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堂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幸福课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1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毋庸置疑,这是很正常好像也很合理。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延续了很久很久,也确实有它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以及学生能力等不尽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既然是学习,就应该是在一种轻松、愉快、高效的环境下进行。如果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恐怕不会有几个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是快乐幸福的。那么,学生向往的幸福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以下几段学生写的心里话:
老师讲课生动、有耐心,学生听课也要积极、会思考,两方面“配合”是我对“幸福课堂”的诠释之一。
我所向往的幸福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生机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当学生不愿意学的时候,任何东西也教不会。
传统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文化知识,但那是比较被动的。每天八小时,干坐着听老师讲,然后再埋头苦干,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合理健康的滋润和熏陶,学生的才情得不到培养和施展,也就不可能感到快乐幸福。我认为:“幸福课堂”应该是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实现的道路非常之艰难之遥远,或许其中有这样、那样的障碍和理由,但因此而放弃或止步不前、因循守旧,那我们只能永远走老路“强迫”学生学习。
罗z指出:理想的人应具备理想的品格,包括: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他提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自主,让他们快乐成长,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这些品格的途径和过程,且这个途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成长,让学生更自信,绽放他们的活力,而不是教师一方的控制和空调的说教。
所以,我们可以也应该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改变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劫听的局面,使学生在课堂中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讲:《我的母亲》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陈红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孝敬父母的感受,听完歌曲后随即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孝敬父母的,让学生来评评谁最孝敬父母,兴趣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形成了,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胡适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回忆母亲的?请你充满感情的朗诵出来。2、文中记叙的几件事中,让你最感动的是什么事?为什么?3、本文写作手法哪一点给你启发?谈一谈。最后提议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写一段话,此时学生已经有了写作的愿望,唯恐自己落后,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学生有兴趣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主动地学到知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如胆量、魄力、自信、活力、探究、质疑等,使之终生受益。
另外,要理解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学、快乐的学、幸福的学。同时,让老师教学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过程、快乐的过程,而不应把老师逗得天天加班加点,牺牲星期天和节假日。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由学习和发展,那么,幸福课堂离我们就不远了!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2
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曾有过喜悦、有过困惑、有过担心,值得庆幸的是每学期区里都组织新课改的培训,对于象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无疑是指明灯,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课改的全新理念带给我们全新的课堂生活,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课改的心得。
一、对运用教材的总结
1、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情境进行适当的重组。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的采用一些有形素材,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还有在学习《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节“数就在身边”的数学课。(1)让学生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或手机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2)搜集有数字的诗句;(3)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自己坐的位置。学生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从描述自己座位中区别了第几和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不同,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有学生搜集的有数字的诗,念起来琅琅上口,又能启发儿童认数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中又领悟到了数学的奥妙。
再如在教学“分类”时,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再通过大家齐动手整理教室,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2、巧妙处理教材,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新课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例如:我担任一年级教学时,由于学生小,难组织,学习效果不好,但如果将童趣引入课堂,如果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谜语、游戏引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先行教材有很多插图,但他们是死的,不会说话的,如果教师上课时赋予它们以内容,赋予它们以声音,它们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学习方式的改变总结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对学生评价方式改变的总结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因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刚开始能吸引学生,时间长了就会像一杯白开水,变得没有味道,也不会再起到积极评价的作用,只有不断变化出新的评价方式和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
的兴趣要求,是学生感觉到课堂永远是新鲜的。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们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已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自己使用了,经常用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的展示,会在课堂上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课堂上的“小老师”的角色的出现是评价方式的改变外,还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新课改的变化,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金口才”、“合作奖”、“纪律奖”、“卫生奖”、“劳动奖”、“作业奖”等,尽可能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课改的一点心得,但是自己离课改的目标还差很多,虽然自己参加了多次培训,看了不少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有时存在着只求形式不重本质的“表面化”教学的倾向,为了课改而课改。
倾向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有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倾向二: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很多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教师没有发挥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倾向三:为了方式而形式。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都在应付“讨论”,根本没有进行思维交流和碰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倾向四:为了表扬而表扬。有时课堂上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我就说“很好”“你真棒”“真聪明”;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我都给予了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也是同等对待,只是为了鼓励而表扬,没有达到实效性。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3
1.幸福感
幸福自古以来就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人们不分种族、地域、职业、老幼、男女,都把幸福作为生命体的永恒追求。
对幸福感的.研究在国外较多,研究成果也很丰富,但针对初中幸福课堂的研究文献就不多见了。在国内,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等精神层面的概念颇为流行,诸如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等。这些想象使得对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不过到目前为止多为描述性的介绍,缺乏比较科学的实证研究及系统理论研究;多为注重显性因素的分析,缺乏对隐性因素的思考。涉及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中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初中幸福课堂等方面的研究为数不多。
2. 教学实践
为贯彻我校“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念,自参加工作以来,我积极探索,认真研究,多次与同事探讨,在我师父、校英语教研组组长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胡老师带头的七年级英语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下,我完成了一堂幸福课堂的设计与实践,并借新任教师亮相课的机会进行了展评。
2.1 教学内容及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新目标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ere’s my backpack?”要求学生学会询问物品的方位,学会使用方位介词on,in,under,学会描述物品的所在位置。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频片段导入,学习方位介词,然后学习询问物品方位,再学习一些表示物品的新单词,最后学习如何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搭配、听力练习、对话练习及写作。其中设计了方位介词练习任务、单词认读任务、看图说话演练任务、听力任务、对话任务及写作任务,让学生完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2 教学实践
由于听课教师多,学生学习也需要开放性的环境,我选择了学校的多媒体梯形教室来上这堂课。学生是刚入学的初中新生,对于上公开课有一些莫名的恐惧和好奇,所以在课前我进行了多次心理辅导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比如紧张时做深呼吸、发言时想到什么就表达什么,不需要害怕回答错误、举手发言时大家机会均等不要放弃任何表现自我的机会等等。首先,我与学生分享了自己上初中时参加公开课的故事,以此来打消学生的顾虑,卸下心理负担。其次,我让学生自我评价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他们的这堂课制定了不同的目标。对于自我评价为优秀的学生,我要求他们积极举手,并争取至少一次以上的发言机会,达到全部的教学目标。对于自我评价为差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至少举手回答问题一次,并积极争取读、说新单词的机会,把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表现出来就是对全班的贡献,就能得到全班同学及老师的掌声鼓励。对于课堂,学生们已充满期待。
在课堂上,根据当前知识的难易程度,我请了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来表现自己,并进行评价,收效很好。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也就更愿意学习知识,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赏识的机会,让课堂气氛和谐温馨。
2.3教学反思
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这堂课进行了深入探讨,综合大家的见解,我进行了及时的教学反思。总体来说这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学生学习印象深刻,课堂气氛较好。但是,正如我之前担心的,学生在第一个活动时,仍然出现了胆怯,放不开的情况,直到后来的教学中学生才逐渐放松下来。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设想中的高,气氛也稍显紧张。课堂任务设计教多,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表现自我、展示所学知识。
3.初中幸福课堂的构建之我见
3.1学生的幸福
初中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差异,分层设立目标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贯彻情感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应该以展示学生的优秀品质为主要教学手段,应该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为基础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3.2 教师的幸福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影响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心理平衡的主要源泉。
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教师职业现状和生活满意度。教师大都期待能有美好的生活,能有好的职业现状,能得到学生或家长充分的理解。因而,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摆脱人际关系的困扰是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和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要懂得循序渐进的道理。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4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都是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点段的朗读来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
在教学时,我就直接的导入,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学生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3、对幸福的理解,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
比如:我在讲到,假如你现在是病人,医生把你的病治好之后,你会对医生说点什么呢?有一个孩子就说到:医生,我家里很穷,都快吃不上饭了。我可以不给医药费吗?而且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以借一点钱给我吗?我在上课时就没有怎么好好的去引导,这种学生就是明显的只知道叫别人帮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就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老师不只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
【幸福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幸福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