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教学设计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活动“说一说,在家庭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使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是源于爱,能够做到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2、通过开展“怀孕妈妈”的真情体验游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够在行动上孝敬父母长辈。
3、通过探讨制定活动计划,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激起学生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长辈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父母的艰辛,能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活动难点: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并能有效顺利的实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式导入:同学们,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父亲节)你会送给父母什么样的祝福呢?(先小组讨论,再请同学说一说)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翩翩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无数心血,倾注了无数的情与爱。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我们的父母,探讨一下用哪些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长辈。咱们这次活动就以《我爱我的家》为主题吧!
(二)设置情景进入主题制定计划
有一种爱叫做亲情,有一种情叫做血浓于水。还记得妈妈为你每天辛勤的做饭吗?还记得你生病时父母的彻夜不眠吗?还记得父母为你精心呵护、遮风挡雨、呕心沥血的各种场景吗?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父母为我们无私的付出呢?下面大家分组来说一说,我们家庭中的这些真情往事吧!
活动一:感悟真情(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1、学生分组说一说。
2、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师结:从大家的真情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用爱托起了我们生命之舟,父母用爱滋润着我们稚嫩的心田,父母用爱温暖着我们整整一生。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亲情体验游戏,来体验一下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吧!
活动二:体验真情(播放音乐:母亲)
1、学生在腹部绑上一个特制沙袋,沙袋象征着肚子里的宝宝。
2、绑上沙袋后的每一位学生从座位走上讲台——走下讲台——到讲台另一侧捡起一本书,再原路返回。
3、学生交流参加游戏后的感受。
师引导得出: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鼓励我们成才,这种恩情,我们应该牢记心中。但是母亲十月怀胎的那种艰辛和痛苦,并不是一个短短的游戏就能够理解的,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下面我们分组来讨论一下,用哪些活动来孝敬、回报父母长辈吧!
多媒体出示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同时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小组探讨,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出活动计划:
1、调查记录:父母说的最多的十句话。(时间:一个月。)
(1)每位学生在一个月内仔细观察父母对自己说的最多的十句话,记录下来,并分析父母话中的初衷。
(2)以6人为一组,选出组长,合并大家的调查。以小组为单位,做集体汇报交流。
2、为父母做一些事。(时间:两个月。)
每周末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打扫卫生、做饭,为长辈洗脚、洗衣服等。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3、和父母一起动手做一个关于“家”的手工制作。(时间:两个星期。)
可以是手抄报,也可以是对家的设计模型。
(三)课堂小结:
每一位同学,要能够落实这些计划。下节课,我们要先对第三个计划,进行验收落实。同学们,我们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表达的对父母的爱却是无限的。我们每一位同学要在活动结束以后,把这种爱的行动延续下去。父母长辈之爱,是人生一笔无尽的财富,也将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回忆!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用最朴实的行动来回报父母长辈之爱吧!
《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注意有的字作部首时的笔画变化,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3积累并运用“亲切地”、“惊奇地”、“兴奋地”、“难为情地”等词语,初步了解抓重点词语读懂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莫扎特的资料。
2、教师:生字卡片、挂图、莫扎特创作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朗读课文,感受小莫扎特的聪明可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示课题
孩子们,你们有谁学过钢琴?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弹钢琴的。你们听说过能用第三只手弹琴的吗?简介小音乐家莫扎特。听听莫扎特的音乐。请同学们拿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小音乐家。读读课题。
二、创设情景,读文识字
1、听一听:听读课文(范读)。圈生字,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跟老师一起小声读。
2、读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想办法解决生字,看看你能用什么办法认识它(读拼音,同桌或小组交流,查字典,猜一猜,组合生字等)。
3、记一记:师出示生字表。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如果你愿意,教大家读一读,或给你喜欢的字组组词,也可以用词说一句话。(注意:“厅”、“钢”、“量”是后鼻韵,“虽”是平舌音)全班读读生字,开火车读,打乱次序读,去掉拼音读。
4、猜一猜:一学生说记字方法,自己抽同学猜是什么字。(方法提示: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换一换,编谜语或利用字义记字,做动作记字……)孩子们的办法均给予鼓励,只要他能记住就行。教师适机利用偏旁或其他喜欢的识字方法拓展识字。
5、比一比:教师出示“余——斜”,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有些字在作部首时,笔画有些变化,孩子们要特别留心。并在本课找一找,还有哪些字的部首像这样发生变化的?
如:雨、需、竹、简……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1、你喜欢莫扎特吗?读读课文。用“——”勾出你喜欢他的词语、句子。读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充分鼓励孩子们去读书、去发现)
(1)抓住“5岁”、“大清早”、“丁丁冬冬”等重点词语,体会莫扎特从小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师适机给孩子们介绍两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抓住“难为情”体会当时莫扎特的心情。
(3)重点体会最后一小节:抓住“有办法”,“爬上凳子”,“昂着头”,“把头一低”,“小鼻子碰在琴键上”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感悟小莫扎特聪明、可爱、自信。
指导朗读第三句。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第三只手”指什么?莫扎特用“第三只手”完成了什么任务。
做动作读,表演加对话读,让莫扎特的创举和创新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适机介绍名言:创造是一种乐趣。
2、老师喜欢莫扎特吗?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体会到的(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教师感情的变化)?勾一勾。小组分角色读课文。小组讨论,分别交流。(学生只要说到一个方面均给予鼓励)再有感情地读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谁讲得生动(内容不作求全求美的要求,多予鼓励)。
4、复习课文内容:你喜欢小莫扎特吗?你最欣赏他什么?学了这课,你想对自己说点儿什么吗?
5、作业:孩子们,只要你爱动脑,生活中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我们人人都能创造,咱们也来尝试尝试吧,创作一段你喜欢的生活中或大自然中的音乐。交流评价,评选“创意之星”。
四、写字教学
1、“我发现”:学生观察“描描写写”中会写的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或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例:“呀”、“弹”左窄右宽,“单”、“虽”、“简”上短下长,“忽”、“需”上下相当,“单”、“虽”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2、哪个字最难写,想看着老师写一写吗?教师范写“需”(注意关键笔画“需”的“一”、“丨”的位置)。请大家也来写一写。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
3、交流展示,让学生体验“我真行”。
《家》教学设计3
设计思路:有一天班上几个孩子玩完园级区角游戏回来后就反复的在嘴里哼着“这边咚咚咚,那边咚咚咚.....”我听了好久都没有听懂,于是第二天走到表演区专门咨询了表演区老师才知道是《森林音乐家》。《森林音乐家》是一个歌曲活动,唱起来热闹欢快、朗朗上口很有意思。所以孩子们念念不忘,反复哼唱。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感受曲中快乐活泼的情绪。
2、了解小提琴乐器的演奏方式。
3、能和同伴通过动作表演歌曲。
活动准备:
各类乐器图片(小提琴、喇叭、笛子、)、音乐音频、小动物图片(松鼠、小兔、山羊、)、打击乐器:(手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入(练声/气息)
师: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做客,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森林里起风了,“我听见风儿在呼呼吹”(师引导幼儿慢呼吸)
二、创设情景
出示图片:小松鼠
师:快看,这是谁?(小松鼠),它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的心说明它的心情怎么样?(开心)
师:猜猜有什么事让它这么开心?(自由猜想)
师:今天小松鼠要去参加森林里举行的音乐会,他要用乐器表演节目,我们来看他要用什么乐器表演呢?
(出示提琴及演奏图片)这是什么乐器?(小提琴)
师:你知道怎样演奏小提琴吗?(自由回答)
师:会演奏乐器的人我们叫他什么?(音乐家)
学习歌词第一段出示歌词,师教读第一段,幼儿跟读
师教唱第一段,幼儿跟唱
小松鼠说,哇你们读的真好听,我想邀请你们参加音乐会演奏,你们来选一件乐器吧!(出示手铃、积木若干,幼儿自由选择)
师: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排练一遍吧!(播放音频第一段,幼儿使用手鼓一边表演一边唱)
小松鼠说真好听,我们再来一次。(第二次播放音频,再次熟悉音乐,注意:强拍弱拍、节奏)
刚刚你们的表演太棒了,可小松鼠还有两位伙伴需要你们帮忙伴奏,我们一起来看她们是谁?(出示小动物图片)
学习歌曲第二段和第三段
师:我们一起来看小兔的乐器是什么(出示喇叭图片)
师:你知道这个乐器叫什么名字吗?(小喇叭)
师:你知道喇叭怎么演奏吗?(引导幼儿模仿喇叭的演奏方式)
师:我们一起来帮她伴奏吧!(播放第二段音频,幼儿使用手鼓道具伴奏)
师:小山羊来了,我们一起来看小山羊的乐器是什么?(出示笛子图片)
师: 你知道笛子怎么演奏吗?(幼儿模仿动作)
小花鹿也来了,我们来看看它用的什么乐器吧?(出示图片:小鼓)
师: 你知道小鼓怎么演奏吗?(幼儿模仿动作)
我们一起来帮她伴奏吧!(播放第三段,幼儿使用积木伴奏)
三、延伸活动:表演活动
运用手鼓和积木合奏演出
规则:
1、请男小朋友拿积木,女小朋友拿手鼓
2、男小朋友演奏小松鼠,女小朋友演奏小白兔
3、男女小朋友合奏第三段小山羊。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明确,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特别高,气氛特别活跃。
刚播放第一段乐曲时,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乐的光芒,是孩子们在告诉我:他们喜欢这首曲子。在倾听的时候,许多孩子脸上的表情显得很丰富。于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澜一下,让我的孩子们尽情表演这首曲子呢?于是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后我就让孩子们表演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有许多类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动的进度。我请孩子们静下来,带着问题仔细地又欣赏了一遍音乐,请孩子们想象森林中的动物会做些什么?可以用些什么乐器来表演。通过提问,孩子们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再一次表演时动作就丰富了。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赏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时孩子们更有把握。这个音乐活动发挥想象的空间较大,让他们积极思维,充分想象,感受音乐旋律,积累和丰富新经验。
《家》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和、松、虾、球”4个字。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并背诵课文。
3、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具准备:
自制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其中会写“和、松、虾、球”4个字。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4个生字的音、形、义;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教具准备:
自制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识字
1、美丽的夜空挂满了亮晶晶的小星星,知道吗?这些小星星还会眨眼睛呢!不过,它只对聪明的孩子眨眼睛。(荧屏上出现夜空美景图并配有《小星星》的音乐)
2、如果哪个小朋友能读准星星上的词语,星星就会朝你眨眼睛。(屏幕上出现带拼音的词语)
3、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这些字?
4、如果拼音不见了,你还认识它们吗?一起来,试试看。(荧幕上去掉所有的拼音,采用互听互读、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老师书空学生猜字等形式认读生字。用生字说话等形式练习)
二、形成应用、巩固生字
1、小朋友一下子记住了这么多生字朋友,有秘诀吧,把你最得意的记字方法介绍给大家。
2、小星星刚才跟我说了一句悄悄话,它希望大家能写出它们的名字,你会写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和”“松”“虾”“球”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小朋友写字时一定要记牢,仔细观察田字格的字,描红临写,争取交上最漂亮的答卷。
4、小朋友练习描红、临写,老师指导。
5、师向大家展示优秀作品。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眨眼睛的小星星的后面还藏者一首儿歌呢!你想读读吗?让我们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最擅长的方式读一读。
2、说说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小星星对小朋友今天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可高兴啦!下节课它还要来和你们一起学习课文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去朗读这首小诗,背诵课文。
2、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一定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小诗,并做到能背诵。
难点:懂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过程:
一、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1、(板书:有和的家)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小诗,自己读读。待会把你觉得印象最深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2、你对那一句印象最深就读哪句。(荧幕上相机出现相应的诗句及画面,师随机点拨,指导朗读)
第一句引导学生结合看图联想:在半空中的树杈上,鸟妈妈在精心哺育着她的孩子们,小松鼠们也在快乐地玩耍。小树是的家;小树是的家;小树是的家。
第二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朗读。不光树上的小鸟和松鼠很快乐,地面上的房子里也有着快乐的精灵。是谁?引读:地面上的房子里,有的家。
第三句引导学生想象,在池塘的荷叶下还生活着一些淘气的娃娃,它们是...,小鱼和小虾在荷叶边嬉戏玩耍,多高兴呀,原来池塘和荷叶就是它们的家。
还有很多动物把自己的家给藏了起来,你不信,蹲下身子仔细瞧一瞧,说不定你会有很大的发现的。引读:地底下的泥洞里,有和的家。草丛里,有和的家。天空中有和的家。海洋中,有和的家。
3、小鸟、松鼠、小狗、小鱼、小虾、蚂蚁、兔子还有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是谁让我们能过上这种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4、地球妈妈可真是一个慈祥的好妈妈,她让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家,你喜欢她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二、朗读挑战,尝试背诵
1、地球妈妈真好,我也很想来夸夸她,让老师试试行吗?师读儿歌。
2、你也想来试试吗?
3、师生比赛朗读,共同评价。
4、学生尝试背诵。
三、句式迁移,创编儿歌
1、其实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课文这种句式的诗呢,不过,它们都悄悄地藏起来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找出地球妈妈精心创编的诗吗?
2、结合生活实际,指名仿句说,有和的家。
3、像这样一句句很美的句子和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呢!大家想不想作诗呀?这样吧,四人小组每人想一句,和起来作一首诗,怎么样?
4、小组合作作诗。
5、集体汇报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并这首小诗。
2、懂得地球上的一求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地球上的一求生物都各有其家,引导学生爱护地球,善待生灵。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生字检测巩固。同桌互相检测,统计全对的同学,再根据学生生字掌握情况确定是否需补救教学。
二、我会说
用“,有和的家。”句式说话。
三、我会读
同桌分段读课文,互相评议。
四、我会写
选择你愿意写的几个字写一写,说说为什么选这几个字,评一评谁写得好,谁写字进步大。
五、自我评价
自己评一评,能得多少,就画多少,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家》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歌曲《小鸡的一家》是二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歌曲。第四课以“咯咯哒”命名,围绕着音乐中描绘“鸡”的歌曲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小鸡的一家》是一首有角色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歌曲。大调式,2/4拍,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活泼,容易学唱。三段歌词有趣地表现出公鸡爸爸、母鸡妈妈和小鸡宝宝各尽其职的有趣场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鸡一家和睦相处、快乐生活的故事。教学目标:
1、快乐的演唱歌曲。
2、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能够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形体动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为歌曲创编形体动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学习新歌之前,我先找一位小朋友说说,你的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
生:我的家有x个人,有爸爸、妈妈??师: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
2、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快乐的三口之家做客!(出示绘图小鸡的一家人)
3、分别出示谜语:
(1)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花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师:它是谁呢?(大公鸡)(2)身体胖胖的咯咯会下蛋。师:这是?(母鸡)
(3)一身黄衣裳叽叽啄小米。它就最好猜了,是?(小鸡)
4。师:你们真棒,一家三口人都被你们猜出来了,欢迎来到小鸡的一家!
二、新歌教授
1、初识歌曲
(1)熟悉歌曲节奏第一次范唱
设问:大公鸡、鸡妈妈和小鸡她们的叫声是怎样的?①师:谁先来学学公鸡的叫声?生:喔喔喔师:那母鸡呢?生:咯咯咯
师:小鸡的叫声呢?生:叽叽叽②有节奏的朗读:
大公鸡喔喔喔老母鸡咯咯咯花小鸡叽叽叽(2)第二次范唱
师:小鸡的一家在游戏,还是跳舞,还是唱歌呢?仔细听歌曲就会找到答案。看看谁听的仔细,说出的答案又正确!
【播放音乐】生:它们都在唱歌。
师:你回答的真对。下面请大家听听公鸡爸爸是怎么样唱歌的?唱了什么呢?
(3)第三次范唱【播放音乐】
生:大公鸡伸长脖子在唱歌。(强调附点音符的节奏)在唱?:天亮喽!师:母鸡妈妈呢,是怎样唱歌的?又唱了什么呢?听“鸡妈妈”一段。生:老母鸡跳出草窝在唱歌。在唱:生蛋喽!师:最后的花小鸡怎样唱歌呢?听歌曲第三段
生:花小鸡跑东跳西在唱歌。它唱:虫子找到喽!(还是一只调皮可爱的小鸡呢。)
2、演唱歌曲,跟伴奏逐段学唱
师:我们用歌声来表现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形象。 ①由伴奏唱第一段,让学生做到轻轻跟唱。
②接龙唱第一段:让学生跟着老师你问我答式唱第一段歌词,纠正唱的不好的地方,尤其附点音符,休止符号的准确演唱。
③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 ④简单认识反复几号
师:细心的小朋友肯定看到了这个记号。它叫做?生:反复记号
师:所以我们反复到上面去,开始唱第二段。第二段老母鸡的旋律与大公鸡唱的一模一样,你们肯定能把这段唱出来。来试试看!注意附点音符、休止符的强化。
③由学生独立完成三段的演唱
师:大家看到最后一句,小鸡说:找到虫子喽,跟上面几句唱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那我们应该唱哪句,请你们用手指在书本上指出来,我来看看,都找对了没有。
从歌谱中认识反复记号。
师:我们完整的把《小鸡的一家》唱一遍。
三、编创活动
为歌曲配动作:想一想你唱这首歌的时候会做怎样的动作?老师根据学生给出的动作编排成舞蹈。 ①全体表演《小鸡的一家》
②分组扮演《小鸡的一家》:南北分组,南部——公鸡爸爸、北部——母鸡妈妈、中间——小鸡宝宝
四、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刚才鸡妈妈偷偷的跟我说,它们一家都想跟我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让我们走进“小鸡的一家”,与花小鸡一起快乐的舞蹈吧!
《家》教学设计6
活动目的
1.通过亲子共同参加健康的活动,使儿童体验到家庭的欢乐和幸福,学会尊敬、关心父母。
2.让儿童和父母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沟通,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
活动准备
1.学生自带全家福和家庭生活照。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与学生一起活动。
3.需要的歌曲及音响设备。
活动内容及步骤
(师播放歌曲《可爱的家》,学生听着歌曲拍手走入,围成半圆形坐下。)
活动一 向你介绍我的家人
师:朋友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哪些客人呀?
生:哇,好多爸爸妈妈哟!
生:那是我的爸爸。
生:我的妈妈在那儿。
……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急着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好吧,请你们站起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生1:我的爸爸妈妈就在那里。我的爸爸长得黑黑、瘦瘦的,还戴着一副眼镜,他是个工程师;我妈妈相反,长得白白的、胖胖的,因为她是个小学老师,很少晒太阳。呵呵,她很漂亮吧。你们看,我长得跟谁比较像?(生笑:像妈妈!)答对了!我也是个美女哦!哈哈!(生大笑)
生2:(幻灯展示全家福)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我们各有各的爱好。爸爸是个警察,平时工作可忙了,基本上看不到他;妈妈是中学教师,一回到家总是忙着给我们做吃的,到了晚上又忙着批改作业和备课,只有到双休日才能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唱歌;我呢,最喜欢的是弹古筝和看课外书了。我喜欢我的爸爸妈妈,也喜欢我的家。
生3:(幻灯展示生活照)我家有五口人,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爷爷、奶奶在照顾我,督促我学习,而我有时间就给爷爷奶奶捶背,陪爷爷奶奶散步,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这张照片就是爷爷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拍的,你看我们爷孙俩多好!再看这张照片,是妈妈在教我认识花的种类时照的。瞧我的妈妈知识多丰富!还有……
(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我们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全家福、照片等反映家庭温暖的点滴资料,在收集的过程中,就是一种生活体验。)
活动二 家中的趣事
师:听完你们的介绍,老师发现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可爱的家。在你们家中,肯定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把这些趣事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分享你们家庭的快乐,感受你们家庭的温馨。
1.学生在小组里介绍自己家中的趣事,推选出一名讲得最有趣的小朋友。
2.让小组代表说。
生:在我家最有趣的事就是爸爸妈妈陪我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我们三个人分别当“官兵”抓人,谁能在15分钟内捉到两个“强盗”,就可以要求他们两人为自己各表演一个节目。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如果是我抓到了他俩,我经常要求爸爸妈妈两人各吻我一下,说:“你是我的宝贝!”那感觉好极了。
生:我们家星期天经常一起去爬山,在野外吃饭。记得有一次,爸爸生火时,不小心把自己弄成大花脸,就装成小花猫来逗我们笑,逗得我们都笑弯了腰。
……
(家长听得笑眯眯的,还不时帮自己的孩子补充完整。)
活动三 亲子活动
师:看来,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来进行两个游戏,看看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有多深。
游戏一:爸爸妈妈的小秘密。
1.游戏规则。
每次九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参加,学生与家长各站一边。由没参加的小朋友和家长提有关爸爸或妈妈的生日、爱好、特点等问题,让家长与学生同时在纸上写出答案,答案相同的,奖给一颗“心”。
游戏二:抱气球比赛。
2.游戏规则。
每次五个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参加,两人用身体(不能用手)把六个气球在10分钟内放入8米远的筐中(中途掉球要返回重来)。能做到的得一朵小红花。
(游戏气氛非常热烈)
(游戏感悟: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体验。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流露出一个真我,轻松地体验到某种道德认识。)
活动四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师:我们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们不是很了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爸爸、妈妈的心。
活动:假如我来做父母。
让学生演一演: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了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师出示投影片,第一幅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我做的饭菜,我很纳闷我做的味道不如妈妈,他们为什么说好吃呢?第二幅为因贪玩在同学家写作业很晚回家,爸爸严厉地批评我“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结合学生表演,让学生当当父母,转换角色,理解父母的心。)
(角色感悟:表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不但喜欢看,而且乐于表演。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担当教材中的角色,体悟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使台上台下的学生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的体验中。尤其通过转换角色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活动五 跟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对你们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爱不爱爸爸妈妈?
生:爱!
师:对于爱你们、疼你们、辛辛苦苦养育你们的爸爸妈妈,你最想跟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生1: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生2:爸爸,您真能干,我要向你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
(放歌曲《我有一个好爸爸》。)
生3:妈妈,您辛苦了,我以后再也不调皮惹您生气了。
(放歌曲《我的好妈妈》。)
生4:爸爸妈妈,我以后要经常帮你们做些家务事,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爸爸妈妈听得很感动,有的甚至掉了眼泪。)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歌声让爸爸妈妈感动,你们的笑容让爸爸妈妈欣慰。让我们把歌声与微笑带回家吧,让笑容永远在爸爸妈妈的脸上绽放!
(放歌曲《歌声与微笑》,学生边唱歌边找爸爸或妈妈一起唱歌或一起做动作……)
授课反思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亦即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对于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来说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的社会经历少,生活经验不足。灌输性、接受性学习只会教给学生一些死的规范、条文,把这些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把品德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取材,设计一系列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悟出道理。实践证明,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是《品德与生活》的有效教学方式。
《家》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家》是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小诗,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家的温暖幸福,语言朗朗上口,诗歌共有3节。第二节分别介绍了鸟儿、蜜蜂、鱼儿和蜻蜓的家。“舒服”、“漂亮”、“清清”、“水边”等词语用在诗中含赞美的意思。第三小节写“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在父母的关爱下,快乐地长大。诗歌通过赞美鸟儿、蜜蜂、鱼儿和蜻蜓的家的铺垫,过渡到写小作者自己的家,使家的概念更形象具体,主旨是写自己家的温暖幸福,表达了爱自己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6个字:家、的、蜜、蜂、漂、亮,学会5个字:鸟、鱼、山、生、来;
3、使学生了解动物和人都有自己的家,在家里有亲人的关爱,家是温暖幸福的。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词语。
三、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者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性的语文能力。本课设计注重自然与生活资源,让学生到大生活中去观察鸟儿、蜜蜂、鱼儿、蜻蜓的家在哪儿,自己的家什么样,全方位提高海陆空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策略
1、阅读兴趣重激发
创造一个充满生命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设计课件导入,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情体验等环节。
2、以读为本重过程
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想像读、表演读、小组读。
3、思维想像重拓展
注重求同思维的训练,重视求异思维训练如学生用()的家是()的句式想像,尤其重视想像力的培养。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它们的家是什么样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家》。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读书指导
1、自由读课文,看课文写了几种小动物的家?
2、课件大屏幕出示图。指出看图帮小动物找到自己家,师同时板书。
3、自由读,喜欢读谁的家就读谁的家。
4、喜欢读鸟儿的家,为什么喜欢?喜欢读鱼儿的家?为什么喜欢?想像一下,假如我们的教室就是一条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条小鱼,你会在可爱的家里做什么呢?
同桌互相说,指生说
5、带着想像再读一遍。
6、指出读蜜蜂、蜻蜓的家,指生评,教师指导读。
7、多媒体出示()的家是()的式,小组讨论,指生说,教师及时表扬。
8、小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家,小作者也有自己的家,谁想想作者的家呢?指生读,指生评。
9、说说发生在你家中幸福温暖的事,同桌互相说说,指生说。
10、师朗读全诗,同学们跟着老师朗读并加动作、配乐。
(三)实践活动
1、读了这首诗,你的跟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拿起你们的彩笔画一画吧!(生自由画展示)
2、师把这首诗唱出来给同学们听。
(四)共同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
(五)布置作业
请小朋友回去之后,根据今天学的这首诗创编一首小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家》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能够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
3、通过动物活泼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意图
歌曲《小鸡的一家》,把公鸡、母鸡、小鸡一家幸福玩啥的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来。这首歌曲都是低年级学生十分喜爱演唱和表现的内容,能够模仿并分角色进行合作表演,非常直观的对活泼、欢快的音乐做出反应,并且通过动物活泼可爱、热情好客的特点培养学生礼貌待人、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三、歌曲分析
歌曲《小鸡的一家》是二年级上册第四课中的歌曲。第四课以“咯咯哒”命名,围绕着音乐中描绘“鸡”的歌曲设计和选编学习内容。《小鸡的一家》是一首有角色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的歌曲。大调式,2/4拍,一段体。歌曲旋律简单、活泼,容易学唱。三段歌词有趣地表现出公鸡爸爸、母鸡妈妈和小鸡宝宝各尽其职的有趣场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鸡一家和睦相处、快乐生活的故事。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能够快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唱对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并且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作准确、生动的伴奏。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六、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5’)
1、师:今天在学习新的歌曲之前啊,老师想先找一位小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家里有几个人,分别是谁呢?生:我的家有x个人,有爸爸、妈妈??师:你们真是幸福的一家呀!
2、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快乐的三口之家做客!看,这是它们的房子!【出示PPT房子】。我们先要有礼貌的敲敲门【咚咚咚】,门没开。里面传出一个声音说:“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我们是谁了,我才能给你们开门。”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生:能!
3、 【出示谜语】: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花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
身体胖胖的咯咯会下蛋,一身黄衣裳唧唧啄小米
4、学生猜师:小朋友你们真棒,一家三口人都被你们猜出来了,欢迎来到小鸡的一家!
(二)教学过程
1、初识歌曲(10’)
(1)熟悉歌曲节奏①师:谁先来说说公鸡是怎么叫的呢?
生:喔喔喔
师:那母鸡呢?
生:咯咯咯师:小鸡的叫声呢?
生:叽叽叽②有节奏的朗读:【ppt】
大公鸡喔喔喔老母鸡咯咯咯花小鸡叽叽叽③师:小鸡的一家都在玩游戏,还是跳舞,还是在唱歌呢?我们来听一听这首歌吧!看看谁听的又仔细,说出的答案又正确!【播放音乐】
生:它们都在唱歌。
师:你回答的真对。下面请大家听听公鸡爸爸是怎么样唱歌的?唱了什么呢?【播放音乐】生:大公鸡伸长脖子在唱歌。在唱:天亮了!【师生合作,有节奏朗读第一段歌词,强点“伸“字】师:母鸡妈妈呢?
生:老母鸡跳出草窝在唱歌。在唱:生蛋喽!【学生之间互问,加上碰铃节奏,有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
师:最后的小鸡宝宝呢?
生:花小鸡跑动跑西。在唱:虫子找到喽!【分男女朗读第三段歌词,加上双响筒节奏】
(2)演唱歌曲(10’)
①由老师唱第一段,让学生做到张口默唱。
②让学生跟着老师你问我答式唱第一段歌词,修正唱的不好的地方,重新演唱第一段歌词。师:细心的小朋友肯定看到了这个记号。它叫做?生:反复记号师:所以我们反复到上面去,开始唱第二段。第二段的老母鸡跟大公鸡唱的一摸一样,相信你们肯定能把这段唱出来。先来试试看吧!
③由学生独立完成三段的演唱师:大家看到最后一句,小鸡说:找到虫子喽,跟上面几句唱的一样吗?生:不一样师:那我们应该唱哪句,请你们用手指在书本上指出来,我来看看,都找对了没有。 【ppt出示房子
1、
2、3】这里有三个小房子,所以第一遍,我们唱的是1房子,第二遍唱的是2房子,到了第三遍要唱3房子里面的,你们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等下唱的时候,怕忘记的小朋友可以用手指在书本上指出来,这样就不会唱错了,现在我们完整的把《小鸡的一家》唱一遍,好吗?生:好的。
(三)编创活动(12’)
1、为歌曲配动作
①全体表演《小鸡的一家》
②分组扮演《小鸡的一家》:男生——公鸡爸爸、女生——母鸡妈妈、全班——小鸡宝宝
2、配上打击乐①出示打击乐器:手铃和双响筒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为这首歌打上节奏。 ②碰铃节奏:X③双响筒节奏:X X | X X
(四)教学总结(3’)师:小朋友们,你们的表演真精彩,你们个个都是能干的孩子。刚才母鸡偷偷的跟我说,母鸡一家都想跟聪明能干的孩子做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从今天开始,小鸡的一家就是我们的朋友了,那你们要怎样对待这些朋友呢?生:我们要爱护它们;和它们和睦相处。师:你们说的真棒!我们身边就有自己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在课堂上一起读书学习,下课后一起玩耍打闹,我们是不是应该更要好好的相处呢?生:是师:爸爸妈妈、老师们都喜欢有爱心、有礼貌的孩子。相信在座的小朋友们与小鸡的一家做朋友后,都要成为这样关爱他人、懂礼貌、爱护动物的孩子,好吗?生:好
《家》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撼、盈、玷”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雀”,会写“避、撼、喧、嚷、盈、玷”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一、创设导入1:
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在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此时你想到了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130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都很认真,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好,先来看第一组词语(出示第一组词语)
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撼”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预习时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震撼”什么意思?学生先说。(震动、摇动)
课文中把什么都震动、摇动起来了?
预设: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喧嚷”什么意思?学生先说(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你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在课文中喧嚷什么意思。你联系了文章来理解,真会读书。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就让学生找到文中的这句话,读一读,体会意思。
“雨幕”什么意思?
“幕”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1、覆盖在上面的大块的布。2、垂挂着的大块的布。3、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4、话剧或歌剧中完整的段落。)在“雨幕”这个词中应该选第几种解释?为什么选第一种解释。
你们还能用幕再组几个词吗?如:夜幕开幕闭幕银幕幕府一幕幕
读了这些词语,你感觉天气怎么样?(风雨太大了)
好,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些词。
3、第二组(出示:轻盈、素洁、玷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轻盈”就说到身体轻、动作轻快。
“素洁”理解到特别干净、圣洁无暇。出示图片,你们看,蝴蝶身上的彩粉怎么样?
有一点污痕没有?(没有)
是那么地干净,这就是—(素洁)。
这么素洁的彩粉,一点水都不能(玷污)上的,你怎么理解玷污?(弄脏)
柔弱的意思学生说一说。(柔软)
读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蝴蝶怎么样?
好,带着对蝴蝶的喜爱之情再来读一遍这几个词语。(去掉玷污)
4、第三组
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学生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
老师直接说也未可知就是说也不知道、也不能确定。
翻转不定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说不出,就出示句子。
读一遍句子,什么被风吹得翻转不定?
好,伸出我们的小手,假使这就是一片片被风吹得翻转不定的树叶,怎么动?“翻转不定”怎么理解?
“家雀”的雀还读什么?que,组词。
读qiao是口语。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词语理解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什么内容?同桌同学试着说一说。说得时候还可以用上这些老师提示给你们的词语。
说得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老师提示的词句。
(出示:吼叫、震撼、喧嚷、世界几乎都被冲洗遍了、难为
轻盈、素洁、柔弱、着急
屋宇、麦田、松林、花、老树干、着急了
桥下、树叶下、也不像是蝴蝶的家,着急了
秘密、美丽而香甜
总没见到过、到底、不着急了)
练习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人)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一说各段写了什么?再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感受作者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蝴蝶的家》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情?(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你们呢?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第一段:
如果汇报到第三句时,教师引导: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学生读第二句,(出示第二句)此时作者心里在想什么呢?
谁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指名读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着心惊,看着害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读这句话)指名3人读,然后再齐读。
(2)第二段:
还从哪儿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预设:
生: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如果学生汇报出:我从“怎么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着急、担心?作者当时在想什么?
作者刚才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呢?)由作者想到的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读出蝴蝶的美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盈、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喜爱?怎么禁得起这么猛烈的风雨呢?
如果再想下去,作者会想到什么?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这样美丽柔弱的蝴蝶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它们禁(不起)。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
(3)第三、四自然段
学生先汇报出最后一句话“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同学们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我因为什么真为蝴蝶着急了?(作者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蝴蝶,所以更着急了。)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找家时的着急心情,勾一勾、读一读。
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一次次猜想,又一次次否定,作者一次次为蝴蝶找家,希望的是什么?
(4)第六段
还从哪可以看出作者为蝴蝶着急、担心?
(5)第五段
她的话是谁的话,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段)
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一定)
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一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过能从小女孩的话中体会出作者哪种美好的愿望?
好,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美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都拥有着纯真、善良的心灵,老师也有很深的感触,找来一首小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请看。
(出示诗歌)
蝴蝶的家
麻雀的家在屋檐下,
青鸟的家在大树上,
蝴蝶呀蝴蝶,
下雨的时候,
你去了哪儿?
麦田、松林、老树干寻不见你的踪迹,
花朵、石桥、屋宇下都不是你的家。
你轻盈的身体怎么禁得住狂风的肆虐,
你素洁的双翅怎么受得了雨水的冲刷!
蝴蝶呀蝴蝶,柔弱的蝴蝶,
你是那么让人担心,叫人牵挂……
亲爱的蝴蝶,其实,我的家就是你的家!
爱心为你编织成温馨的家,
不管电闪雷鸣,任凭风吹雨打,
要害怕,快快回家!
《家》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具体生动。
能力目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原因,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在生活当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爱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类的友好。
教学过程:
课前:同学们你们见过喜鹊吗?喜鹊长什么样呀?老师课前也准备了一些关于喜鹊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那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小喜鹊吗?(喜欢)那么上课的时候,就请们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能做到吗?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小喜鹊的两个家》,请同学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喜鹊有两个家。
师:同学们你们有几个家呀?
生:一个。
二、整体感知。
师:奇怪了,小喜鹊怎么会有两个家呀?它到底有哪两个家呀?请同学快速读课文后告诉我答案。
生:一个是大喜鹊建的鸟巢,也就是它自己的家;一个是郭奶奶的家。(师板书:郭奶奶的家、小喜鹊自己的家)
师:老师发现你们读书读得真仔佃!一下就找到了答案。下面谁再来说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使小喜鹊本来有自己的家――鸟巢了,怎么还会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一天,狂风刮断了树枝,鸟巢从树上掉下来,三只柔弱的小喜鹊坠落到地上,其中两只当场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被郭奶奶发现后,救回了家并对它关怀备至,使小喜鹊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
三、细读课文,体会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
师:同学们你们能想象一下狂风过后小喜鹊的家被破坏成什么样了吗?(指名说)
生:散了、烂了。
师:假如你在现场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特别伤心、特别难过。
师:那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呢? 生:立刻把小喜鹊救回家。
师: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同学们如果你们看到这种现象是不是也会这样做呀?
生:是
师:那好,带着你的感情出声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是怎么做的?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指名读)
师:郭奶奶也跟你们的做法一样,把小喜鹊带回了家。下面同学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郭奶奶把小喜鹊带回家后是怎样照顾它的?请你在书上画下相关的句子(生自读)谁来说说。
生:①买漂亮的鸟笼;
②每天用小米、鸡蛋喂它;
③把长大的小喜鹊放飞。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郭奶奶给小喜鹊买了一个什么样的鸟笼呀?
生:特别大、特别好、特别漂亮。
师:它怎么个漂亮?
师:你们再想象一下郭奶奶平时是怎样照顾小喜鹊的?(提示:那么柔弱的一只小喜鹊在笼子里呆着多孤单呀,郭奶奶会跟它说什么呢?在喂小喜鹊吃食时又会对它说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照顾非常好、非常周到。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那好,带着你们的感受读读第三自然段(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
师: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一下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好到什么程度?
生:关怀备至。
师:你能给我们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吗?(指名读)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关怀备至”这个词,郭奶奶对小喜鹊怎么“关怀备至”了。
生:对小喜鹊特别的关心,特别的好,什么都为它想到了(吃的,喝的,住的,还陪它聊天)。
师:你觉得谁对你关怀备至呀?
师:带着你的感情再给我们读读这一段。(指名读)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这一段(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
过渡:师:小喜鹊在郭奶奶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地长大了,于是她们就把小喜鹊放飞了,小喜鹊找到了妈妈,回到了自己的新家,心情多么高兴呀!请你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来读读第四段。(学生出声自由读课文)
四、体会小喜鹊对人的友好。
师:小喜鹊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忘记了郭奶奶一家人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呀?同学们快来读读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体会他们的不同。
①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
②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
③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2.读读这三个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每一句都比前一句写的具体,生动。)
3.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感受小喜鹊与郭家母女的亲密程度。)
提示:①抓词体会。“立即”“跳跃不止”“撒娇”
②抓句子体会。“欢快地跳跃不止”、 “像一个撒娇的孩子”
(方法:想象一下你躺在妈妈怀里撒娇是个什么样子呀?)
生: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
师:你能读读第③句让我们也体会一下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的好,就像一家人一样吗?
师:咱们同学也来感受一下,读读第③句。
师:文中还有没有说小喜鹊与郭奶奶一家相处好的句子,谁来给我们说说?
生: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吗?(比如: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把你送到学校,放学时又把你接回家。)
生:小喜鹊和郭奶奶一家很亲密。
师:你来给我们读读吧!
师:同学们也来读读体会一下他所说的。
师:还有没有。
生: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师:小喜鹊为什么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呀?
生1: 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
生2: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了。
师:你真是拥有一颗童心的孩子,把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了, 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说的真好!
4.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小喜鹊为什么会与郭家母女相处的这么好,就像一家人一样?(体会人对小喜鹊好,小喜鹊也会对人好,因为动物也是通人性的。)
5.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全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对小喜鹊的关爱?
①小喜鹊受伤了,郭奶奶把它救回家;
②为小喜鹊买鸟笼,喂它小米和鸡蛋;(师:这些是最有营养的东西呀,也许平时郭奶奶自己都不舍得吃,今天为了受伤的小喜鹊也拿出来了。)
③大喜鹊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又造了一个新家。(师:同学们对这一条可能会提出疑问了,这句跟郭奶奶对小喜鹊的好没关系呀?我们再仔细想一想,实际上有没有关系,谁来给我们说说?生:有,郭奶奶如果对小喜鹊不好,大喜鹊就不会再在原来的地方做窝了。)
④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飞到她们面前,跳跃不止;
⑤郭奶奶的女儿上班,小喜鹊会跟随着上班,下班会在门口迎接;(师:小喜鹊和郭家母女那么亲密也从侧面说明了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好。)
⑥晚上在郭奶奶家过夜。(师:小喜鹊决得在郭奶奶家过夜安全,它才会回郭奶奶家过夜呢?如果郭奶奶对它不好,它也就不会回来了。)
五、总结全文。
师:回到我们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小喜鹊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谁来说说?
师总结:就是因为郭家母女对小喜鹊的关爱,使得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产生了感情,才和郭奶奶一家相处的那么友好,小喜鹊才把郭奶奶的家也当成了自己的家。才使得它有了两个家。从而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鸟共处的合协画面。
六、激发情感。
师:《小喜鹊的两个家》这一课是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
师:那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动物,因为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身;人类对动物好,动物也会对人好……)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小喜鹊说点什么?师:你想对郭奶奶说点什么?
师: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板书:
11 小喜鹊的两个家
关爱
郭奶奶一家 小喜鹊一家
友好相处
《家》教学设计11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可爱的家》。本单元以家庭为中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启发学生珍惜幸福家庭,用自己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同时关心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最终达到珍爱家庭、关爱他人、热爱父母的单元总目标。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学生学习歌曲《可爱的家》,并能用深情而饱满的声音演唱;
②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同情与恩情,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③通过音乐学习,学生能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能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重点:
通过歌曲《可爱的家》感受和体会家庭的温暖,通过欣赏歌曲《布娃娃》激发对弱者的同情,通过欣赏古诗歌曲《游子吟》进一步体会父母恩情。
教学难点:
认识弱起小节,并准确演唱弱起节奏。
教学内容: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歌曲
《布娃娃》
《游子吟》
英文歌曲
《可爱的家》
深情演唱
《可爱的家》
律动
《咏鹅》
《可爱的家》
音乐与古诗词
教学过程:
1、律动《咏鹅》。让我们先来体验一下小鹅的生活吧!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请大家齐读课题──《可爱的家》。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家庭的歌?(学生演唱:《小船》《吉祥三宝》等)
3、复习拍号及其强弱规律,学习弱起。
①运用观察法,发现火车上的秘密,复习2/4、3/4、4/4
②再次通过观察法,了解弱起的形成。
③直入主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带有弱起的歌曲《可爱的家》。
(一)学习歌曲,体会深情。
⑴初听,初步感受。
⑵教师范唱,学生掌握呼吸。
⑶学生跟唱,熟练歌曲。
⑷师生合作,分句演唱,了解学生掌握过程中的问题,重点解决。
⑸要求背唱。
⑹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⑺歌曲处理,体会深情。
(二)欣赏英文歌曲《可爱的家》,体会同一首歌不同的表现方式。
⑴初听。
⑵同一首歌,中英文版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第一支抒情,第二支速度快,活泼。)
⑶同学们,同样的旋律,速度改变了,情绪就发生了变化。第一首如果叫“深情的家”,这一首叫什么呢?(快乐的家,开心的家,有趣的家等)
⑷大家说得真好。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多幸福。
(三)创设情景,欣赏《布娃娃》
⑴观看图片
看看小孩有多可爱
世界上还有另外的小孩
他们是一样的小孩,他们心中有同样的画面。
他们又是不一样的小孩
有人想着冰激淋的甜美
有人想着奥特曼的威武
而有人只想着一件事……
如何活着
⑵(《布娃娃》音乐响起)观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太可怜了;我们太幸福了;没有战争就好了;谁来帮帮他们吧)
⑶有一首歌能唱出大家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倾听歌曲《布娃娃》,这首歌表达了小主人公对遗弃的布娃娃的同情之心。仔细听歌中有几种演唱形式?(两种:独唱和合唱)
⑷复听。想一想这样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有什么帮助呢?(更有意味、更加深情等。)
⑸你体会到他们的痛苦生活,才能懂得自己的幸福。现在让我们深情地演唱《可爱的家》吧!
(四)情感升华,欣赏《游子吟》
⑴同学们,我们的幸福都是父母给的,来看一看这些名人的父母你们认识么?(呈现朗朗、姚明、教师的父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不论我成为参天大树,还是无名小草,他们从未改变地爱着我;就算岁月让他们日渐苍老,也不能阻止他们爱我──这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你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么?(学生含泪说“是”)让我们一起听《游子吟》,回忆和他们在一起的故事吧。板书呈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⑵欣赏《游子吟》
(五)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我们学习音乐,是用它来表达情感。今天有两个同学已经走到了学习的前面,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可爱的家》。让我们在他们的表演中结束,课后你也可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这首歌。(学生演奏单簧管、小提琴,教师钢琴伴奏,其他学生演唱。)
在师生合作的氛围中结束。
教学反思:
《可爱的家》这节课直指心灵,音乐以情动人,歌曲以理服人。听音乐含泪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长,看图片震撼心灵。有效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教学整体设计做到:前有蕴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伏延千里。
优点有四:
1、音乐容量大。本课以音乐为本位,以情为核心,以听唱为重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从对家庭的深情──对弱者的同情──对父母的恩情;用听──唱──思──听,营造“含泪微笑”的课堂氛围,回味无穷。
2、教学内容有弹性。教学中,难的地方“潜出”,简单的地方“深入”,德育渗透点到即止。难的地方,如对弱起的讲解,就是化繁为简的典例;简单的地方,如欣赏《布娃娃》的情景创设,撞击心灵,点燃爱心之火。音乐教学有张力,学生学习才有动力。
3、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音乐课的多媒体运用不能“抢戏”:音乐是听觉艺术,看辅助听,艺术修养才会提高。本课中音乐火车的出现,从复习节拍到学习弱起仅仅用了5分钟,多媒体引领学生直观思维,突破难点。这就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好处──高效。另外,欣赏《布娃娃》时,不足一分钟的情景创设,多媒体引领学生从欢快的天真嬉笑走到无声的冷静沉思。这就是多媒体恰当呈现的力量──无声胜有声。
4、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多学科相互渗透,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家》教学设计12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1)、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时间:
2课时
四、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一)情境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船是渔民的家,找出第一部分最能体现“家”特点的词语。
(5)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船上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孩子的嬉笑声;食住器具,一一俱全。)
(5)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C、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D、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4、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三、布置作业
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 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二、 课文探究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细读课文,说说这几种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湾、岸的前提。是后边几个比喻的基础。
“家是一只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种漂流”,这个比喻是后两个比喻的基点。家是港湾,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发出去的。
“家是一只船”:是因为家的温馨安乐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为家的牢固能使风平浪静、汹涌的波涛化为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一个好家,就不惧怕命运的变幻莫测。家就像一只船,庇护着漂泊者。
家是船--伴侣--载我们穿过漫长的岁月;
“家是温暖的港湾”:承接第一个比喻句而来,把家比作港湾。道出了家的另一个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惫时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时给人温暖,能在严肃中放松我们的精神。
家是港湾--憩息地--给我们慰藉;
“家是永远的岸”是前两个比喻的升华,表达了家不仅是船,还是船停泊的港湾,从人生的启示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
家是岸--巢和根--让我们牵挂。
2、三个比喻蕴涵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情感?
明确:对家的赞美、依恋及对天下人的祝福。
三、美点欣赏
引用故事、名言,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使内容易于理解,议论更为深刻。
1、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引用尼采的话既引出了话题,又把对家的思考引向深入,借以讨论对家的看法,也使作者的阐述更丰满、更充分、更具说服力。
2、列举《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的经历和他对女神卡吕浦索的回答,说明一个人不论他经历了什么,艰难困苦也好,飞黄腾达也罢,最后的归宿还是自己的家。
3、“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吟诵马致远的诗句,说明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4、引用《红楼梦》中的话,论说每一个生命来到和离开人世之时,都是与家息息相关,都要登临“家”这个接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
四、情感对接
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拓展延伸
我在教这一课时最大的收获就在这一环节中。
课内: 在你心中,人生是什么?家又是什么?仿照课文形式,用一组恰当的比喻形象地描述.
学生A:人生是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一辆汽车,(2)家是加油站,(3)家是终点站;
学生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战役,那么(1)家是一名勇士,(2)家是一枚炮火,(3)家是一方红十字阵地;
学生C:人生就像一场旅行,那么(1)家是旅行包,(2)家是驿站,(3)家是目的地;
学生D:人生就如一个大舞台,那么(1)家是给你力量的导演,(2)家是给你机会的主持人,(3)家是给你掌声的观众;
学生E:如果人生是一座学习的乐园,那么(1)家是妈妈的唠叨,(2)家是爸爸的教诲,(3)家是能遮风挡雨的大树;
学生F:如果人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那么(1)家是甜甜的糖果,(2)家是让你飞翔的翅膀,(3)家是握在手里的那根风筝线。
学生G:家是很温暖的让我可以依靠可以依恋的地方。
学生H:家像我的一个支柱,时时刻刻支撑着我,无论我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一想到家,我就有勇气来面对它。
学生I:家是一盏为我点燃的灯,它永远地温暖着我的心,照亮着我的路。
学生J:我认为家是一棵大树,我在这棵大树的树阴下成长,它帮我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它给我温暖,给我依靠。
课外:搜集有关“家”的诗文,抄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拓展阅读毕淑敏的《家问》及泰戈尔的诗 。
六、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七、布置作业
小作文《家》
八、板书设计
家
周国平
家是一只船 思考家庭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港湾
家是永远的岸 思考人生
《家》教学设计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分辨事物,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懂得穷人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即使有才能,也要被埋没。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扬科享受到的美好的音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扬科摸小提琴惨遭毒打直至含冤死去”这部分内容,体会扬科的可怜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二)疑点
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理解和朗读体会、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弄清重、难点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上,让学生充分读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训练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达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被课文内容所感染,真正受到教育。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直揭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小音乐家扬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扬科家生活贫穷,但他酷爱音乐,为了看一看地主的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
2、再读课文,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记下你不懂的问题。
3、小组交流,归纳问题。
4、全班归并提出的问题。
(1)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2)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
(3)含义的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如:“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头上不住地号叫。”
(三)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一段用打比方的方法,突出了扬科家境贫寒,生活无保障。)
2、交流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1)扬科对音乐爱得很深,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他觉得自然界的任何声音都是音乐,他都可以听出音乐的旋律。他常常听得出神,沉浸在自然界美妙的音乐之中。他虽然没受到过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但他却有独特的音乐天赋。
体会扬科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时的心情,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欢乐的气氛。
(2)傍晚,收工了。扬科躺在河边尽情地听着大自然的乐声,但是,他还想听听真正的音乐,他终于在一个地方听到了真正的音乐,这个地方是哪儿呢?(乡村的旅店)
扬科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到这真正的音乐,他心情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扬科终于听到了真正的音乐,他兴奋,激动。他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在扬科的眼里,万物都沉浸在小提琴欢乐柔和的乐曲声中,都和着小提琴那美妙的乐声在演奏。)
理解后指导学生用兴奋激动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扬科特别喜欢小提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把小提琴,他把小提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可见他多么爱小提琴啊!但他知道,他一无所有,他不可能得到一把小提琴,他只要能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就可以使他满意了。但就是这么一点点要求,也无法满足。有音乐天赋的扬科,就自己用树皮和马鬃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那是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提琴,但他却爱不释手。
指导学生把突出扬科爱小提琴的地方(如:真愿意,一切、只要,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一天到晚拉着等)读得重一些。
(4)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的小提琴,但是他还要看看别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扬科当时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知道的?
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出扬科渴望看到小提琴的词(多么想、很想,哪怕一次、眼巴巴,望了很久很久)。
扬科开始躲在草堆后不敢动,在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的推动下,他偷偷地,非常小心地移动,终于来到提琴下。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扬科那么害怕为什么还会进到食具间去摸琴弦呢?(因为他太爱小提琴,这种爱超过了怕;这种爱推动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这种爱使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小提琴。这就是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导感情朗读。
3、他触动了琴弦,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谁能说一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段描述的几种声音使我们可以推想出发生了什么事,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理解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像夹一只小猫似的”。
指导朗读,注意用怜悯的口气读出扬科可怜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此可爱的有天赋的小音乐家扬科,就因为想看一看真正的小提琴是什么样子,被管家一次又一次地毒打。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但他想的还是他酷爱的音乐,惟一陪伴他的仍旧是那把树皮做的小提琴。
(二)学习最后一段
1、师范读:这时的扬科又一次听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回忆前边扬科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
扬科在回忆,他在回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突出他酷爱音乐,酷爱生活,在河边做笛子,做小提琴,在旅店墙角下听音乐。
可是,他死了。就这样睁着眼睛死了。他还有什么没看够,还有什么问题没想通呢?
2、理解“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一句。
3、指导朗读。
(三)解决质疑中的第二个问题
1、热爱音乐,又有音乐天赋的牧童——扬科,最后并没有成为音乐家,他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死了,为什么他的命运这么悲惨?
让学生分组讨论,认识到:
(1)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
(2)在那种制度下,穷人只能被剥削、被奴役,没有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权利;
(3)穷人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即使有才能,也要被埋没。
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四)说话练习
假如小扬科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发挥你的想象力,互相说一说。
(五)指导字形
采用小组交流记忆方法,全班介绍经验的形式来完成。(重点强调:噢、惧、憋)
(六)布置作业
1、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读一读,背一背。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下来。
《家》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交际时注意把话听清楚,说明白;说话简洁明了,听话抓住重点。有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交流,知道发明创造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会动脑筋,生活中处处有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身边的小发明。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二幅图是小朋友面对坏弃的雨伞想到将它改造成多功能衣架。第三幅图出示的是各种废弃的日用品,为学生准备怎样说提供了思路,激发了谈话的兴趣。画中的东西种类较多,不要把思维限制在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科技、劳动课等,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作创改,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通过对话题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解读与提示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在看懂图画的基础上说说图画的内容。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聪聪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经常把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实用的东西,同学们都叫他发明家。这不,他又把家里一把坏弃的雨伞改造成了一个多功能晾衣架(出示插图)。小朋友,你想学聪聪,做一个小小发明家吗?(出示课题。)
二、从图入手,分组交流
1、小朋友都想做发明家吧?那我们现在就仔细看图,然后说说聪聪面对坏弃的雨伞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谈话,重点说聪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要求学生专心听,学会评价别人的发言,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
3、分组讨论:图上的东西能变成什么?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画的方法展示。
4、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说,说完后互相评一评。
5、作品现场答疑。其他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发言提问质疑,注意礼貌用语。
三、说说身边的发明
小组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小发明。
2、结合科技、劳动等手工制作课谈身边的发明。
四、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同学们,创造发明并不难,生活中处处有创造,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会动脑筋,就能创造奇迹,就会成为发明家。
《家》教学设计15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也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设计思路
《我们家的猫》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首先真实而具体地描述了大花猫古怪的性格,接着追述了它小时候淘气的事。教学中首先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小动物喜爱的兴趣,唤起学生急于去了解老舍爷爷笔下的猫的情趣。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质疑、释疑,对课文内容能初步感知。然后让学生围绕课前预习题,课后问答题,以及相应的思考题,对课文内容逐层逐段地采用不同形式边读边想的方法,深入学习讨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写作的思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使学生懂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花猫古怪性格和小花猫淘气的样子,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媒体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质疑、捕捉重点。
1.激趣揭题,板书课题。
2.读课文,初步感知。
(1)抽查本课生字新词的预习的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2)让学生自由读预习提示,读课文,读课后思考与练习,读本单元“读写例话”。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训练重点,初步弄清课文的大致内容和写作顺序。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按预习提示:哪几个自然段写大花猫,哪些自然段小花猫?用归并法分为两段。)
3.学生质疑。
(1)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出书中遇到不懂的问题。
(2)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与课文相关的放在讲读中解决:无关的问题和字词当时交流解决。)
4.捕捉教材重点,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中作者抓住了猫的什么特点来写?(性格古怪、淘气)
(2)作者抓住猫的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根据思考题。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能大致把握教材重点。
二、逐段细读,引导深究。
课文中作者抓住了大花猫性格古怪,小花猫的特点,教者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去感悟作者的真情实感,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让学生明确大花猫性格古怪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一段作者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先总写什么?再分写什么?
(2)作者怎样具体描写大花猫老实、贪玩、尽职的特点?从文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说说。
(3)猫高兴和不高兴时有哪些具体表现?画出描写猫的动作、声音的词语。
(4)猫胆小又很勇猛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2.让学生根据思考题,再采用默读,自由小声读和齐读三种形式,读分写的三层内容,然后逐题讨论、交流、答题、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具体写,突出教材重点。
3.投影出示“猫睡觉、猫等老鼠”的静态画面,体会猫“尽职”的特点。
4.让学生模拟猫各种各样的叫声,体会猫高兴时声音温柔可亲。
第二段:让学生明确小时候淘气的具体表现。
1.投影出示思考题:“刚满月的猫十分淘气”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分小组讨论:这段作者运用什么写法?
2.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投影出示:小花猫抱着花枝打秋千的“动态”画面。体会小花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淘气特点。理解“生气勃勃”并遣词造句。
(二)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1.教学中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教材的重点,不同的内容,采用默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细读等形式,让学生从领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让学生边读边想,边画出课文中能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的语句,再分四人小组展开议论:作者对猫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1.精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学生回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喜爱猫,对猫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猫进行了十分细致地观察,这样就抓住了猫性格古怪、淘气的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学生答后小结:由于作者平时注意观察,认真思考,把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以及自己的感受都写了下来。在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顽皮可爱的孩子写;还注意动态静态的描写,所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生动、感人、真实而具体。
3.生各抒己见畅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三、加强朗读,指导背诵。
学习语文必须充分运用朗读,这是语文教学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教学中采用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默读、细读等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重音,运用语调、语气的多种变化,力求读得生动,表达出猫的乖巧、温柔、勇猛、尽职和天真可爱、生气勃勃,以及对猫的喜爱之情。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稍加指导朗读、背诵,学生便可以完成背诵任务。
四、练笔。
观察你喜爱的一种小动物,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观察,然后写一个片断,重点写它的习性或活动的样子。
【《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