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教案

时间:2022-01-06 15:55:00 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君子之风》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常设计与安排:

  1.释题

  何为君子?

  链接《论语》读本,《君子——人格圆满的理想人物》中第一段:君子就阶级的身份而言为“贵族”; 李零《丧家狗》附录:君子为道德君子。

  学生说说对“风”的理解

  风范、风度、作风

  君子之风谈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

  2.课文内容

  (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

  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称为君子的人是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就高中生而言,你有什么启发?

  做人与读书

  b.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句式:介词宾语前置

  义礼逊信,是君子德性中所需要的成分。

  链接《论语》读本,p73,二(李零《丧家狗》);p74,南怀勤《论语别裁》,

  c.喻于义

  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链接:《儒家的价值观》第三段。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的统一观。

  d.杀生成仁

  仁道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

  e.不耻恶衣恶食

  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为什么说“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君子既以德行为重,所以要轻视世间的物质生活;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f.不患得患失

  鄙,庸俗浅薄的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g.仁、知、勇

  延伸,仁者、知者;课本上的参考翻译,我倒赞同南怀瑾的。

  (2)君子修养应该注意什么

  a.箪食陋巷

  回的生活条件如何?贫穷。

  他如何对待?不忧,不改乐。

  乐在什么?内在的道德修养。

  孔子如何评价回的?有道德。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评价孔子呢?是因为他在回的身上找到了他的影子。与孔子的哪一点很像?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饭,名作动;枕,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也是乐内在的道德修养。

  于我如浮云,你读出什么?

  孔子对坚持道义的信念非常坚定。

  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一是喻福贵短暂,二是喻与富贵无关,三是喻富贵无足轻重。

  c.忘食、忘忧、忘老

  把孔子对接受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的传神

  有感情地朗读,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可爱的夫子形象。

  三食三乐

  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君子应该注意内在道德的修养而轻视外在物质的享受。

  (3)君子要有怎样的外在风度

  a.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b.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4)如何去达到这样的自我修养?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

  追求君子之风任重道远。

  3.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体验。

  4.背诵规定的章节。

  5.布置作业。

《君子之风》教案2

  一、导入:

  (幻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生齐读。

  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0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坦荡荡。那么,在你们的眼里,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

  学生介绍他们眼中的君子形象。

  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自己眼中君子的形象,那么,在孔子的眼中,君子有什么样的标准呢?谁最有君子的风范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一同感悟经典,提升我们的修养。

  板书:君子之风

  二、进入正课

  解释题目:“风”是什么意思?风范,作风,标准。

  孔子眼里,君子的标准到底有哪些呢?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六课《君子之风》,展开相应的学习。

  (一)首先,请大家用最简单的词语在课文中概括出君子的标准。

  幻灯:君子的'标准有哪些呢?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阅读全文,用最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文中提到的君子的标准。

  学生概括出君子的标准。

  幻灯:

  1.追求道、德、仁、艺、义、礼、孙、信(7.6 15.18 8.7 15.9)

  2.杀身成仁(15.9 )

  3.安贫乐道(6.11-7.16-7.19 )

  4.追求仁、智、勇(14.28-6.23 )

  5.追求外在修饰与内在道德的统一(12.8-7.38)

  板书:仁,义,智,孙,信,道,

  (二)君子的标准,如此众多,也就意味着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很高。那么,我们今天学的文章里,谁是君子的典范呢?

  请大家在课文把他们找出来。

  颜回,孔子,曾子。

  幻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君子乎?”

  (全班齐读)接下来,请大家从这几个人当中,任意选择一个,谈谈你为何认为他是君子的典范。

  (三)分析君子典范。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学生分析颜回成为君子典范的原因。

  他为何会“不改其乐”?因为他有自己道的追求。

  他的思想境界。(板书:安贫乐道)

  孔子是怎么评价他的?贤哉,回也。

  这么短短的几句话中,孔子连续两次赞美他“贤哉,回也”。你觉得他当时会是带着一种怎么样的语气去对他进行如此高度的评价呢?

  学生回答并且读出这样的语气。(一种深深地感叹!赞美。)

  现在,就让你来当一回孔子,把你的同桌当成你的学生颜回,你对着他,试着把这句话重复一遍。

  同学点评,并再次朗读这句话。

  据说孔子对自己和弟子的评价,一般都很控制,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低调。那么,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赞美颜回呢?颜回是个怎么样的人呢?我们来几个简单的材料。

  (幻灯)颜回其人

  颜回,14岁即拜孔子为师,并成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称他为“仁人”,赞他具有君子四德。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行事。据说颜回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蔡间遇险时,子路等人对孔子的学说都产生了怀疑,而颜回始终不渝,并解释道;“老师的理想很高,学问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采用,这正是他们的耻辱。”孔子听了很高兴。尽管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但终生向往并追求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看完这个材料后,请大家在刚才的基础上,再次谈谈颜回之所以成为孔子眼中君子典范的原因。学生谈感受。

  那么,孔子对他进行如此高度赞美,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君子吗?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材料。

  幻灯: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由此可以看出来,孔子之所以如此欣赏颜回,除了因为颜回是个君子之外,也因为他们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孔子觉得在颜回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正所谓志同道合。

  这样的颜回,不只是在孔子的眼里,就是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都是一个君子的典范。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幻灯: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有道是,名师出高徒。在学这篇文章之前,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个圣人。如果颜回是个君子的典范,那么毫无疑问,孔子肯定也是。可是,具体到这篇文章里,你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个君子的典范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幻灯(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学生来读这一章。要注意孔子讲话的语气。(乐,浮云)

  孔子和颜回,都是君子的典范,他们之间肯定有相同之处。那么就这两章而言,他们有何共同点?

  学生回答:安贫乐道。

  孔子和颜回,因为都能乐道,所以,他们都能安贫。

  那么,如此“乐道”的孔子对追求正道的人,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

  幻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

  不足与义也,其实是“不足与之议也”。这个“之”,是指代谁?

  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而:表示转折)

  这里的衣食,就相当于这句话里的什么词语。食。富贵。

  那么,孔子对富贵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幻灯: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学生解释这两章的意思。板书:重义轻利

  所以,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把不义之财看得无足轻重。

  很多人都认为,这一章是孔子说的话当中,在文学境界上,是显得最美的。你觉得,它美在哪里?

  接下来,请大家做一个练习:

  幻灯:请你发挥想像,描述孔子安贫乐道,“乐在其中”时的生活情景。可以参考下面几个词语。

  午后。青石板。扇子。白云。粗布衫。泥房。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其实并不完全反对利,他主张重义轻利,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他认为一个君子在见到利时,应首先想一想它符不符合道义。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我们认为,如此能安贫乐道又能重义轻利的孔子颜回这些人,自然就是君子的典范了。

  我们都知道,我们无法选择生在什么时代与什么社会,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自己从一个平凡的人走向孔子眼中的君子。而孔子提出来的这些君子之风,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

  幻灯:同学们,两千年多前,孔子提倡的这些君子之风,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来说,它们是否过时了呢?请你从下面这些句子中,选择一个你最有感悟的句子,结合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比如说:不义而富且贵. 信以成之,安贫乐道,发奋忘食,耻恶衣恶食

  举例:地沟油(危害人们健康的生活)

  结语:

  同学们,孔子,告诉我们的东西,永远都是朴素的,温暖的,他始终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幻灯展示。最后,让我们一起高声朗诵这几章,回味这些经典的名句。

《君子之风》教案3

  教学目标

  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 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1. 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

  2. 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 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4. 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发展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二. 字词归纳

  1.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

  女奚不曰女通汝

  知者不惑知通智

  2. 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

  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

  3. 文言句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

  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

  贤哉,回也!主谓倒装

  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 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正道)

  夫子之道也(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以

  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

  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

  何以文为(介词,用)

  第二课时

  一. 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

  棘子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

  二.文的体现(7.38)

  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第一是温和的。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第二是威而不猛。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第三是恭而安。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三.质的体现

  1.7.6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

  境界。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这是仁的发挥。“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2.15.18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15.9

  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谓以身殉道。为卫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别多,历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这个观念,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

  第三课时

  质的体现

  1.6.11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

  2.7.16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14.28

  第一是“仁者不忧”。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大而言之。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个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忧患中,人每天都在忧愁当中。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第二是“智者不惑”。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最后是“勇者不惧”。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4.6.23

  “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第四课时

  一. 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小人是怎么样的呢?

  小人会贪生怕死来损害仁道,追求个人利益。一个人讨厌物质环境艰苦的话,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7.15)

  用这个“鄙夫”的名词好像孔子在开口骂人,等于后世骂人“匹夫”一样。这“匹”的意思,就是一个。其实这并不一定是骂人,意思只是说“一个人”或“这个人”,再白话一点就是“这个家伙”的意思。而这里所记载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如我们给人写信,稍稍带一点古文笔调写,谦虚一点,自称鄙人,但后来又有人改写作“敝人”,实际上该写作“鄙人”,而且这两个字,还要写小一点,放在旁边,以表示谦虚,自己是鄙夫。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板书:

  温和严肃

  文庄重安详

  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

  君子之风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

  质乐天知命

  乐水乐山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求生害仁

  耻恶衣恶食

  小人患得患失

  无所不至

【《君子之风》教案】相关文章:

1.《君子之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