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清渠》心得体会

时间:2022-08-12 23:34:38 心得体会
  • 高山清渠心得 推荐度:
  •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 推荐度:
  • 观看高山清渠心得 推荐度:
  • 高山清渠观看心得 推荐度:
  • 收看高山清渠的心得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7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山清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7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范文(通用27篇)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

  2022年7月16日,区教育体育局接到通知,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原名《黄大发的奋斗史》)定于7月16日20:00在CCTV-1开播,号召广大党员学习收看。接到通知后,区教体局积极响应,立即转发,广泛宣传,组织全区各学校的全体党员教师积极观看,学习黄大发同志的事迹,讴歌这位平凡的英雄。

  当代愚公凿天渠。区龙泉街小学党支部积极响应区教体局号召,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观看《高山清渠》,并写下所感所悟。该连续剧讲述了草王坝村是贵州遵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村支书黄大发自六十年代起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中间经历的种种失败、种种磨难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一次次激发出他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最终,黄大发克服一切困难,耗时三十余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二百米的水渠,为山村引来清渠。共产党人黄大发用其一生勇于担当、坚强不息的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使穷山恶水的草王坝变成深山明珠,被人们称誉为“当代愚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道德模范勇担当。自2022年7月16日以来,每到晚上八点,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就准时坐到电视机前,打开中央一套观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这部剧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9400米绝壁天河。区魏风路中学全体党员教师观看电视剧后,感触颇深,纷纷在群众讨论,发表见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追梦精神,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看完主人公的事迹,大家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今后无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做敢为,砥砺前行。

  党支部书记任春旺说道:“黄大发不只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在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提高,学习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更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时代楷模讲奉献。区二高响应中组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按照区教体局通知及时组织全体党员观看《高山清渠》,认真学习“当代愚公”黄大发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通过观看该电视剧,区二高全体党员纷纷表示要学习黄大发精神:心系群众、为民服务;埋头苦干、不屈不挠;不畏困难、敢于担当。

  区二高的党员教师纷纷表态:在今后的工作中,让黄大发精神付诸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立足岗位,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不断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

  “愚公移山得延续,大发精神修渠成。”近日,以“时代楷模”“七一勋章”、我们贵州遵义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台播出。该剧讲述了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用时36年,经历时代的考验,克服重重困难,在绝壁上开凿一条长达9400米,地跨3个村子的水渠,解决了当地村民的用水困境,最终引领草王坝村民致富过上幸福日子的故事。黄老支书一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是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

  青年干部要有“瞄准目标,敢想敢干”的勇气。坚决不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七八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地处海拔800米以上,“水比娘还亲,没水又缺田”足以形容当时村子的困境,剧中台词“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更是体现了草王坝村因缺水问题,但大部分村民们或不想“挪窝”,或者“挪不了窝”,于是穷就一直延续着的困境。青年黄大发多次进入大山实地勘察,发现在距离村15公里的地方有一条叫螺丝河的水域,于是谋生修渠梦想,打算用双手凿出天渠,引“天河”之水解草王坝饮水之困。黄大发敢想敢干,勤汇报,找政策,筹资金,历时36年初心不改,以百折不挠的韧性造就清渠功业,解决了村里百姓生活和耕种缺水的困难。

  青年干部要有“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不然贫困老是改变不了。”这是当上村干部后的黄大发为草王坝村民的承诺,为修渠大计多方奔走,千方百计找出路。为解决村民不愿修渠思想问题,通过干苦力活,做采石工筹集“电影费”让全村村民第一次看上电影,主动学习宣传党中央毛主席对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放弃优先考虑自己怀孕妻子的营养补充,利用乡里对自己抓特务的奖励为村里老人买药等细节,体现黄大发心中有民,行之为民的初心。修渠成功后,黄大发继续千方百计村里的发展谋出路,修梯田、造公路、通水通电建学校,风雨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未改变,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青年干部要有“多谋善断、处事不惊”的魄力。一道万米水渠,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黄大发修渠并不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多次挫折,但是他并没有因为缺技术、缺资金而退缩,反而越战越勇。54岁高龄进水利班进修学修渠技术,向乡里争取帮扶资金,面对村民质疑发出“修不好水渠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为了水渠,我愿意拿命来换”的有力承诺。以及在剧中因修渠工具迟迟不能到位、带领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举措做法,体现了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提升决策判断能力,多谋善断、处事不惊,主动积极处理村里难题矛盾,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践行党员干部“有事我先来”的责任担当,高山清渠就是大发精神最好的见证,大发精神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延续愚公移山精神最好学习榜样。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3

  7月20日以来,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九支队七大队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贵州省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学习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汲取榜样力量,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奋进精神。

  该电视剧用艺术的形式讲述了“当代愚公”黄大发为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带领全村人艰苦奋斗的故事。黄大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的“生命渠”,结束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支部书记陈龙飞观看《高山清渠》后谈到,让他受到为民服务、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等“当代愚公”的精神洗礼,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表示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从“开山凿渠、志拔穷根”的动人故事中读懂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苦练工作本领,在一线交通运输执法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交通执法人员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新时代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创佳绩,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当好新时代“开路先锋”。

  党员陈乾兵同志观看《高山清渠》后谈到,他作为建党百年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一分子,作为交通战线最基层的一员,要大力弘扬“黄大发精神”,树立实干思维、强化实干担当、要坚定初心、恪尽职守、戒骄戒躁,在一线交通运输执法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只有持之以恒做好日常巡查,打击恶意超限运输,严格规范做好施工监管,以职责使命维护好路产,保护好路权,在抗凝保畅、防汛抗旱等特殊节点勇当排头兵,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做出应有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通过观看《高山清渠》后,党员干部职工反响强烈、深深受到激励鼓舞,干事的激情高昂,纷纷表示要以黄大发同志为榜样,立足于行业和本职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将精神源泉转换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勇于担当、埋头苦干、苦练工作本领、履职尽责、甘于奉献,在疫情防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与服务、超限运输治理、运政执法、“打非治违”、安全监管、汛期抢险救援、冬防春运抗凝保畅、“四违”等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中积极地“站出来”“顶上去”,积极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4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凭借用心的制作、精彩的故事、丰富的细节和传神的人物塑造赢得全网关注,备受观众好评,其中黄大发修渠引水的故事更是真实感人,引人入胜。作为新时代基层干部,要从《高山清渠》“一生只为修一渠”的传奇故事中,汲取“断、舍、离”的榜样力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担当作为。

  “断”心浮气躁,常怀敬畏之心

  老支书黄大发36年如一日,从青丝到白发,最终在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9400米“生命渠”,撕掉了草王坝村贫穷落后的“标签”,摆脱了长期缺水的困境。通水后他紧锣密鼓张罗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想方设法为村民脱贫致富找出路,始终秉持“村子里缺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广大基层干部要以榜样为“旗”,汲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发扬苦干、实干、加油干的硬作风,克服简单的事情不想干、复杂的事情不能干、艰难的事情不敢干的懒散思想,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多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时刻鞭策自己,努力用好心态、好思维、好方法在基层的大舞台上多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

  “舍”麻痹大意,绷紧纪律之弦

  黄大发总是把修渠的水泥当作“宝贝”,每次卸完货都要亲自打扫,车厢里洒落一丁点儿“残羹”,他都要一遍又一遍清扫入库。家里的水泥像“小山丘”一样,老伴想舀一碗补灶台,反被一顿严厉呵斥“这是公家的,坚决不允许”。老支书一心为公,从不掺杂半点私心杂念,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用权。广大基层干部要舍弃麻痹大意的思想,要时刻紧绷纪律之弦,守好纪律“高压线”,时刻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不忘初心、奋毅前行。

  “离”狂妄自大,永葆感激之情

  “我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党来了,分给我土地,让我不再受饿挨冻。”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发誓,一定要为草王坝做点事情,报答父老乡亲。深知水对于草王坝来说就是救命的“东西”,下定决心一定要为村民“引水”,靠着这股劲一干便是一辈子。在“刷屏走红”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心中时刻惦记着群众,把群众当亲人、当家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草王坝有着独特的感激之情。广大基层干部不能有高人一等、优人一级的优越感,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忧群众之所盼,在困难面前不自暴自弃,在作出成绩后也不狂妄自大,要常怀着感激之情,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不骄不躁、勤勤恳恳做好基层工作。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5

  7月16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再现了黄大发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动人事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队伍中的一员,我在这部电视剧中吸取了精神力量,深受黄大发老支书“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韧劲的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大发为榜样,认真学习践行这种“当代愚公”精神,做到会担当、能担当、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

  一是要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他在村里一心想为村民找到水源,解决缺水问题,他始终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真心实意服务于党、百姓,尽其所能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立足岗位模范践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凭借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环境打败的精神带领乡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丝河。黄大发以自己的真诚、奉献、清廉、勤俭、宽厚、坚韧等精神品格,赢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终于创造了绝壁凿渠的奇迹。

  二是要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黄大发同志始终怀着对党的感激和感恩之情,严守党的纪律,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生活简朴,为人低调,作风朴实,模范践行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淡泊心,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充分体现了党员干部严格自律、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行。乡里补助他本人的10元钱都捐到草王坝村作为村集体资金,最终为了给老奶奶多抓一副药动用了,仍然在想办法把它补上。

  三是要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黄大发同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始终积极主动、忘我投入,勤勤恳局、兢兢业业,坚守工作岗位,视工作如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燃烧自己,工作中做到谋事而不谋利,奉献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贫,耐得住工作艰苦,以一颗安贫乐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着难以想像的决心和毅力,他36年来做一件事,一辈子为一个目标,带领全村凿出一条生命渠,让乡亲们吃上白米饭,过上好日子。最后终于解决了草王坝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草王坝的历史,也是对我们的鞭策。”“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说,把这个天渠修通之后,我们有了水,家乡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黄大发表示,今年虽然我已经八十多岁,但是我没有放弃,我是村里面的名誉支书,共产党员不讲条件,只要我们能够干,就要一直干下去。榜样的力量就在身边,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向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秉承黄大发老支书“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6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黄大发是一个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孤儿,草王坝的乡亲养育了他,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新中国让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徐书记告诉他幸福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他带领当地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等简陋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吃上了大米饭,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黄大发身上,我学习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修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但他都一一挺过来了:第一,草王坝的村民很封建迷信,宁可相信山神会给大家带来水,请“吴瞎子”向山神求雨,也不出去找水;宁可渴死饿死也绝不走出大山。于是黄大发就把粉笔灰和着水倒进嘴里,做出口吐白沫症状,当众揭穿“吴瞎子”的骗行。第二,草王坝的村民信命,期待着天河水有一天自己流进草王坝,没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士气。于是黄大发和赵大山两人去采石场开采石头,没日没夜地干,终于攒足了放电影的50元钱,通过电影前的小报,让不识字的草王坝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了党中央大兴水利的政策,也让公社的陈副书记同意了他们修渠。第三,遭遇垄断。公社的“驴麻子”喜欢草王坝的徐开美,利用他公社采购员的身份便利,从中作梗,希望草王坝牺牲徐开美换取修渠的工具。一开始黄大发真以为“驴麻子”生病了,好心好意去看他,结果他的话里明示暗示了他希望用徐开美交换修渠工具,这是黄大发所不能答应的,所以他一面让徐开美答应“驴麻子”的婚事,另一方面通过开富转达“驴麻子”,草王坝不要修渠工具了,于是“驴麻子”只能将修渠工具转给张村,兜兜转转终于得到了修渠工具。第四,大炼钢铁时期,公社干部要把修渠工具拿去炼钢铁,黄大发请教了下放到草王坝的历史系教授王世勋,通过他了解到了国家的政策,最终也让公社干部同意了修渠。第五,三年饥荒,很多人都吃不饱饭,于是有些人就动了歪脑筋,希望带着粮食离开草王坝,如果真要这样,那草王坝人心就更不齐了,黄大发思考了一晚上,杀了公社的耕牛,虽然他知道杀公社的牛是犯罪行为,但为了乡亲们,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成长。因为草王坝缺水,他的爹娘死于缺水,忍饥挨饿,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新中国让他看到了希望和幸福。于是他求上进,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信山神,到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他理想信念上的成长;从斗大字不识一个,到最后毛主席的诗词信手拈来,是他文化上的成长;从有矛盾棍棒解决,到后来任何事情讲究战略战术,是他思维上的成长。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坚守。36年,青丝变白发,36年,少年佝偻了腰,这36年,他坚守了一件事,就是把天河水引入草王坝,让村民有白米饭吃,让孩子们有学上,让村民出行便利,这36年,他践行着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从黄大发身上,我看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因黄大发抓到了特务,公社奖励了他十元钱,他分文未取全部捐给了公社。德保奶生病了,德保爷给了他一张药方子和一块钱,让他抓药,可这药最后问下来是要十块钱,他没有退缩,把药抓了。后来在村民大会上,有人把这事揭发出来给他扣了个挪用公款的罪名,他也没有说出这钱的真正用处。三年困难时期,他把家里仅有的一点胡萝卜拿出来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尽管他的家里徐开美正怀着娃娃,也需要粮食。在修渠这件事上,他更是无私奉献,为了能鼓舞士气,他联系电影放映员,帮后厨劈柴打杂,手上的水泡都磨破了,终于电影放映员同意以成本价给他们放电影,成本价50元也很高啊,没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采挖石头,采石能够尽快攒够这50元。许怀春还因为田红红的念叨很在乎村长、队长这个职务,腆着脸到德保爷处明示暗示想当村长,在村民大会上美其名曰教黄大发识字暗示大家黄大发不识字不适合当村长。相比较而言,黄大发心胸坦荡,他只想为草王坝修渠,最后,他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7

  由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高山清渠》,讲述“当代愚公”黄大发战天斗地,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的故事。剧中,黄大发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掷地有声,在轰轰烈烈的时代,做出了最轰轰烈烈的举动。作为基层青年干部,要以黄大发老支书为榜样,树立实干思维、强化实干担当、弘扬实干精神,要坚定初心、恪尽职守、戒骄戒躁,让“时代新人”的青春色彩更加“斑斓绚丽”,让“青春之歌”在基层“绚烂有声”,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青年干部要锤炼“臣心一片磁针石”的忠诚度,让“青春理想”在基层开出“时代之花”。“我在23岁的时候就在大队当大队长,在24岁的时候我就入党。我入了党过后,我心头,本身是共产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水弄到草王坝来,让我们老百姓吃上大米饭。”这个决心一下,就是一辈子的奋斗与坚持,“当代愚公”黄大发之所以被授予“七一勋章”,靠的是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为人生指引了奋斗的目标,提供了前进的动力,也让人生的境界得到提高。作为青年干部,要坚持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实践的“必修课”,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与各级要求保持“同声”,做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

  青年干部要提高“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责任感,让“青春激情”在基层开出“实干之花”。“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绳子下到擦耳岩用锤錾凿。”“当代愚公”黄大发之所以成为“时代楷模”,靠的是愚公移山的豪情壮志,用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黄大发不仅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生命渠”,走上了致富路,而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实干担当。无数实践证明,要发展,必须要实干,要在实践中扛起责任担当,在实干中锻打淬炼成钢。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在实践历练中增长经验智慧,放心去干、放手去做、放胆去冲,做到负责的工作使出最大力气、出手的事情达到最高水平、交出的答卷达到最好效果。

  青年干部要祛除“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浮躁心,让“青春风采”在基层开出“奉献之花”。每次拉水泥的车箱里撒落的水泥,黄大发总要仔细清扫入库。妻子说家里灶台需要一碗水泥来补一补,他坚决拒绝!为了修渠,黄大发起早摸黑,四处奔波,排除各种困难,脚磨出了血,曾累晕倒在地,也顾不上家。修渠那几年,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就是20来万,硬是没出一分差错。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在黄大发和村两委的努力下,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黄大发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放下面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做到“去时一股书卷气,来时满身泥土香”;要鼓起一股清风,不该想的不想、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要无畏无惧,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紧提高自身素质,抓紧做好本职工作,为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添砖加瓦,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笃实笃行才能不负韶华,才能行稳致远。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8

  近日,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黄金强档热播,引起强烈反响。该剧让“当代愚公”黄大发的故事再现于荧幕,他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带领乡亲力拔穷根。

  黄大发的扮演者李键,把黄大发一心为乡亲的细节演绎得准确到位。让我再次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让人忍不住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普通党员,一个普通农民成就他的“伟大壮举”,我思索着他那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源头。

  人的成功有两大方面,一是为自己的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另外一种是为大众事业(利益)奋斗而成功,显然,黄大发属后者。我们常说“穷则思变”或“逆境与苦难”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及铸就其坚韧。黄大发少年苦难,幼年丧父母,这是一个人精神上巨大的苦痛,加之,他出生地十分贫瘠,连基本的生活用水都很成困难。或许,正是这些铸就了他顽强的意志。

  在开渠过程中,曾遭遇种种阻挠甚至技术上的难题等,黄大发为此发誓:“渠不通,毋宁死。”从黑发人到白发人,一生为渠,矢志不渝。黄大发凿渠的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但令我最震撼的有两处,一是由于水渠经过一段垂直上百米高的绝壁,须悬空凿渠,那是命垂一线的高危作业,且不说作业,人站在临近的高处往下看都会心惊胆寒。起初是黄大发亲自悬空而凿,后来上了年纪,叫自己的儿子上,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村里这么多人为何不叫,却要叫我呢?”黄大发沉重的回答:“如果别人遭遇不测,我赔不起啊,你是我的儿子,我不用赔呀。”这是何等之境界!另一个令我感动的情节是,他为了凑钱开渠,把家中所有值点钱的东西,甚至连自己棺材都卖掉。

  黄大发精神的动力,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一名普通党员或者是村支书一职?我想,或许是,或许又不完全是,一个人或一个党员偶尔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把好事做下去。

  不管做人还是做官,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好官必定是个好人。做官的前提首先是做个好人,一个好人的做人标准品质往往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或者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因此,我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人”,做出表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显然,黄大发是其中的杰出典范。

  黄大发坚韧顽强的另一个原因,似乎源于他因幼年痛失双亲靠吃“百家饭”成人,对乡亲报以感恩。但是,世间报恩的方式有多种,为何要付出如此艰辛?想必是他深刻体会到了“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他灵魂深处里流淌的就是“大善”的血液,我想,即便他不是党员,不是村支书,也同样有“大爱之举”。当然,黄大发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一个党员的使命烙印心间,似乎与他骨子里的“大爱”一拍即合。

  《高山清渠》全面展现黄大发的感人事迹以及他那难能可贵的精神。我们学习黄大发,要以饱满的热情付诸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工作之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无愧我心,无愧天地!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9

  近期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用艺术手段再现”时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修渠的先进事迹,跟随跌宕起伏的电视剧故事情节,让我再一次走进草王坝走近黄大发,去感知那段“苦”、“痛”、“赞”的燃情岁月,感悟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守和付出。

  战天斗地,怎一个“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困难物质稀缺。正当壮年的黄大发生活在偏远落后的播州区草王坝村,面对缺水严重的自然条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饭的恶劣生存环境,他硬是凭借坚定的共产党员信仰,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效应,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千方百计克服修渠资金、技术等困难。黄大发在54岁的时候,还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为修渠打好技术基础。在修擦耳岩段时,遇到一处倒悬的崖壁要修渠通过成了难题,年近60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身上吊下悬崖开展测量,最终水渠顺利通过此地,这正是他常说的“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真实写照。修渠过程中黄大发经过一次次失败和绝望,又不断的燃起不灭斗志,终于用36年13140天的时间,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团结村缺水问题,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失去至亲,怎一个“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也是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在修渠最关键的时期,黄大发的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却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为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够吃上大米饭,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毅然坚守在修渠一线。黄大发把失去亲人的悲痛化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融进一锤一锤的钢钎敲打声中、融进钢钎与石头碰撞四射乱飞的火花中,融进修渠大军肆意挥洒的汗水里,真正做到为大家舍小家,诠释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旧貌新颜,怎一个“赞”字了得!草王坝村老百姓在黄大发老支书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团结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特别是近几年,在团结村建设有“大发渠”观光长廊、“大发天渠”党性教育陈列馆和星空木屋、社林边酒店、稻里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环境如诗如画,村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好转。今年国庆节前,经过团结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车,可以为当地农产品外销和农村旅游带来新的良好机遇,当地群众收入将得增加,这是只想吃上大米饭的团结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黄大发带领团结村村民自力更生,从贫穷到脱贫再到小康,切实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要大力学习弘扬“大发”精神,实践在当前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继续贡献统计调查新的力量。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0

  人,总得有点精气神,有不一样的血性,没有了这些东西,人就会垮掉。观看了《高山清渠》电视剧,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无论在任何时刻,人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事情,都是一种挑战。清代学者王永彬云: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此语道破了人的一生必须与“苦”奋战到底,直至获得胜利。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必悲观。英国哲学家约翰·约克有言: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是的,面对各种困难,我们必须做好内因外因分析,有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有效形成最大合力。

  《高山清渠》剧中曾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即使在整个过程中失败了,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希望就会常在。行者常成,为者常至,始终处于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状态,又何以体验感悟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的大风景?

  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根源性的道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到《高山清渠》中而言,所谓的活水源头,就是植根与灵魂深处的那身傲骨、那份不懈的努力、那份哪怕微弱的希望之光。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1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通过观看电视剧,切实感受到老支书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带领草王坝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近万米的“生命渠”,需要冒着多大的风险,需要克服多少困难。他真正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遵义人,特别是作为国家统计局遵义调查队派驻务川县双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感慨良多,感受颇深。

  还记得2017年到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第一次感受到草王坝的艰苦环境,也有幸见到黄大发老支书,从他身上能够感受到雄伟的气魄和坚定的信念,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看了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画面写实性很强,深刻感受到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愚公,具有无穷的信心和毅力。他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激励着我们年轻干部。

  老支书曾说过:“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正是因为有黄大发这样的共产党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不计个人得失,敢于战天斗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得以日益改善,我们的国家才一步步从站起来走向强起来,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作为年轻干部,我会更加深入地学习大发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苦干实干,以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面貌,以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每一件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中,展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不畏困难,敢做先锋,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让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2

  《高山清渠》电视剧中的一个个情节都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个坚强、拼搏、坚持、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形象,黄大发说的最多的誓言是“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也更突出了他在不屈的生命历程中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

  时光流逝,当水渠建成,黄大发也头发花白。当一股股清澈的山泉水,途经一座座山,涓涓地流经悬崖绝壁时,原本山村的枯草地都变成了一块块希望的田野。

  一渠通则百业兴。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如今的黄大发把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以前的穷山沟变成了旅游景点,现在那个草王坝村已经成为人们羡慕和向往的居住地点,我想这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忘记这位勇往直前并为此处付出颇多的黄大发老支书。

  《高山清渠》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是啊,黄大发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过,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阻碍,即使面对群众的质疑和不理解他都能够坚持心中的选择,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不是当时执着的坚持,他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功。

  黄大发是“当代愚公”,他带领草王坝村村民不畏艰难困苦绝壁凿天渠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从黄大发书记的奋斗史,我更加清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义。激励和鼓舞着我不断前进。

  作为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于交通建设和发展。我将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定力,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抓细落小为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将坚持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手中有本领、脚下有泥土,以青春之名,在新的征程上奋力奔跑,努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成绩。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3

  连日来,我在中央电视台收看了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家乡黔北巨变的一幕幕场景让我一次次动容,草王坝脱贫致富带头人黄大发的感人形象让我回味无穷,巨大的正能量催人奋进。在剧中,一次次的矛盾碰撞,一次次新旧观念的交织,让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时代引领,感受了历史的文明进步。昔日的穷乡僻壤因为有了时代变迁的感召,有了全乡人民的艰苦奋斗,终于引来了高山清泉,迎来了金秋的收获季节。这时,黔山苗岒的枫叶舒展开来,它染红了黔北的山山水水。

  金秋时节片片红叶面向那充满无限希望的热土,它飘飘洒洒地挂在挂在悬崖上,舞在山林间,象一簇簇点燃秋天的火炬。它与蔚蓝色,草绿色,金黄色的自然界浑然一体,宣告了乡民们小康生活的到来。我在电视上再次认识了被中宣部命名为“时代楷模”的荣誉获得者、带领黔北山区人民拓山开渠、为边远山村浇灌出小康生活的黄大发。

  他,被人们称之为“当代愚公。”他象枫叶一样纯朴,是黔北山区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常年与山川相伴,与松林为友。他体会村民的疾苦与诉求,许下诺言在通往乡间的山道上留下他丈量土地的身影,留下他劳碌奔波的足印。清晨,他沐浴阳光和雨露而去;傍晚,他又踏着落日的余晖而归。经过与村民的共同奋斗,他们终于成功了!你看,一道渠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黄大发和乡民们终于引来了生活的甘露和清泉。这时,一片片的枫叶向着我的眼前滚滚飘来,黄大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经典命题,他成为了一名点染金秋的时代使者,成为乡村巨变的领头人。

  我想,为伟大新时代建功立业的建设者,都应该得到时代和广大人民的褒奖!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4

  草王坝村是贵州遵义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常年缺水的小村落,村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人绝壁凿天渠是《高山清渠》电影所凸显的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服务人民的内在品质。作为一名遵义人,一名身着藏蓝的人民警察,站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感触尤深。

  2017年工作后,去过草王坝村,方知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完成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二百米的水渠,为山村引来清渠有多不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深感到我所向往和积极加入的中国共产党是那么金光闪耀,我也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是我们干好戒毒工作、发展戒毒事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共产党人黄大发用其一生勇于担当、坚强不息地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让山里人过上好日子!”更让我感触,面对集违法者、受害者、病人三重身份的戒毒人员,对她们的管理教育更需要用心、用情、用功,通过戒毒医疗、教育矫治、康复训练、心理矫治、诊断评估,帮助她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黄大发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是遵义儿女“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本色,是80多年前的长征路上播下的红色种子的延续。

  全片数次让我热泪盈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戒毒事业献身的决心和信念,今后无论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何种困难,我都将以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砥砺前行。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将发扬好“黄大发”精神,带头干、躬身干、往实处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5

  通过观看《高山清渠》,让我更加明白: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6

  两年前我曾到平正乡团结村参观学习,感受大发渠的险峻和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修渠的艰辛,他一身正气,不畏艰难困苦,敢于直面困难,历时36年,靠着锄头、铁锤,在悬崖绝壁上凿开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展现了共产党员百折不挠一生为民的初心使命。时隔两年多,以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央视播出了,这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更直观的了解和学习,学习黄大发同志始终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传承红色基因队伍中的一员,在这部电视剧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会担当、能担当、敢于担当,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忠诚。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7

  我们竹元地理位置与草王坝相近,有着同草王坝一样的大山,看到黄大发为寻找水源的那种执着勇气,老支书“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豪迈誓言始终在我脑海里盘旋,让我感动落泪。就像回想自己到竹元驻村,与村支两委动员群众修路的情形,感触颇多,我们修通了路,发展起了产业。点点滴滴都让我深刻感受到黄大发老支书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老支书坚定的信念、坚毅的初心和坚强的意志,是我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好榜样。

  还有很多弹幕和留言这样说:“这个夏天,让我热出了一大把眼泪”“追剧停不下来,一秒都不想快进”“这部剧是为了让我每集哭一次”“除了感动,剩下的都是泪花”“看到这里,我已泣不成声”“刚看了找白米饭那段”“每一句话都那么有信念”……还有很多热文,“醉”是《高山清渠》能“解渴”,读懂“绝壁天渠”背后的“初心”,在“高山清渠”中遇见“你、我、他”,感悟《高山清渠》背后的“断舍离”……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8

  36年来,黄大发老支书忠实践行“就算拿命换,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挖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天渠”,彻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拔掉了村子的“穷根”。在修筑水渠时虽然物资紧缺、技术落后,但他从未放弃,而是多方寻求资源和学习技术。在修期间,他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忍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这位“当代愚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谱写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赞歌。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将以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艰难险阻的创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19

  观看该剧后,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新征程上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仅凭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战天斗地,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名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中共党员,理应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扬这种不等不靠、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0

  为向“当代愚公”黄大发认真学习、对标看齐,不断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近日,天然气能投公司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收看由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策划指导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高山清渠》,近百余人通过自行收看、集中观看、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学习黄大发老支书的先进事迹。

  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为原型,讲述他36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成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约9400米的生命渠,改变草王坝村落后面貌,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第三党支部书记王有坤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将从黄大发老支书的事迹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学习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实干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工作动力,积极投入到公司煤层气勘探开发安全生产事业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坚定理想信念,做到手勤脚快,磨砺心志、恪尽职守,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在工作岗位中和社会角色上发挥作用。”青年党员刘胜难从年轻一代党员的角度出发,分享了自身的观后感。

  党员干部纷纷表示,要以老支书的光荣事迹为榜样,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响应新时代号召,坚持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久久为功的价值追求、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更加昂扬的斗志,全方位推动公司高质量转型发展。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1

  遵义市草王坝村支书黄大发,36年漫长坚守,36年初心不改,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看齐,深刻感悟黄大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豪情,汲取其身上“一根筋”的坚守与执着,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激扬“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劲头,在矛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学习感悟黄大发“风雨如磐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烈火丹心铸忠诚”的担当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乡村振兴战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2

  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带领群众用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通过《高山清渠》这部电视剧,让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当时黄大发带领群众修建沟渠的不易,心中为之敬佩。作为新一代年轻干部,我将努力学习黄大发同志的精神,对党的感情不素而真挚,对党的事业坚定而执着,在工作和生活中,敢于担当、敢想敢干,始终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命运屈服,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立足于自己岗位,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心中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的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对于群众的需求,要尽量去做好,干好,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3

  《高山清渠》剧中曾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即使失败了,也会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剧中的村支书黄大发为了改变家乡贫困缺水的面貌,克服一切困难,耗时三十余年,以简单的工具在绝壁上凿出一条近万米的“生命渠”。解决了水的问题后,黄大发继续带领全村人在幸福之路上奋斗前行,种水稻、坡改梯、盖学校、拉电线、修公路。共产党员黄大发用其一生的勇于担当、持续不息的奋斗践行着当年入党时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将认真学习黄大发老支书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敢拼,在乡村振兴一线砥砺初心使命,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篇章。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4

  近期观看了《高山清渠》,这是一部高扬的英雄主义的电视剧,讲述黄大发同志带领村民用三十六年时间修水渠,改变全村贫困命运的故事,整部电视剧突出展现了平凡人的英雄主义和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身为一名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我们要学习黄大发同志信仰坚定、品德高尚、心系群众、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情怀和风范,在工作上认真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心声,勇于担当的同时以身作则,不断锤炼自己的工作作风,带头争做履职尽责、无怨无悔的表率。接过奋斗精神的“接力棒”,继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优秀部分,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5

  作为一个遵义人,黄老的事迹我一直是知道的,而今,以贵州省“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于16日已经上映。黄老的感人事迹再一次浮现在眼前,感触颇深。

  这部剧改编自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报告文学《山神》,主人公原型是集多种殊荣于一身的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发,他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拥有“时代楷模”和“最美奋斗者”称号,在建党一百年之际更被中央授予“七一勋章”,被誉为“当代愚公”。自上世纪50年代末起,他带领群众历经长达36年的时间,用锄头、钢钎和铁锤,全靠人工苦力,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变了村子“穷根”的命运,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我认识他是5年前的事。那时他已82岁,不到一米六的个头,站在我面前,让我看到山一般的坚毅,从此再没改变过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位乡亲对黄大发的描述。

  真的难以想象,在没有任何水利工程专业知识的黄大发他们,面对30多里长且绵亘蜿蜒的石渠,是如何保证水能在渠道里越走越畅,一直流到草王坝?但正是由于黄老前辈不甘心、不信命,和大山较劲的这份毅力,最终,苦心人,终不负。1995年,这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为山村引来清渠并解决了水的问题后,黄大发并没有停止脚步,而是继续带领全村人种水稻、坡改梯、盖学校、拉电线、修公路,用岁月和汗水带领村民们朝着幸福之村大步前进,不断提高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剧中提到过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诚然,老天是不会辜负每一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当你面对困难所付出的一切,都会成为你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即使在最后你没有得到你期待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是一种难得的际遇。任何一件事都有舍有得,只要你坚持,不放弃,做好当下,每天前进一小步;正所谓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总有一天会滴水穿石。行者常成,为者常至,如果一直处于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状态,又何以体验感悟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的大风景?

  “不怕山高岩石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引水修公路,穷村变成金银窝。”如今的草王坝,村民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这是一部弘扬真善美、散发正能量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非常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党员们认真观看、学习的影视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向“当代愚公”黄大发学习,学习他的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埋头苦干、不屈不挠的愚公精神。这种精神激励鼓舞了我,作为一名公路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兢兢业业,发扬这种不等不靠、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起“畅安舒美”的使命;坚定信念、敢闯敢拼,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6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黄大发修渠引水。《高山清渠》是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32集电视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讲述其带领群众开凿生命渠、开创幸福路的故事。湾村按照要求,于2022年7月18日,组织本村党代表、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村干部、群众集中观看了《高山清渠》第一集、第二集。

  一是深入刻画了一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干事创业的优秀共产党员。“黄大发一心为民,百折不挠,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勇于担当、不怕困难,黄大发‘当代愚公’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员干部不断前进,作为年轻的党员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以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凉湾村建设。”党代表姚旋观看后说道。“基层工作的难度与压力越来越大,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黄大发老支书面临的客观条件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内心坚定的‘信念’也是他作为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主动承担责任的支撑,也是我往后学习与工作的导向标!”支部书记刘先伟观看后说道。

  二是生动展现不怕苦不怕累,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事在人为的精神信念。“黄大发翻山越岭、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水源,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水源地与草王坝村相隔三座大山,在困难面前黄大发没有放弃,这生动展现了黄大发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作为群众,我们也坚信党组织坚信支部书记能带着我们致富增收!”群众侯文忠观看后说道。“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渠,改变草王坝落后面貌,黄大发一句‘认命,我就不是黄大发’掷地有声,在新时代,做出了轰轰烈烈的壮举。作为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黄大发精神’,树立实干思维、强化实干担当、弘扬实干精神,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发挥自己的力量,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书写新时代青年人的奋斗篇章。”党员干部钟玲观看后说道。

  三是启发我们战天斗地,促进乡村振兴,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扬贵州精神。“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几十年,坚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这就是一个基层党员的信仰,宁静致远,沉默有声。作为村干部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做艰苦奋斗的楷模,坚定信念,坚持不懈为村民群众谋幸福!”村干部徐能说道。“用生命凿渠,以党性引水。黄大发凭着一根筋、一股倔劲、力排众议,带领乡亲们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只有在学懂弄通做实、履行好驻村工作职责上下功夫,只有与村支三委一道,俯下身子,心系群众,解决村民急愁难盼之事,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待,让驻村书记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张莉说道。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27

  通过观看近期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高山清渠》,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洗礼。

  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从六十年代开始,历时36年,带领全村群众,靠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过三重大山,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9400米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千百年来该村“滴水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

  奇迹的创造,怎叫一个“历尽艰辛”了得,历时36年,期间第一次天渠凿成之后,由于技术等原因,未能实现通水,结果黄大发老支书被撤了职,但他依然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自带盘缠去向专家学习,学成之后,主动请缨,重获百姓和组织认可;他初心不改、使命依旧、一如既往,心里装着全村百姓,唯独没有自己和家人,以“草王坝村不通水誓不罢休”的精神继续带领全村百姓凿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甘甜之水经过9400米的“高山清渠”流淌到了草王坝村,为草王坝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通过《高山清渠》的观看,我认为草王坝村的成功主要在于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发挥好了战斗堡垒作用;有一个理想信念坚定、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善于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的带头人黄大发;有团结一心跟党走的草王坝村百姓。作为统计调查一线的我、一名中共党员,要在党的领导下,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永远跟党走,不断推进统计调查事业发展。

【《高山清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1.《高山清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