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28 14:05:00 教学设计

《玩泥巴》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玩泥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玩泥巴》教学设计4篇

《玩泥巴》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们游戏中的宝贝。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泥巴的质地,让学生从玩中掌握制作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2、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活动难点:

  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指,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玩泥巴,鼓励学生边玩边交流自己的经验。

  二、游戏导入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学生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捏好的泥巴摔下,发出“啪!”的响声。

  2、教师和学生共同游戏,启发学生掌握摔泥巴的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摔出使小碗扣在桌子上。(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四、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多准备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活动反思:

  儿童泥塑创作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里所规定的课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泥的塑造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让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热情。希望老师们可以多为儿童开设这样的生活化教育课程。

《玩泥巴》教学设计2

  课题: 玩 课 时 共2 课时 本课第1 课时

  教学目标:1、感受泥性,体验愉悦。

  2、了解盘泥条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点难点: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状、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体的形状。

  2、对造型的细致塑造。

  课前准备: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A、导入

  a 、喜欢吗?在哪儿见过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壶等)

  b、提示课题:玩。我们今天也来玩,在家想玩吗?

  B、新授

  a、出示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

  b、教师出示几件范作,通过作品欣赏向学生讲解泥巴的几种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2)、泥条法(3)、泥板法(4)挖空法(5)、借助它物法。

  c、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d、教师向学生讲解并示范泥条的制作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来感受泥性。

  (1)、用手触摸有什么感觉?(软)

  (2)、用鼻子闻有什么味道?(泥土气)

  (3)、用耳朵听泥土摔打的声音,感觉怎么样?(泥土很听话)

  e、玩游戏,比赛看谁做的泥条最长、最快、最好。

  f、教师用搓好的泥条做一样东西给学生看。(蜗牛)

  g、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样好玩的东西吗?

  h、学生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C、小结

  a、师生一起评析部分作业(优劣作业对比,指出注意点,以鼓励为主)模拟商品买卖,如果你去买泥塑作品,你愿买哪个?(表扬优作)那些没被卖掉的需要怎样改进。

  b、指导学生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D、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将自己的作品美化。

  练习设计

  (1)、泥条练习。

  (2)、用泥条完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装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及自己动手实践的亲身体验,感受泥性并自我解决如何使泥巴听话。如何玩出新的方法这一问题。同时,在教师的鼓励下,使学生能大胆自由的进行造型活动,并大胆发表自我感受。

《玩泥巴》教学设计3

  一、活动题目

  玩泥巴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和泥的过程,了解和泥需要一定量的水。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及手眼协调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泥制品若干、土若干(壤土)、水、盆。

  五、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一

  看一看,这些泥制品是用什么做的?

  (1)这些玩具是用泥捏的。

  (2)泥是土加上水和出来的。

  探究的问题:泥是怎样和出来的?

  幼儿讨论:怎样和泥?

  试一试,幼儿把土放在小盆里,自由加水,用手和泥。有的水多了,泥太稀了;有的水太少,和不成团。

  想一想,怎样把稀的泥和干的泥和好呢?

  (1)稀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

  (2)把稀泥中的水倒掉一些再加入土。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入水。

  做一做,把稀的泥和干的泥重新和好。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把多的水倒出去一些,再加一点一点土。

  (2)在不太稀的泥中一点一点加入土,很快就和好了。

  (3)在干泥中一点一点加水,揉一揉就和好了。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怎样摔泥锅声音最大?

  幼儿讨论。

  (1)用力摔泥锅。

  (2)把泥的中间挖空,然后用力摔。

  试一试摔泥锅。把泥的中间挖空,用手捏成小锅状,把锅口朝下,向地面用力摔。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我用小棒挖洞做成泥锅状,摔时有声音但不响亮,较闷。

  (2)我直接用手挖,捏成泥锅,摔时声音较大。

  (3)泥锅的底面薄,摔破了,声音很大。

  (4)垂直摔下去的泥锅容易破,响声清脆。

  (5)我做的泥锅大,摔下去声音清脆。

  (6)我做的泥锅小,摔下去的声音轻。

  六、注意事项

  用于加水的容器盖上钻几个小孔,以控制水量,避免幼儿把握不好水流量。

《玩泥巴》教学设计4

  【目标依据】

  本课凸显了一个“玩”子,带着学生在玩学、玩中悟。

  从“玩泥巴”的需要出发,分为挖泥土的`活动(取材),筛泥土的活动(选材),和泥、捏泥的活动(制作),泥塑烧制的资料学习或操作活动(再加工)。

  第一个活动通过看图调动学生玩泥巴的经验,交流是怎么玩泥巴的;第二个活动针对做泥塑这个任务,带着学生一步步的选出适合的泥土。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焦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在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

  【教学目标】

  1、能意识到泥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物质,它可以被烧制成人们常用的砖、陶器等。

  2、通过筛泥土的活动,知道天然的泥土中混杂着各种物体,泥土是由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3、通过亲自动手,用筛取的细泥土加水,和泥,制作各种形状物体。

  4、通过做泥塑的活动,感受泥的特点。

  5、感受到玩泥巴带来的乐趣。愿意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玩泥巴,并乐于分享自己制作的泥巴作品。

  【课前准备】

  为每一个人:科学记录单。

  为每个小组:水槽、小玻璃瓶、细铁丝、橡皮泥、矿泉水瓶、塑料吸管、回形针、抹布等。

  为全班准备:浮沉子演示器、剪刀、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速聚焦

  1.提问:孩子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章鱼。(出示泥塑小章鱼实物)。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

  2.谈话:泥土覆盖着地球的表面,它不仅为动物、植物提供了生活的家,还可以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我们把泥土进行加工造型,就可以做成形式多样的泥塑。泥塑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艺术之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PT播放:泥塑作品。

  3.激趣:学校的艺术节马上到了,老师从美术老师那里得知他还需要一组泥塑作品。想不想做一件属于你的泥塑作品来参加展览?4.质疑:要做泥塑,首先需要什么原材料?(泥土)今天,我们一起给泥土造型,走进玩泥巴的课堂。(板书课题:玩泥巴)捏一个你最喜欢的造型。

  二、筛泥土

  1、质疑:(实物投影:一些含有石块,树枝的土)这是我家园子里的土,你们可以直接用它来捏造型吗?

  2、讲述:没错,这里面的树枝、草根、石头等都不是土,我们得把他们挑拣出来。(板书:拣)拣出什么呢?

  3、讲述:还有这些大的土块还需要用手捻碎。(板书:捻)好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合作,把不是土的东西拣出来,把大土块捻碎。

  4、提问:我看大家都完成了任务,可是这样就行了吗?(课件出示两种土)想要用泥土捏造型,你觉得哪种土更适合?为什么?

  5、讲述:没错,这是老师已经处理过的土,才能这样细细的。小章鱼就是用处理过的土捏成的。你们猜猜,我是怎么做到的?提醒大家,我可不是一颗颗挑出来的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6、讲述:(出示筛子)筛子可以让比筛孔小的颗粒漏下去。(板书:筛)我这里有三个筛子,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筛孔大小有什么不同?

  7、提问:如果给你们筛子,你想怎么用它们呢?先用哪个?后用哪个?为什么?你们先商量商量。

  8、讲述:看来想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可真不容易啊?指着黑板:先挑拣出树枝、草根等,再把大土块捻碎,最后用筛子筛土,先用筛孔大的筛,再用筛孔小的筛。怎么筛呢?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师演示:筛土的方法。

  9、讲述:一会我们就来筛土,先听老师讲要求:小组同学要互相帮忙,不许争抢,筛完土后立即坐好,注意卫生。

  10、提问:各个小组都筛完了,大家看看,三个筛子筛出来的土有什么不同?讲述:真的是最细啊!看来,不同的筛子能筛出不同的土。

  11、(出示课件)我请大家来连一连,这里有三个筛孔不同的筛子,筛孔依次为大中小,用它们来筛土,可以得到下面的几号土呢?

  12、讲解:你们发现没有?原来泥土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粗细不同的颗粒组成的,而且我们还发现: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课件出示)

  三、捏泥塑

  1、谈话:细土已经筛出来了,是不是可以捏泥塑了?你们试着捏一下,看行不行?

  2、启发:土太干了,太散了,捏不上怎么办?

  3、水怎么倒啊?一下子全都倒进去吗?(出示课件)演示:和泥方法。

  4、加水要揉到什么程度?(PPT出示一盆稀土,一盆硬土,一盆柔软程度适中的土)你觉得需要揉捏到什么程度?

  5、你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把手伸到这个盘子里和泥好还是请一个同学集中操作为好呢?

  6、出示和泥要求,小组活动和泥。

  7、分配活好的泥,并整理器材。

  8、开始发挥你的创造力,捏个你喜欢的泥塑吧。

  四、总结与拓展

  1、作品展示。

  2、讲解:今天大家都做了属于自己的泥塑。但是我们捏的泥塑干了之后不好保存?泥塑要想保存时间久,还有最后一道工序:烧制。

  介绍:高温烧制900摄氏度的时候就成陶器,能装水。经常听说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陶器。烧至1200度则瓷化,可几乎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经过了高温烧制而成的瓷器。

  3、泥土除了可以做泥塑,陶器、瓷器,还有什么作用?

  4、总结:原来随处可见的泥土,不仅成为我们手中有趣的玩具,还为动物植物提供生活的家园。经过加工处理后,就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乐趣。

【《玩泥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玩泥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