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简短(观潮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

时间:2022-09-14 17:49:03 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观潮教案 推荐度:
  •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观潮》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潮》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观潮》教学反思

《观潮》教学反思 1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的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喜欢,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二、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我采取体会重点词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气势、体会文章从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的修辞方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气势。但对于钱塘江大潮学生毕竟不熟悉,在充分的品词品句,想象、诵读之后,我又采用了录音和录像手段,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教材为范本,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在带领学生理解语句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体会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好处;在学生理解课文后,我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及从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然后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练习运用,试着描写一下下雨的场景。这样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完成一个由积累到运用知识的转变,让学生把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积累的好词好句,试着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总之,本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后面留给学生练习写作的时间不足,没能看到学生的习作。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

  俗话说,玉有瑕疵,人无完人。通过这次教学,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开诚布公,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观潮》教学反思 2

  《观潮》一课在教学预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四年级的孩子阅历较浅,能有幸看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的小朋友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真正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之威,咆哮之势,感受到的动感之美是首要问题。通过本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在以下方面抓的较成功:

  一、住住重点词句,品析词句,感悟课堂内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二、三自然段,这两自然段这种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之前的平静与潮来时的惊涛骇浪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及近,排山倒海之势,在教学时,在学生通过句乡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后,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通过整体的朗读感知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

  二、以“声”、“像”辅助理解,对于“闷雷滚动”、“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等词语,让学生自己茉莉声音来理解,对各种形态的潮水则是在初步感知上配以录象辅助学生理解。

  三、以读感悟:我主要参取了以下读法:师激情范读,学生自读、齐读相结合,理解后的感情朗读和背诵。

  语文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拥有残缺的美,我总觉得在品词品句处理的时候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总体把握。

《观潮》教学反思 3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直观画面的出现,大潮的录象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看画面,听声音的过程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天下奇观的壮美,奇特的景象。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将课文中四个字组成的词语积累起来。并且将这些词语分类,有表示形状的,有表示声音的,同时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词语读一读。这样使学生当堂熟读词语,积累语言。

  当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读得不够。

  2、课外资料使用的问题。

  3、导语较生硬。

  4、练习过多,目的不够明确。

  今后,我将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观潮》教学反思 4

  【主题与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支配的作用。”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我认为,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和人生价值观,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崇高的情感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统一,进一步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呢?

  【背景】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用“情”字贯穿始终,使学生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

  【事例】

  一、创设情境,掀起情感的浪花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仔细听听,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CAI课件音频:播放潮来时的声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师板书:天下奇观)

  师:“奇观”是什么意思?

  生:“奇观”就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师:我们想去看看这“天下奇观”吗?请你告诉老师,你最想看什么?

  生:我想看潮来时涌起的波浪。

  生:我想看潮来时人的活动。

  生:我想听听涨潮的声音。

  师:好,大家看看画面,听听声音,然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CAI课件播放潮来的过程。)

  (生不断发出赞叹。)

  师:看了钱塘江大潮,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生:我认为钱塘江大潮不愧是“天下奇观”。

  生:我真想亲自去看看钱塘江大潮。

  〖片断二

  师: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生:老师,“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为什么说它“横贯江面”?“横贯”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做个看图填词的练习,你就明白了。请同学们仔细看图(CAI课件图片:1、钱塘江潮水横贯江面图;2、钱塘江横卧江面图。),两个词分别应该填入哪幅图中呢?

  生:“横贯”填到图1中,“横卧”填到图2中。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图2中,江面很平静,就像躺着睡觉似的,所以我填“横卧”;而图1中潮水是动的,我觉得应该填“横贯”。

  师:你很会思考,填得不错,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了。“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的意思。

  生:老师,我想听听闷雷滚动的声音。

  (师CAI课件音频:闷雷的声音。)

  生:老师,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潮水的声音真有那么大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CAI课件显示:战马奔腾逐渐切换到潮水奔涌,并作有巨大的响声。)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呢?

  生:我发现潮水向前涌和战马向前奔很像。战马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流去。

  生:我觉得战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涌得也很快,都很有气势。

  生:我听到战马奔跑时的声音和潮水奔腾的声音都是滚滚而来,震动大地的。

  师:你们有这么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这种气势背出来,谁来试试?

  (学生纷纷举手。)

  师:觉得自己能行的,起立!

  生:(全体起立。)

  师:真有信心!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

  生:(兴奋地点头。)

  师:(电脑播放录像。)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听着动情的背诵看着精彩的画面,使人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教学反思

  课堂中教师着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在“片段一”,教师精心设计了从声音到影像的“开场白”,拨动情弦,激起学生好奇的涟漪,荡起想象的浪花,使学生很快进入观潮的境界。从心理上讲,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要产生一种新鲜好奇感,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觉悟,精心设计开场白,以便使下面的整个教学进程左右逢源,水到渠成。在“片段二”,教师多次利用到了CAI课件,能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高涨;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理解词句;能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等诸方面的任务,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二、情感朗读,激起情感的涟漪

  〖片段三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勾出来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学生读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加有兴趣。)

  生: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学生如临其境地齐读。

  (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和蔼地说):你欣赏他读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确,有点感情。

  (实事求是地评价。)

  师:你能比他读得更有感情吗?

  生:(自信地说)能。学生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生: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

  师:他是怎样读出了从远到近的感觉的呢?

  生:拉长、变粗、横贯江面,语气逐渐加重,他读出远到近的气势。

  师(问读的那个学生):你自己觉得呢?

  生:刚才读得还不够有气势,我相信我还能读得更好。

  (学生自发地为他的自信喝彩。)

  师:你很自信,那就请你再读一次,我们再欣赏欣赏。

  (可以看出老师非常尊重学生,学生有表现的欲望,老师就给他提供空间。)

  生:(生读。)

  师:我也欣赏这句,但我更欣赏他的勇气和自信。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老师深情并茂地读,还带上了动作表演读。)

  (老师读后学生自发地鼓掌。)

  师(很谦虚地问):有没有你欣赏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准。

  师:谢谢你,你很有礼貌,对长辈称呼“您”。

  生:老师带上了动作。

  师:做动作有什么好处呢?

  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潮来时的气势越来越凶猛,感觉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生:很直观,让我们加深了理解。

  师:那谁来说说,横贯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满的意思。

  师: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从你读到“横贯江面”时做的动作体会到的。

  师:一边观察,一边动脑筋理解,这种学习方法很好。你们也做做动作读读这句话。

  老师全面巡视,适时帮助,参与学生的读和评议(学生读得铿锵有力,似乎要把整个江面占满,可以看出学生都理解了),两个学生带上动作读后互相评议对方,老师加入其中一组评议时说:“我欣赏这样的孩子,互相读后纠正,评议,这样能帮助我们把书读得更好。”

  〖片段四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在下边也再准备准备,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学生很积极地准备。)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学生自发鼓掌,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谢谢鼓励,该你们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棒极了!

  师: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正如课文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的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你们的朗读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现在自己说说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可以看书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还可以跟着老师的画面说。

  (学生自由说,兴趣很高。)

  学生一起边看课件画面边说边表演潮来时的景象。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读中悟情,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课文不是无情之物。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学生必须要自己朗读,才能体味和揣摩出课文内在意蕴。正如米作仁先生所指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通过深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课文中的人物、情景便跃上纸面,课文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便可以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三、阅读表达释放情感的精华

  〖片段五

  师:学到这儿,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我们先来设计一个开场白。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请跟我来,我会带你看个仔细。

  生:游客朋友们,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是观潮最好的时候,千万不要错过哟。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威力无比,请大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江边。

  师:相信你们都是合格的导游。现在就请你们给画面配上解说词,注意用上设计好的开场白。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看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CAI课件视频:潮来时的过程。)

  (生在组内练说。)

  师:请大家推荐一个同学来当导游。

  生:游客朋友们,欢迎您来钱塘江观潮。你听到了吗?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可江面还是风平浪静。你看,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了。那条白线移动得很快,越来越粗,横贯江面。潮水已经涌起两丈多高了,就像是一堵白色城墙。潮水越来越近了,就像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你听,那声音快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游客朋友们,你们认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吗?

  师:这位同学介绍得不错,用上了很多课文中的精彩词句。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更好了。

  生:游客朋友们,大潮就要来了,要摄像的,请大家做好准备。你听,大潮离我们很近了,你听到了隆隆的声音了吗?那是潮水的声音。快看啊,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声音越来越大了。潮水越来越近了,请大家退后一点,注意安全。你看,江水就要向我们扑来了,好像要把我们吞没了,那浪潮多高啊!那声音真是震耳欲聋!现在,我们脚下的大地都颤动起来了。相信你们一定会终生难忘!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真让人感到震惊,难怪人们把钱塘江大潮称为──“天下奇观”。

  (生齐说。)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3、4自然段,感受到了钱塘江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都学得不错。那么课文2、5自然段还写了些什么呢?老师想交给大家自学。你们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说说你的感想,还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自学,自由讨论。)

  生:我喜欢读“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层蒙蒙的薄雾”。这句话写得很美,钱塘江就像是一位身披白纱的少女。

  生:我读了“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后,觉得钱塘江大潮的余波也非常的有气势。

  生:老师,我想知道钱塘江大潮是怎样形成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知识锦囊,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自己在电脑里查找资料。

  (学生自己在每组的电脑中查找自己所需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是“请你来给钱塘江观潮的客人当导游”的游戏活动,学生在这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情感得以升华,思维得以飞扬,创造潜力得到最大能量的发挥……

  【收获与启示】

  一、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根本保证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可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绘和动作演示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耳濡目染,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把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情感,应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尤以朗读最为重要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一个动人的故事更富有魅力;使一篇雄辩的议论文更具有说服力。阅读通过视觉来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或意境,而朗读则调动学生听说的审美功能,使作品中遣词造句妥帖流畅、高雅平实、含蓄明快、凝炼奇巧,诉诸听说,让学生直接受到情感的感染。

  三、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极为重要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开放与创新的空间,给他们讨论、辨论及充分表达自我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情感是打动心灵的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教贵情浓”,语文课程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滋养,他们在成长中才能有人性的充实,才会有产生伟大情感的基础。可以相信,当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处都有情感的绿洲时,学生们的情感发育必将也是果实累累,而同学们上语文课的兴趣也必然会长盛不衰。

《观潮》教学反思 5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了两课时完成了本课书的学习。

  在第一课时中,给学生布置了课前研究任务,让学生预习时更有方向,将课文读到最好水平,积累字词。并要求学生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一写初读感受。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于读课文只是读一遍,或者直接没有读,不清楚如何读文才是读到最好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我在课堂上着重寻找榜样,寻找到课文读的好的同学,让他们来交流,怎样叫做将课文读到最好水平,进行示范。让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在第二课时课前,我再次检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能够流利通顺地进行朗读。在交流字词时发现学生积累较多,但错别字的情况尤为严重。因此在平时示范、书写、讲授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书写情况,纠正错别字。学生能够在初读文章时发现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人们观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景观。但在潮来时按照空间顺序,由远及近描写潮来的壮丽景色,却无人问津。因此在第二课时中,还将注重培养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整堂课中,学生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如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培养学生的语感。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道填空文段让学生口头回答,更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观潮》教学反思 6

  《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我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毕竟很多学生没有观看过钱塘江大潮,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就找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制作了课件,也布置学生搜集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整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3.评价的方式单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学习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有满意,也有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改进不足,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有所收获。

《观潮》教学反思 7

  新学期的第一课,我准备的当然很充分。

  1、课件准备充分。如,从网上下载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为的是让学生能直观地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尤其是让他们知道,潮来之时,海潮那白浪翻滚,声音如山崩地裂的样子。

  2、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有些句段的含义,并谈自己的感受。

  准备充分,不一定代表成功。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我措手不及。

  1、班级的多媒体不够清楚,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潮来之时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介绍的。所以,从远处水天相接出现的一条白线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声音越来越大,发出的声音如山崩地裂,学生体会的也不够深。让他们想象说说潮来之时的样子时,很多孩子只停留在“轰隆隆”这个词上。也许课堂上我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者作用。

  2、学生的表现,使我讲课当中消极起来。新的学期、新的班级让我讲课的时候,无从下手。也许学生也一样,新学期、新老师对他们来说很难一下子适应。所以,我讲课的时候,回答问题的同学寥寥无几。使我很难受,总觉得,自己哪里讲得不够清楚。

  哎!慢慢来吧!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观潮》教学反思 8

  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用词大气,尤其是读起来气势磅礴,荡气回肠,文章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来感受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之美呢?在教学中我认为运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的教法比较恰当,

  教学时,我按照初读——研读——熟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但我发现学生对课文描写的景象比较陌生,一是由于对课文词语的陌生,二是由于对场面的陌生。于是我思考是直接给他们先看录相后讲,还是讲完后再看录相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决定先讲再看录相。

  在讲析中,对词语的理解上我运用了对比法,如“闷雷滚动”对“山崩地裂”,“风平浪静”对“白浪翻滚”,让学生说感受,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还运用了画画法进行对比,如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让学生在画笔下感受钱塘江大潮气势的不同。在对比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大胆说出了,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钱塘江大潮。最后我再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真正的钱塘江大潮,进一步验证了自己的感受,对课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是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

《观潮》教学反思 9

  《观潮》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作者寓情于景,经过对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雄伟壮丽的景观,我在教学设计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性。

  整堂课中,主要经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教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二、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雄奇壮美的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忙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趣味,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忙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并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三、抓住文章重点,整体感知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钱塘江潮雄伟壮观景象的?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交流后师明确。由于导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经过读、思、议,明白了“仅如银线”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四、赏析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资料,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第一段时,我让学生先用自我的语言来描述海潮的雄伟壮观,然后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资料,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必须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总之,从整堂课的教学能够看到,学生经过充分读,实现了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经过自我领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经过自由评,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不仅仅读懂了课文,并且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总的来讲,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到达,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练的环节因时间把握不够,如一词多义等的训练就稍显不足了。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于提高。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过这次教学,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弥补我的不足,尽全力给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观潮》教学反思 10

  这周学习了《观潮》一文,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因课文描述的景象学生很难见到,教学时,我有意安排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如: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在学生自读、感知全文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重点读读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的群的惊奇。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同时还通过比赛读、轮流读、表演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观潮》教学反思 11

  《观潮》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开学以来非常正式的第一课。

  由于学校的图书没有及时发放,我先安排孩子去其他班级借书,争取每两个孩子能够使用一本书,这样在讲授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有所收获。

  在单元导读中,我已经带领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了解了文字的写作顺序,但是在文本的解读上还不够充分。

  上课伊始,学生首先质疑了课题,观潮是观的哪一个潮?观是什么意思?我为学生播放了《观潮》的视频,让学生无论在视觉还是听觉上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你了解到了什么。可能与充分的单元整体预习有关,孩子的汇报令我惊讶,他们总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甚至清晰的说出了段落,这为接下来的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就顺藤摸瓜,找学生读潮前的段落,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打动你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及时点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潮前的情景的呢?学生快速的找到并且能够用词语来概括,真是让人感到惊讶。

  潮前的分析为潮时和潮后的学习提供了范例,学生自己分析了潮时的景象,但是在说明听潮声,看潮形上出现了困难,我也及时进行了点播并且孩子们能够知道作者在描写潮形上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和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希望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上能够有所运用。

  在本课讲授的最后,我利用板书总结了全文,从而引出,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难怪被称为,学生大喊“天下奇观”。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出,所以,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第一段来写,这一段就被称为“总起段”。

  那现在孩子们就知道了,观潮不仅是用眼睛看,更要用耳朵听,尤其是用心想。这也是本文的“题眼”。

  当然在本课的讲授中还是有遗憾的,孩子们没有书,之前朗读也不到位,有拖长音的现象。开学初,孩子的表现并不积极,参与度不高,所以我的情绪有些急躁,课堂的效率较低,希望自己能够更努力,备课更详细,加油!

《观潮》教学反思 12

  《观潮》一课写了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观察用心,叙述有序,从声音、气势、形态几方面直接描绘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本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伟,继续练习抓住主要内容,二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我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坚持导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导读中分析、综合、比较,在分析、综合、比较中导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综合的思索过程中理解课文,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根据学生对大潮缺乏感性认识,给学习课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巧用课本照片、挂图、影视资料等,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场面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入情入境,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实在、有序、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参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紧扣文题,质疑问题;读、找、议,培养自学能力;有机地运用教学插图,挂图等强化感性认识;反复训练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熟读成诵,积累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上课开始,我先用一段饱含的话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观赏过潮水吗?世界上涨潮的地方不计其数,其中不乏著名的潮水,然而像我国钱塘江大潮那样雄伟壮观,千百年来令人赞叹不绝的,却不多见。你们想不想也去见识见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去感受感受江潮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景象呢?”然后指导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让大潮的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等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最后叫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描绘大潮雄奇的插图。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陶醉于大潮奇特的境界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抓住文眼,整体教学,体会感情

  教学时我抓住文章重点,围绕“观”(观奇观)这个中心词,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思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首先用小黑板出示自学思考题: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观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来体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小组讨论,再填表(在小黑板上出示表格:填出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所看到的和听到的景物)。由于引入新课时,已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通过读、划、议,明白了“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这些词语是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在观看插图之后,再回到文中细细品评,学生陶醉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从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三〉指导朗读,感受景象,深化感情

  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景象,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表达感情,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我指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最喜欢的语句比赛读、表演读等,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群的惊奇。然后我来读,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自然美和语言美。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品文析句,理解课文,学习表达

  教学中设计品文析句的环节,能使学生赏竟悟情,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白线向我们移来”那段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大潮形态和声音的句子,并要求他们说说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从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所听到的声音和所看到的景象,充分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这样加深理解了课文内容,进一步学习了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全文

  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师的“一人言”小结变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小结”。要求学生把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或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指导从写作、词句、思想等方面来考虑)。这样形式独特新颖,能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观潮》教学反思 13

  1、突出朗读训练。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挖掘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通过情绪的变化体现“天下奇观”。如潮来前引导学生抓住“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等词语,说明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自然是想一睹“天下奇观”的风采。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读、悟、品的环节中耗时过多,积累语言这一环节做得不够好,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气氛跟平时的课堂相比还显得不够活跃。除了客观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学感染力还有待提高。

《观潮》教学反思 14

  《观潮》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农历十八钱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赞美了这一“天下奇观”,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为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钱塘江大潮学生没有亲身见过,完全有必要先对它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查找、交流资料加深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接着老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并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从而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子加以理解,并指导朗读,同时配以图片和录象,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能促进记忆。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首先,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如让全体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表演来体现对“沸腾”这个词的理解,然后又从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个词语“人声鼎沸”,从概念到形象,又从形象到概念,这样学词语学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确,也便于今后运用。特别在引导学习“潮来时”这一段落的教学中,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这样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在第2、3两个自然段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钱塘江大潮壮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但唯一遗憾的是在教学中体现得不够透彻。

  由这个课例生发了一个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设计层级化分明的自主探究阅读课案。指导学生自己设疑,分组查询资料,寻求答案,制作成简单的网页,课堂上进行交流借鉴,在互相启发中改进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认识,最后由教师汇总整理所有有价值的问题、资源、精彩文章或解答,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观潮》教学反思 15

  《观潮》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把这篇课文讲得有新意,符合新的课改理念呢?我在课堂活动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享受、感悟生命的过程

  小学语文课本中描写大自然的文章有许多,不同的作家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从自然中得到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不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因此,本节课我就想通过学习作者对大潮雄奇壮观气势的描写,引领学生感受到一种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永不退缩的伟大力量,从而感动自己,感悟人生,受到一次精神上的震撼。

  二、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感悟课堂

  在语文课中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关键就在于“情感”。只有充满感情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习热情和学生的灵性。因此,课堂上,我始终把我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我的真实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我的动作传递给我的学生,让学生在教师德感染熏陶下展现他们健康向上、充满热情与激情的自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自己眼中、心中大潮的磅礴之势,真正地让学生去探索、去辨析、去历练、去体验生活之美。

  三、利用资料体会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由于特殊原因多媒体不能使用了,新课开始,向学生展示了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图片,让学生领略大潮雄奇壮观的气势,使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2、突破重难点,扎实训练语言

  课文语言流畅,气势宏大,但想让学生感受大潮奇壮之势,感悟大潮的力量、给人的启迪,学生还有些困难。因此,课前我给学生补充了许多书上没有写出的大潮的各种形态,如“十字潮”、“回头潮”、“美女潮”、“交叉潮”等,并结合学生在家里观看的精彩音像画面,谈感受到的大潮的声之奇、形之奇。

  欣赏各种形态的朝后,我又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当堂写出自己喜欢的潮的声音、形状。学生既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感染,又得到了扎实的语言训练。

  四、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让学生学会作者精美表达,有序的描写

  《观潮》一文,作者由远及近,运用贴切的比喻写了大潮的形之奇、声之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因此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事物也是我语文课上的一个要点。接着让学生观看《日出》或《日落》采用这种方法写日记。

  五、让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语文课堂的结束不是一个句号,而应该是一个问号,应该是下一节课的开始。基于这个思想,在课即将结束时,推荐内容相关的书籍给他们阅读,引发学生带着心得学习任务在课下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尽管,这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教案毕竟是教学的预设,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并没有按我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机智,积极正确地评价学生,从中发现他们潜在的闪光点,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充分更自由的发展。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简短(观潮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相关文章:

1.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简短(观潮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