在诸侯国辗转如丧家犬。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虽曾受诸侯礼遇,并在诸侯国推行主张有所成效,但政治理想最终敌不过霸道。

  14年里孔子和弟子一起奔走列国,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曾卷入政治阴谋而身处旋涡,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教育弟子众人及整理文献。最后,孔子在失意中逝世,理想空付东流,还是达不到彼岸。然而,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并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孔子被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有很多,其中孔子为救要陪葬的小男孩在朝会上与人激烈争论,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的斗智斗勇,“子见南子”“好德如好色”一话,都反映出孔子坚守内心世界,坚持政治理想,无畏困难险阻,无畏美色权贵。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孔子,要想懂孔子还是要读《春秋》,靠电影简单的镜头和浅显的对话是不足够的。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孔子圣人的形象无法抹杀。

孔子观后感3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观后感4

  周五的时候,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个话剧,名字叫《少年孔子》,这个话剧使我感触很深。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

  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但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即使会弹五首曲子,但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很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但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很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与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很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与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5

  上周五,我们五年级集体观看了电影《孔子》,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在当时的小诸侯国————鲁国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一生心系家国,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而忧心忡忡,希望能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影响当时春秋诸国。

  孔子曾任官于鲁国,当时鲁国有一种用活人陪葬的残酷制度,在孔子的多番劝说和努力下,鲁国终于决定废除了这种制度,百姓因此受益。孔子还想以其勇敢和智慧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试图带给国家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然而因现实的残酷而受阻。但孔子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他率领众弟子奔走列国长达14年,传播他的思想,以期实现他的主张。孔子晚年重返故乡,为鲁国效力。由于他的人生抱负最终未能实现,所以最后孔子在失意中去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他一生终成万世师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创造了泱泱大国两千年的辉煌。

  在电影中,孔子与弟子们临危不惧,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格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颜回。有一次路过一条冰河,他们走到一半时,冰裂了,装书的车掉进河里,颜回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水中把书抢救了出来,但自己却没能上岸。我知道,其实颜回以生命来捍卫的不只是书,更是他珍视的思想和信仰。早就听说过文人的儒雅之气,他们都惜书如命,但古代圣贤竟然不惜以命换书,仍然让我震惊和钦佩。

  子路的形象也让我难以忘怀。他在战场上被敌人击中,临死时仍然“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的气节告诉我,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骨气,即使落难也要保持君子气节,维护信仰。除了这些,我还领悟到了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包含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处世方式,教给我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喜好。

  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我从中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有了感性认识,对孔子及弟子们传承的儒家思想有了初步印象,也懂得了一些做人和做学问的道理。从孔子和弟子身上所闪现的美德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被人喻为圣贤,是因为他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同时他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出了优秀的弟子,使儒家思想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从中得以受益,这就是圣贤给我的启示。

孔子观后感6

  曾经的孔圣人被电影拉下神坛,影片很励志,他告诉我们圣人也是人,也会颠沛流离,也会挨饿受冻,也有七情六欲。但影片中的孔子还缺少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这一课在影片中让颜回给完成了,可没有经历过死亡,就悟不透活着的快乐,这应该是圣人的必经之路。谦谦君子后为仁,仁之不厌不倦后为圣。圣是孔夫子学问中的道德境界,仁是孔夫子学问中的道德准则,仁与不仁其基础就在于好学不好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尤其体现出孔子学以致用重在行动,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感受仁的存在。要这样看我们应该感谢赐给孔子苦难的所有人,正是这十几年的漂泊生活才让孔子的理论更加成熟。

  但在这里我不寻找电影的不足,因为任何一部作品都存在遗憾,同时也可能是我境界的不到位导致的理解缺失,所以我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我不知自己算不算君子但我明白自己绝不是小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我欣赏他们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对生活的态度,在面对苦难时的团结。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资生活所累,才能保持心境的恬淡与祥和。我欣赏他们在极端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对理想的追求,这正体现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最后谈谈情感。孔子爱家人,爱弟子,他正是以个人的道德风范形成的非权力影响力来影响大家,其结果就是后面都是心悦诚服的追随者。影片中提到的南子,是位美丽多情又很有才干的女子,是一位敢爱敢恨的巾帼英雄,他们的交流让彼此产生了共鸣,找到了知音。对于她孔子不能说不动心、不动情,但为着心中的理想,不得不放下很多东西。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孔子在情感交织时警示自己的话,也是找到知音的一种感慨,同时也是对南子的一种肯定。南子也有同感,在南子被毒箭射中之后,脑海中想到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孔子这位初识的知音,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南子死的很幸福,她的人生没有遗憾。因为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观后感7

  孙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生在鲁国,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他曾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国相,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他所著的《春秋》、《论语》都流传后世,被千古传诵。带着一份期待与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走进影都,观看了电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当他三十而六时,逐渐在他的故乡鲁国崭露头角,得到了鲁君的赏识,被认命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逐渐被鲁君加封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国相的要职。击败了叛军,安保鲁君参加齐鲁盟会。但是,随着他的平步青云,却迎来了三恒的忌恨与排挤,终被三恒之首季氏驱逐出鲁国,后在异国他乡,带着一帮他的弟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十几年,但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从不放弃,并在途中著下《春秋》一书。在他晚年之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终于被迎回鲁国。

  看了这部令人悲伤的电影,我不仅又对孔子多了几分认识与敬佩之意:

  一、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一名极有谋略的军事家。在齐鲁盟会中,齐王心怀不轨,派出二百乘兵车,以威胁鲁君投降齐国,而孔子却用三百辆牛车,造出轰天声响,吓退了齐军的兵车,他不用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失陷多年的郓、龟阴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堕三都”、抑三桓”的主张,并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来势汹汹的三恒家臣——公孙狙。这改变了我以前对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理想的精神。孔子流离他乡近二十年,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始终不曾放弃他儒家思想的宣扬,他情节高尚,从不吃嗟来之食,一举一动中始终保持着他的学者风度和神态,在断粮七天时,他“以乐代食”,以顽强的意志力抗击饥饿的侵袭。在周游途中,为了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他废寝忘食,奋笔激书,写下《春秋》一书,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后世得以实现,并影响了往后历朝历代的政局。他这种坚持理想的精神着实让我有所触动。

  我不但钦佩孔子渊博的学问,而且敬重他高尚的品行。他那光辉的形象会永世被世人所传颂;而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必将千秋万代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明。

孔子观后感8

  时光流转,两千年只是弹指一挥。论语,让我的心穿过时空的隧道,感受到你的智慧。通过这部电影,我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魅力。

  爱默生对孔子有这样的评价: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司马迁也有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叹。虽不能至,却十分向往。我们从影片中不难看出,孔子的言行举止间透漏着智慧。在救漆思弓时,他凭借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驳的公山大人无话可说。在于齐国会盟之日,又凭借自己的智慧打破了齐国的阴谋。可见他过人的本领,及其在政治上的深谋远略。

  孔子的一生简单而复杂。简单,是因为他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他终其一生只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不贪图能够荣华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淡泊明志。复杂,虽志向宏大却因鲁公的胆小,懦弱而不受重用。一句不要太看得开,像我一样装疯卖傻多好,也使孔子遭受了不少打击。玉珏送到他手中后,他明白诀别之际的到来。他不得不抛弃妻儿,独身一人前行。至此他周游列国数十载,过程颠沛流离,丧失爱徒,可见其艰辛。

  离别后,下起的倾盆大雨似乎也在为孔子感到不公,途中,马车陷到了一个泥坑里,但他用尽力气想把马拉出来的时候,自己却不小心摔倒了,但这并没有是他崩溃,反而他大笑了起来,也许,在这时,他已经释然了。他的笑,是那么爽朗,震撼了我的内心。孔子是幸运的,他有一群愿随他同甘共苦的弟子。最后一碗的马肉汤,他没有独自一人喝掉,而是与周围嗷嗷待哺的弟子共享,最后,自己倒在地上。这么样一位老师,又怎会不受学生爱戴那。但在途中,冉求在卫国的战场上离开,颜回的溺水身亡都给孔子带来沉重的打击。我想,这比不受鲁国重用更为难过吧。

  玉环到来之际,意味着孔子即将返还鲁国。但他早已对战乱的时代绝望,他不在热衷于政务,只想投身于教育,教授更多的学子,让教育发扬光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些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是孔子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终其一生,孔子虽没实现他的政治诉求,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财富。他注重的礼,穿越千年,穿到了我们的眼中,穿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

孔子观后感9

  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妈妈的话:《孔子》这部影片气势恢宏,情节生动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我一开始怀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带点点去看了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点点能够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专注地看完全剧。虽然点点这篇观后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没有达到“仁”、“爱”的高度,但看得出来,孔子坚韧不拔的精神的确感动了点点。作为点点这么大的孩子能够由始至终看完这部有着深厚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影片,并且有所感受,妈妈已经很知足了。

孔子观后感10

  周五下午,我们五年级在学校多功能厅集体观看《孔子》纪录片,这部电影令我很受教育。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思想精髓还活在人们的心中!

孔子观后感11

  被热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 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非常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黄石广电影迷成员们在华夏电影城集合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这个时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着校服来的学生们,看来纷纷开始放假的学生群体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电影院的主力人群。据观察,影院里《孔子》的人气还算不错,影迷们对电影如何展现孔圣人的一生更感兴趣,也不乏慕发哥之名来观影的粉丝。从散场之后大家的反应来看,《孔子》这部电影给了怀揣这两大期待的观众一个交代,但是,没人想到,过程却是如此枯燥沉闷。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电影故事从孔子得到鲁公赏识担任大司寇开始,前半段主要讲述了孔子在鲁国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然而处处受掣肘,只得远离故土,与弟子踏上周游列国的路途。后半段则集中讲述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路上遇到的种种困境,欲寻明主而不得,历经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颜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叶落归根回到鲁国传道授业了此余生。如此复杂的内容想要用一部电影表现出来,原本就是个艰难的任务。而擅长拍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胡玫导演,也显然并没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观众们便在电影院里花费了两个半小时“欣赏”到了一场“电视剧”。

  平心而论,电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剧情,通过保护小童、齐鲁会盟、平息公山狃叛乱等段落,集中表现了孔子的仁爱、智谋与军事上的才华。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从鲁国出走,众弟子赶来追随等一组戏,起承转合之间颇为流畅,算是片中的亮点。但是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历程却成为了一场支离破碎的桥段集锦,影迷们均认为这一部分毫无主线可言,零散且琐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迟迟不见高潮出现,也总是看不见电影将要结束的征兆,期间有几位观众陆续离场,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迷认为电影最大的败笔就是苍白无聊的剧情。

孔子观后感12

  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孔子连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自己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自己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自己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自己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

孔子观后感13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了它的序幕。随后讲述了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并表现了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了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了,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了二十天了,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了?”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了。”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了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了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了那种药,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该选诗童的时候了,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了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了火,他已经很不高兴了,孔子推荐他是为了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了,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孔子观后感14

  孔子很仁和,救过一个小奴隶。有一年,大司马死了,很多人要陪葬,那个小奴隶也包括在内。为了能逃过此劫,小奴隶逃到了孔子的住处。可和孔子对着干的公山狃却说孔子私藏“人犯”,要治孔子的罪。孔子不但处事不惊,而且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迫使强势的公山狃打消了处死小奴隶、治孔子罪的念头。瞧!孔子是不是非常聪明。

  孔子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髓。

  孔子很爱自己的弟子,弟子们也爱老师。有一回,孔子一行人在冷得结了厚冰的湖面上行走,不一会儿,只听“嚓、嚓”几声,冰碎了,孔子的书一部分掉进了冰凉的湖水里,颜回纵身跳入水里,却被冰凉无情的湖水冻僵了,命丧湖中。孔子痛不欲生,痛失了一名可传他大道之人。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学校里同学们的表现:有些人为了自己利益而伤害别人;有些人因为其他同学挑唆而攻击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自己获取胜利,而向老师、同学说他(她)的坏话……,每当做这些事前,请大家想一想对方,想一想孔子,他们师兄是多么团结友爱呀!大家如果多一点宽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是非。

  这部影片令悲伤而又感动,被孔子的仁和打动,被他们师兄弟间的真情打动!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非常伟大,他把自己的思想留给了后人,代表作《春秋》、《论语》。

  孔子经过了十几年的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经历,决定放弃从政,好好教育子弟。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的精神。子路帮助卫国,战死沙场;冉求回鲁国效力;颜回为了孔子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不惜自己的生命,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里跳入冰海……

  我从这部影片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我们也要像孔子一样说话坦坦率率,不要绕圈子。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孔子是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楷模,要经得住诱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先驱者,让他的思想由世人传颂下去吧!

孔子观后感15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随着古朴的音乐,一阵清脆的读书声萦绕于耳间,《少年孔子》缓缓拉开它的序幕。随后讲述小孔丘与众学童一起学习、干活、玩耍、成长、结下深厚的友情,并表现少年孔子的优秀品质。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弹琴,牛轰的爸爸也让牛轰弹,牛轰说没琴台怎么弹呀?然后他的爸爸趴下指着后背说:“这儿,这就是弹台。”其实牛轰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乱弹,这时他们听见孔子在弹一首曲子,一会先生来,先生问孔丘:“你这篇曲子已经弹二十天,学点新的曲子吧!”孔丘说:“我还不知道这个这个作者写这首曲子的意义。”先生继续问孔丘:你会几首曲子?”孔丘说:“我会一首。”牛轰和他的爸爸都笑,牛轰的爸爸问牛轰会几首曲子?牛轰说:“我都会五首曲子。”先生一听说:“孔丘你说说这个曲子的含义。”孔子说:“我觉得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个能管理国家的名人”先生说:”确实是,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写的曲子。”

  孔丘学习弹奏乐器,一首曲子整整练一个月,弹出的曲子优美动听,先生都满意地说可以练习下一首,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练习,而牛轰,虽然会弹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没有弹好!让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练钢琴的时候,我都是非常着急,希望能多弹几首曲子,在练的时候也没弄明白曲子的含义,就换下一首。可是最终没有几首能过关!通过少年孔子的弹琴的经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他的妈妈很辛苦,给有钱人家做佣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妈妈。有一次,她的妈妈得一种病,这种病需要一种草药才能治好。但是这种草药只长在悬崖峭壁上,很难采到。孔丘还是带着他的同学在悬崖上为他妈妈采到那种药,治好她的病。

  到该选诗童的时候,同学们都选孔丘,先生说:”要选两位诗童去京城参加比赛。”这时孔子推荐牛轰。同学们都很疑惑,牛轰非常自大,怎么能让他去京城参加比赛呢?其实牛轰家在昨晚着火,他已经很不高兴,孔子推荐他是为让他缓解不好的情绪,说明孔子在小时候就知道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尽力去帮助别人,甚至对自己的对手都很友善。

  当然,小孔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我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中国通史孔子观后感(少年孔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中国通史孔子观后感(少年孔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