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教案

时间:2022-01-28 14:04:51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5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8页~第11页,及练习二的第1--3题。

  十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是今后学习十几减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部分。通过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列出减法算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理解算理,并形成的算法,形成运算能力。

  (二)核心能力

  《十几减9》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内容,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合作探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与同伴交流15-9的计算方法。

  2.在展示交流中,体会15-9算法的多样化,通过对比分析,会选择优化的方法,提升运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十几减9正确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重点

  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

  理解“破十法”的计算算理和方法。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十几减9》名师教学课件、《十几减9》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拍手游戏:10的组成。

  我拍1,你拍9,1和9组成10。

  我拍2,你拍8,2和8组成10。

  …………

  9和几可以凑成10?看到9想到几?8和几凑成10,看到8想到几?

  2.复习十几的组成

  师:比一比,看谁抢答的快。16可以分成10和几?12可以分成10和几?19可以分成10和几?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这是游园会活动,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导观察方法:观察图上的信息要有一定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每项活动说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咱们一起看小丑卖气球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小丑有15个气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主题图中活动项目很多,数学信息很零碎,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收集信息和提出与信息相关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找与对应信息相关,并提出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2.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和理解算理

  (1)列出算式,自主尝试计算

  师:要求“气球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板书:15-9=

  (2)操作与思维、表达相结合,理解算理,提升算法

  师:15个气球,拿走9个该怎么拿呢?先想一想,再拿一拿,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活动汇报预设:

  方法一:从15根小棒的下面先拿走5根,再从上面一行拿走4根,还剩6根。

  师:刚才这个同学是怎么拿的?谁听清楚了,谁能上来边说边拿?

  教师结合情况边说边逐步形成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先从下面拿走5根,再从上面拿走4根,实际上是把9分成了5和4,先算15里面的5-5,再算15里面的10-4=6.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结合刚才拿的方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一生照样子说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谁还有不同的拿法吗?

  方法二:从上面一并拿走9根,还剩1根,和下面的5根合起来是6根。

  师:谁能结合他的拿法来说一说15-9可以怎么算?

  (同桌相互说一说,找个别学生汇报)

  生:先把15分成10和5,从10里去掉9,剩下的1与5合起来是6。

  板书:

  师:“10”表示哪些小棒?为什么把15分成5和10?“1”表示哪根小棒?“5+1”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给这个方法起个名字吗?

  动手操作重点理解“破十法”的算法和算理

  (1)画出15个圆,左边10个,右边5个。

  (2)从中圈出9个,想一想怎么圈。

  结合画图过程,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完成下面括号的填写。

  15-9=()因为()-9=(),()+5=()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15-9=?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想加算减,有的是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是先算5-5=0,再算10-4=6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操作辅助到离开学具操作进行表象操作,从结合操作活动到分析算理,到逐渐脱离操作说明算理,教学过程的展开“扶得合理,放得适度”,思维层次不断提升,知识不断内化。

  3.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师:怎么计算12-9=?先圈一圈,再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0-9=11+2=3

  师:不操作,你能直接说说怎么计算14-9=?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闭眼想象、归纳,将操作、语言和算式充分地联系起来,从而将多种表征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用“破十法”计算15-9的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独立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三)课堂

  全班交流,今天你学会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你更喜欢哪种计算方法?

  (四)课时作业

  1.练习二第2题送信。

  先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完之后把信件按顺序: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师:大家有什么发现?

  师: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呢?

  师: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1-9=13-9=16-9=18-9=17-9=

  师巡视,观察学生选择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答案略

  解析通过游戏形式练习,了解学生对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接下来按顺序摆放让学生发现规律,并说出十几减9的差为什么比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多1的道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用“16-9”解决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几减9的应用。

  答案略

  解析通过学生编题,让学生发现计算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积累数学素养。

  3.看图列式。

  (1)(2)

  知识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提高学生看图列式的能力。

  答案18-9=915-9=6

  解析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此题培养学生看图能力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解决问题。

  一共有17人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多少人?

  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出算式。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17-9-1=7(人)

  解析结合生活中排队做操的情境,用总人数减去小红右边的9人,再减去小红1个人,就是小红左边的人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2

  知识与技能: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点子图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验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

  (学生交流)

  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友到美丽校园去。

  (课件出示美丽校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维持兴趣。

  1初步感知。

  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了什么?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歌唱,蝴蝶快乐地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

  (往右,从上往下等)

  3、抢答练习。

  ①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②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4、用点子图表示数。

  ①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什么符号来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1个点子〉。

  ②怎样表示秋千的架数?为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

  ③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7个点子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0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并能用它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金鱼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现在小精灵聪聪考考你们,看谁会比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50○1510○1525○75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

  【点评:以旧引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趣引入

  1、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在老师的手中有一些铅笔,猜猜大约有多少枝?(出示铅笔让学生猜)

  2、老师数出10枝铅笔,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到10枝铅笔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铅笔,做第二次估计。

  3、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的数量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远,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枝呢?(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

  4、小结: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点评: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三、探索新知

  1、出示3捆铅笔:第一捆10根,第二捆50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铅笔,是15根。随意抽出2捆铅笔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⑴50根和10根比较,怎样?(从10根数到50根)

  50比10多得多或10比50少得多(板书:多得多少得多)

  ⑵10根和15根比较,又怎样?(从10根数到15根)

  10比15少一些或15比10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即:

  50>1510<1525<75

  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出示“金鱼图”让学生用用一句话描述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点评: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三、巩固新知

  1、动手动口,加深理解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一人摆放两堆小棒,其余的同学用刚学的语言描述两堆小棒之间的多少关系。

  2、猜一猜:

  教科书第43页第4题

  【点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师:今天同学们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如: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一些,我的年龄比老师少得多,……)

  【点评: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五、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回去之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

  【总评:本节课中,教师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针对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建立了一定感性认识的特点,大胆改编教材,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唤发了学生的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在练习中,积极创设现实、有趣、开放的教学情境,努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但有效巩固了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 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 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 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小明和他的同学们参加了有趣的游园活动,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这次生动有趣的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 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小精灵: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小精灵: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小精灵: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小精灵: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小组讨论算法。

  生1:9+6=15,所以15-9=6

  生2:10-9=1,1+5=6,所以15-9=6

  (2)师:顽皮的小精灵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精灵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2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如:学生A:13-9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十几减9时该怎样计算?

  七、作业

  同步第8页

  八、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2-9=3

  ①9+6=15 9+3=12

  ②10-9=1 10- 9=1

  1+5=6 1+2=3

  九、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掌握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加深“位值制”的认识、理解。

  2、培养知识迁移与抽象概括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计数器2个

  3、计数棒100根

  4、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温旧知新

  1、教师讲小故事:猴哥和猪八戒争辩30和3谁多?

  2、我知道:

  (1)2是2个(一),20是2个(十)。

  (2)44左边的4表示(4个十),右边的4表示(4个一)。

  (4)我能在里填上>、<或=。

  45 1414 220

  1020 818 1920

  3、我知道:

  (1)两位数比一位数大。

  (2)按顺序从1-20,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二、探究新知(提示课题)

  1、芳芳和平平跳绳比赛,平平跳了42下,芳芳跳了37下,谁跳得多?

  (1)讨论、汇报:42>37

  (2)质疑:为什么?

  ①摆一摆:

  ②数的组成: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

  4个十比3个十多。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4)摆一摆,比一比(卡片学具)

  3040 4535 8736 5775

  2、佳弟和于雅在一次口算比赛中,佳弟得了25分,于雅得了23分,谁得的分数高?

  (1)请两位同学在计数器上拔珠

  (2)两个计数器上的珠子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十位上一样,个位上不一样。

  (3)归纳: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再现百数表

  (1)竖着往下看,你发现了什么?(十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2)横着往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个位上的数越来越大)

  (3)你还知道了什么?(百数表里100最大,因为它是三位数)

  4、阅读课本P42例5

  三、巩固应用

  1、P42做一做第1题。

  2、P42做一做第2题。

  3、小游戏:数字对对碰,数字排排坐!

  93>87>75>64>55>50>48>33>25>23>15>9

  4、我会比

  2723 3330 4252

  6446 6688 99100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P44 、P45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竖着数,请从前往后第3位同学起立。

  (这位学生做出正确反应,被选中来到讲台上。)

  2.学生尝试发指令,继续选拔出其余比赛人员和记录员。

  教师继续发口令,选择一定人数后,请学生发口令。

  教师注意观察人数,挑选十名男同学,十名女同学,分为男队和女队。再挑选男、女同学各一名,作记录。

  3.说明比赛规则,准备投球比赛。

  队员和记录员各就位,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说明比赛规则:共有20个球,男队和女队轮流向一个篮子里投球,投中一个,记录员在黑板上对应位置画一个圆圈。

  五、投球比赛

  1.两队开始投球比赛,其余学生做裁判和啦啦队,记录员作好记录。

  2.比赛结束,观察黑板上的记录情况,说说比赛结果,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8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统计这一单元是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有关的统计知识,而《买气球》又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它是前面内容的扩展,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统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统计意识、学习统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今后有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意图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继续学习收集与整理数据,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及完成统计图。

  【教材处理】

  (一)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买气球》是《组织比赛》之后的一节课,不同的是它是横向统计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学起来难度会相对减少。但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会有重复或遗漏的现象,为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过程能顺利进行,要向学生渗透有序思考及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

  (二)教学方法及选择的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有效地组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实用性

  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取个别辅导、启发、引导、讲解等方法来调控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方法灵活性和实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四种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磁铁,记录表,横向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音乐:《蓝精灵》。)

  1. 谈话导入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每个班级的小朋友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都正积极准备着呢。你们喜欢用什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

  【方案一】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那你们想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板书:买气球)

  (学生会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找寻方法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提到统计,师适时导入)

  师:那我们就一起用统计的方法来看看同学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陈老师就能知道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内部需求,引起学生的思考,在回答中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才能得出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的目的,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活动一:全班参与收集数据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陈老师想给大家买这四种颜色的气球,你瞧气球好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你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的气球下面。

  (每个学生手中都有磁铁,把他最喜欢的颜色的磁铁贴在黑板上,分小组上讲台,全班参与,提高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2.活动二: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记录方法记录上面这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呢?

  师:现在请你拿出我们的记录表,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上面的结果。

  (教师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师:请哪位小朋友上台展示他的记录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时,让学生评价记录方法是否简便)

  师(小结统计方法):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最喜欢的气球颜色,都很有创意,而陈老师发现画“√”,画“○”,还有用“正”字表示的,这几种方法都是比较简便,美观。

  师:如果再完成一张统计图,刚才画“√”和写字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呢?

  (插入课堂休息环节:拍手游戏)

  3.活动三: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都表现很不一般,那陈老师有个问题,选择红色气球的人数有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每种气球下面写下人数)

  师:你们表现可真棒!为了能让大家更清楚看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的多少,我们可以画统计图。(在黑板展示统计图)

  师:每个格子就代表一个同学的意见,喜欢红色的同学有10个,我就在这个统计图上涂上10个格子。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横向的统计图,请小组长组织小组内的组员先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一张漂亮的统计图,然后在方格中涂一涂。哪个小组先完成统计图就贴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是长方形的直条,也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从这幅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师问:(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XXXXXX名同学.

  (2)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多,喜欢XXXXXX色的人数最少.

  (3)布置教室,什么颜色的气球要买多些?

  师(小结):现在陈老师就知道该买什么颜色气球多一些,谢谢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的活动体现我们公平并关注多数人的愿望。你们是用什么知识来帮助陈老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师:统计知识真了不起,帮助我们做了决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听取不同的意见,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所以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想法、表现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压抑学生的思考,要注重个性思维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调查和记录。因为创新意识要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产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展示其独特的想法与构思]

  三、感受本课,说说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用调查统计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确进行决策,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进行统计呢?下课找一找。

  【方案二】

  2. 引出课题

  师:五颜六色的气球既经济又实惠,我们就去买一些气球来布置教室。(板书:买气球)

  师:售货员阿姨说只剩下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的气球,陈老师不知道要买哪种颜色的气球多一些,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来调查一下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请你在纸上写下你最喜欢的颜色,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种颜色哦!

  二、讲授新课,自主合作

  1.小组长收集纸条,自主探究记录方法

  师:现在陈老师手中有你们写的答案。可是我不知道到底哪种颜色喜欢的人多一些。我来念,你们拿出记录纸,用你喜欢的方法帮陈老师统计一下。

  (教师边念边巡视,引导部分学生进行记录)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9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注重认数与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教学中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从农家小院中抽象出1~5各数,通过培养学生建立概念,使学生感受到数就在自己的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

  2.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交流。

  通过“找一找”“摆一摆”“拨一拨”“写一写”等活动,使学生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数感,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5的数字卡片 点子图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双休日,小明来到了乡下的奶奶家,看,奶奶家的小院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

  观察图画,你能把图画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吗?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新颖的图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数一数。

  1.观察教材14~15页的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每种事物分别有几个。

  2.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卡片1~5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的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

  (二)认真观察,自主学习。

  1.认识1。

  (1)你看到图中哪些事物是用1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凡是像这样,1个人、1只小狗等都可以用数1表示。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1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1)图中哪些事物是用数2表示的?(学生自由回答)

  像这样,2盆米、2只鹅都可以用数2表示。

  (2)图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2表示?

  (3)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2根小棒。

  3.认识3。

  (1)你从图中看到了3个什么?

  (2)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数3表示?

  (3)请你拿出3根小棒,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试着摆一摆。

  4.认识4、5。

  (1)你会用上面的方法来认识4和5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举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

  (3)动手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把事物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同时明确事物的个数相同,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然后,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通过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84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84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作业:完成练习册第34页。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正确的描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模仿秀:教师做上肢运动,学生跟着将双手交叉分别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做伸展。

  2、谈话引入新课:

  思考:我们的手和胳膊都向哪些方向活动了?学生说,引出课题。

  二、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

  1、出示第9页主题图,观察画面,想一想,哪个方向是上?哪个方向是下?学生指一指。标出“上、下”两个方向。

  2、看图用“上、下”说话,体会相对性。

  3、轮船的上面都有什么?指名说。

  三、认识“前、后”的位置关系。

  1、指着桥上行进的车辆,问:怎样确定前、后?强调:驾驶员眼睛对着的就是车的前面,相反的就是后面。

  2、说一说,哪辆车在前面?哪辆车在后面?学生说。

  3、公共汽车的前面有什么?

  四、巩固练习

  1、操作活动:(第9页做一做)

  (1)把数学书放在语文书的下面;

  (2)把铅笔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2、说一说:

  你前面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你后面的同学叫什么名字?

  3、练习二第1题。看图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上 下 前 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 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 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 )

  53和35一样大。 ( )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 )

  99大于100。 ( )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 )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 )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 )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 )

  39和41的中间是40。 ( )

  40+5比50+4小。 ( )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4

  课题名称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 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 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

  生:图二。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像图二这样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 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

  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 友的 做法 :

  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 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 、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 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

  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

  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

  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

  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教案15

  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新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类与整理”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以及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分类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分类能力既是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本课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

  教材编写

  本课教材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能对物体进行分类,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摆放的理由,让学生懂得分类需要一定标准。为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分类,掌握分类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安排的物品也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气球。接下来的环节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并掌握分类的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在实践中体会分类的方法、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一些铅笔、气球卡片。

  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

  现在喜羊羊和美羊羊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来到门口,你们愿意到谁家做客?为什么?出示图片,引出分类

  【设计意图:情境创设从学生熟悉的动画片环境入手,到别人家去做客,房间整洁,引出分类摆放,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互动。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喜羊羊邀请我们去做客,原来是他要过生日了,我们来装扮房间吧,看他的好朋友买的气球,漂亮吗?这么多气球,喜羊羊想考考大家,应该怎样分类呢?。

  生答略(按形状,按颜色)

  师:真了不起!你们有这么多分类的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设计意图:在分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理解分类的实际意义。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体会分类的含义及目的,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完整地体验统计的过程做足准备。】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

  师:那这样吧,今天我们就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接下来你们要完成三件事,请看这是老师对你们的要求。(读要求)

  师:听清楚了吗,那气球呢?现在陈老师就来变个魔术,闭上眼睛,一、二、三,它们已经在你的抽屉里的1号信封里,快动手分一分吧!(多巡视)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展示一两个其他的作品)

  师: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虽然大家的方法可能不相同,但从结果看,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按形状来分,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尚小,分类结果的呈现一定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与鼓励,一方面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予细致地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探究其他的分类方法。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来分,你们完成得很棒。现在我们试着按颜色来分,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从2号信封里拿出小气球和原来的放在一起,按颜色分一分,再数一数,这回不用记录!

  生动手实践

  请一生上台展示

  小结:同样是这几个气球,不仅可以按形状来分,还可以按颜色分,也就是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你们还把他们整理成图或者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在分类活动1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活动2,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分类活动的认识,加深对分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

  分铅笔,准备孩子们平时用的铅笔(颜色,有无橡皮,削开和完整的等根据不同标准分一分)

  师:你们胜利闯过了智慧乐园的考验。你们的智慧让老师感到很自豪。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学的开心吗?学会了什么?

  2、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分类的现象,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汇报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作用可真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再次让孩子们认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

  六、课后反思

  《分类与整理》是新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这是新教材的一节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本节课中我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分类,并且能对一些东西按照适当的标准来分类整理,能整理成图或者表。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我注重渗透一些相关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集合的思想、统计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

  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在时间的安排上还是有点前松后紧,时间安排不合理。

  二、在课堂中,有两次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我生怕学生被桌上好看的气球卡片吸引住,所以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纪律整顿。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多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多向名师学习,提升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针对性问题,是值得我一直研究和学习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这次课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不断进步。希望能在这次的反思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数学一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1.数学一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