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4 14:36:04 教学设计
  •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推荐度: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推荐度: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5篇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2、对惯性思维意识的突破。

  教学方法

  导读型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效果

  所用时间

  一、导入新课

  1、送给同学们一首歌《丁香花》

  2、教师总结歌词特点引入新课

  3、出示课题《你一定会听见》并做简要分析。

  学生边听边唱

  体会歌词优美

  激发学生兴趣

  二、文字感悟

  对学生提出要求:

  1、快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进行交流。

  提出要求:

  (1)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读时一定用心去感悟文字中的情感。

  (2)你认为文章的语句,哪些是让你感动的,哪些又是让你感叹的,哪些语句读来就有一种美的享受,请勾画出来,并自己分析产生这种美的原因。

  1、读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出各组认为最优美的句子。

  (2)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分析产生这种美的原因。

  1、朗读能力增强,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

  3、学生协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

  三、研读感知

  学生齐读课文

  抽生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学生朗读课文

  同桌之间讨论课文结构

  用流利简洁概括性强的语言与全班同学交流。

  把握课文结构

  锻炼学生说话、交谈能力。

  四、声音游戏

  教师播放声音: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

  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

  你用心听了吗?

  你听见了什么?

  用心听,告诉老师究竟听见了什么声音

  学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

  培养学生感悟声音的能力。

  五、课后拓展

  声音会使人幸福,但也会让人感到痛苦。请再听《丁香花》表述你的愉悦或是感动。

  要求:

  1、能用流利语言表达自己感情

  2、把自己体会写在作业本上,100字左右。

  先说出自己体会。

  把自己感悟到的感情写在作业本上。

  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思维能力。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涵。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3、整体感知文章,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教学重难点

  1、以读带析。充分领会本文语言的精美,学会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欣赏到的美点。

  2、通过仿写,学习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激趣

  黑夜给了我们一双黑色的眼睛,我们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造物主给我一双聆听的耳朵,它却因喧嚣的都市迷惑的太久,长久听不见天籁之音,走进本文,我们的双耳会更灵动,大自然的奇妙交响,人生的甜美酣畅会声声入耳。

  (设置导语主要是为了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情感体验,切入文章主题,吸引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

  二、朗读体验

  1、听老师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点评: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了解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自由地快读全文,理清文章大意。

  3、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划分结构。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记住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

  5、自由地朗读能引起自己同感的语句。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的语言美。

  明确:

  (1)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使我们关注声音,用心倾听。

  (2)文章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探讨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我们成长,并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

  第三部分: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中心。

  点评:通过多层次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环节设计了读—析—说,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美点赏析

  1、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描写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一读。

  2、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3、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4、老师适当点拨,并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

  让学生有个性地进行阅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任选一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品悟。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3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是自读课文,需要讨论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主题、语言和写法均有可探讨之处,向课外拓展可供设计的点也较多,在一堂课中想面面俱到,很难做到。因此,抓主抓重,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大胆取舍教材,显得尤为必要。

  一、关于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本文的美句;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听、知道如何听、怎样用心听;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用听觉感受世界、欣赏美的声音的能力。

  二、关于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会听的人怎样听,不会听的人会怎样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听。难点则为学习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幽默,使用排比加强语势,大量使用问句,反问,设问使文章亲切自然以及使用第二人称写作的特点。

  三、关于教学设计和施教方法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时间紧、任务重。基于此,围绕教学过程要紧凑、问题设计要有精心的思路,抓主抓重,切中主题,设计了四个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四、关于问题设计

  本着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了本课的四个问题。前三个问题围绕听展开,注重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第四个问题连接学生情感生活,在课内拓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自己的听觉,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至于拓展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也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而且问题的设置重在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篇课文探究性问题较多,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较大的帮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开放的活动中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获取过程。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相互讨论,分工协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关于媒体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环节之间的自然过渡,也为了更好的营造学习氛围,本节课应用的媒体主要有幻灯片、录音和动画设置。分别应用在各环节之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2、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3、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阅读 讨论

  教学后记

  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

  一、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 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 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

  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

  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 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

  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有三个特点。

  1、题材与众不同。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以诗歌、记叙文为主,而本课是一篇散文,没有非常具体的情节。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以读为主,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探究。

  2、内容简单,却耐人寻味。

  课文一开头就列举了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等,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也没听到。后面部分则告诉大家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那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地位特殊。

  由于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人们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因此要通过学习本文达到“激发学生关心周围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以读为主,引导感悟”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一)揭题质疑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题“声音”。“声音”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板书“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在这里让学生自由质疑“到底要听见的是什么声音”)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检查读书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1-5段。

  默读1-5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一部分的“小问号”特别多。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

  自由练读这一部分,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将自己最喜欢的这一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听一听小组同学对你的评价。(合作朗读、交流、评价)

  小组内推荐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根据读书的语气判断他喜欢的原因。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练读中体会文章感情――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全班同学在聆听揣摩的同时共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声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爱、多么神奇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这么美妙、可爱、神奇的声音你听到过吗?让我们来读一读6、7段。

  2、细读6、7段,并进行质疑:

  学生自由读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经关闭?”

  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话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就没有听到。

  引导学生朗读6、7段。适时处教师来范读帮助学生读出惋惜、失望的语气。

  3、细读8-11段。

  知道了我们没有聆听到这些声音的原因,你想说点什么?(要认真去听,不要关闭你的耳朵)(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自由读8-11段。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指名读,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确应采用的语气。(总结:轻轻读、细细品)

  4、齐读12段。

  [将全文分成四部分学习、朗读,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全文。1-5段是疑问的语气;6、7段是惋惜、失望的语气;8-11段是轻轻、启发的语气;12段是大声、动情朗读、号召的语气。同时,在了解文章感情脉络的时候,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感受。]

  (三)再读全文,深入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自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

  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完本文,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听一听这世界上美妙的声音)

  出示课件:画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图画、声音(下雪了风呼呼地吹着;婴儿睡觉时那柔柔的鼾声;小猫伸长舌头舔水喝时发出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了吗?快拿起你们的笔,尝试着把听到的声音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

  这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用心去聆听,把你听到的更多的声音仿照书上的样子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案例点评〗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注意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课文学习突出了一个“读”字。

  在教学1-5段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读一读,看自己喜欢哪一段――再说说喜欢的原因,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最后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让同学猜猜自己喜欢的原因。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即“在读中感悟语言,再通过读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以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本节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合作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读书对他们来说,已不是负担,而是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任务,同时,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另外,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也颇具特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下雪时、婴儿睡觉时、小猫喝水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练习习作。既引导学生要用心来聆听世界上的声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练笔机会,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做到了“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2、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提高筛选、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

  3、品读课文生动形象、优美活泼的语言,提高学生欣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唤起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生活,去体验生活,学会寻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和表达。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美

  1、请学生用力堵住耳朵,合住嘴,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持续半分钟后,交流感受。

  2、让学生回到有声世界,感受美妙动听的各种声音。(多媒体演示:流水声、鸟叫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3、引出课题。

  二、听读课文,感受美

  1、教师朗读课文1—8自然段,学生凝神静听,看看作者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作者对声音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感受?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9—20自然段,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小结:从作者对声音的认识和感受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三、精读课文,探寻美

  1、自由朗读,勾画出文中你认为美的语句或语段。

  2、小组讨论,对课文的美点进行探究。

  3、全班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小结:归结出作者描摹声音的方法

  以声写声——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

  以形写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以情写声——展开联想、想象

  以美写声——巧用各种修辞

  四、拓展延伸,表达美

  开展“找寻生活中的声音”活动,用语言文字描绘生活中引起我们关注和喜

  爱的声音,并简单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感悟美

  1、让学生为这堂课做小结,一人一句,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2、结束语:原来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丽如此之多,把眼睛擦亮,我们看到了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的场景;把耳朵唤醒,我们听见了人们往往“听而不闻”的声音;把心扉敞开,我们领略到了人们往往一笑而过的美丽。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 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答疑。

  例如:a.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b.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

  ③品味赏析本文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言。

  ④能用自己的语言细致地描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

  课型设计:诵读赏析课

  1、教法设计:

  ①诵读教学法

  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较多使用问句;多处使用排比句和排比段。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和作者娓娓而谈中接受作者“要用心倾听”的建议。

  ②美点赏析法:

  学生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用心体验过的声音。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说出喜欢的理由。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游戏中的几种声音。

  教学程序:

  一、激情引趣:

  导入:同学们,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人类来说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也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朗朗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的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听读妙声:分三步骤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美妙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2、听读的同时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b、听后用语言描绘出文章中提到的某一种声音。

  3、积累文中词语:

  蒲公英顷刻面颊融化屋脊喷嚏激荡嘈杂潜意识过滤唠唠叨叨充耳不闻无动于衷视而不见不折不扣舒展

  三、朗读感知:分三步骤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品味声音中的情味,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就一定能够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3、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简析):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8)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采,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让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文章主题。

  四、赏析美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美。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比如

  。

  学生可能说到的: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的一阵细响……”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比如,“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

  这些句子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察觉的声音;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排比,比如,课文的5、6、7段均由一组排比句构成,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我认为本文的语言美在多处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比如,“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这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让学生齐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结构美:

  如:

  美在标题,标题用第二人称,仿佛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其中“一定”一词表示一种坚定的信心,作者相信我们能听到大自然中很多奇妙的声音。

  美在开头,开头三段作者从“无声”写起,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三种我们一般听不见的细小的声音,如果这些声音你能用心去听,那么世界上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美在结尾,结尾部分新颖别致,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几种“声音游戏”,通过游戏,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主题。

  3、你最喜欢文中哪些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赏析

  五、描述声音:

  从结尾五种游戏中选两种,把你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写出来交流。

  六、小结本课:

  本文引领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读了本文,你知道了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你能有意识地关注美妙的声音世界了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朗诵资料、音乐和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让我们能够领略大千世界的五彩纷呈、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能够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聆听她用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书课题,对课题略作分析,吸引学生带着疑问开始读文章)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 请几名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

  2、学生伴着老师给的背景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3、师生一起交流喜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喜爱的理由。

  师打出:请以“我喜欢‘ ’,因为它 。”句式来品味文章的美。

  4、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言,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想象丰富、细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比如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小雪花飘落的声音,这朵小雪花,它偏偏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冬夜,而且是轻轻地,轻轻地飘下,没有飘落在大树上,也没有飘落在小河上,而是选择了一盏孤灯,还只飘向孤灯的“面颊”,它为什么要选择孤灯呢,她想要干什么?哦,原来她也感到了冬夜的寒冷,想要寻找温暖。最后,她满足而温暖地融化了……多么富有诗意 的意境啊,多么勇敢而又执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也特别,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四、深入探究

  重点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提示: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2、如果让你对课文题目进行补充完成“如果 (怎么做?),你一定会听见的。”句式,你认为横线上填什么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师归纳:1、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并且这些声音只有用心去听,去想象才会听到,强调要用“心”。

  2、重在让学生领会课文主旨。善于用耳朵,用心去聆听,才能享受世界的丰富奇妙。(估计学生会答出:你用心听,你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学会了选择和思考, 你懂得如何“过滤”……,最后肯定大家说得都强调了一点:心的参与)

  五、拓展延伸,写作实践

  给课文1-3自然段配上画,引导学生学着用心感受世界,展开联想想象,仿写一段话。教师给出提示:

  你听过花儿开放的声音吗?……

  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

  你听过灰尘落地的声音吗?……

  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

  ……

  如果有时间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六、好,让我们来给这节课做一个小结,一人一句话。接龙? ok?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同学们,让我们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灵叫醒!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会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绚丽多姿,充满乐趣!

  七、作业: 1、继续完成想象作业,整理后写在随笔本上。

  2、建议玩一玩课文末尾提供的游戏,学着用心感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美在人称的选用;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热爱并体会丰富多彩的生活。

  ③加强朗读,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②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③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①学生放开喉咙自由朗读课文。②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③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②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内容和结构的整体感知。③各小组推进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的观点。④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四、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②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例如:

  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③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

  例如: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重点探究: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六、拓展延伸,声音游戏

  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七、布置作业: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点评:首先,此教案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一上课就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自然会引起自己的生活体验。接下的“自由谈”,教师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会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课文,品味语言”——“精读课文,问题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感。另外,此教案还特别注意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 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

  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

  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

  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注:之所以挑选这三种声音,不仅因为这三种声音源自动物、自然现象和人类三种不同的对象,更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大屏幕显示课文的题目《你一定会听见的》,以及作者的姓名“桂文亚”,并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大屏幕的背景是一片绿油油的蒲公英)

  【注:在这个课件中的很多音乐都选自班德瑞的《寂静山林》专辑,因为这些音乐节奏舒缓亲切,更重要的是,音乐中夹杂着不少的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鸟鸣声、流水声、蝉鸣声,风格与内容与课文的风格内容相一致,而且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力。至于画面,课件中所有的画面都以绿色为主色调,且都是大自然中的景物为对象,这也主要是从课文的内容出发的】

  二、整体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屏幕显示教师所问的问题,播放背景音乐:班德瑞的《One moment in time(一瞬间)》,然后学生自由朗读)

  【注:此处播放背景音乐是为了给学生的自由朗读提供一个相应的情景和轻松的环境,让他们能融入其中】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

  2、既然作者要我们去聆听这个世界的声音,那么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应该用心地、努力地去听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值得我们去用心聆听的。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选择和思考,这样声音不仅“好听”而且“有益”,可以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得到很多乐趣。

  3、但是也并非所有拥有健康的耳朵的人都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的美妙的声音的。作者还在文章当中提到了一种人——“木头人”,那么作者所说的木头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人呢?(大屏幕显示题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请1~2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明确:作者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鼓掌,大家批评时,他跟着摇头。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

  三、品味语言

  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同学都不是木头人,因为我们现在正青春年少,都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双善于聆听的心,我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同学中可有谁听见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和雪花飘落的声音么?(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说没有),可是这些声音,我们的作者听到了,她不仅听到了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而且用非常优美的语言把各种声音描写出来。刚才同学们已经自由朗读过课文了,你们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呢?(一般情况下,学生又都会一致认为最喜欢课文的前面部分,即1~3段,因为这三段的语言最生动活泼优美且有诗意)那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细细品味一下课文的1~3自然段。

  1、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课文的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三段语言究竟美在哪里。(朗读的学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荐。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大屏幕除显示教师问题外,还显示“答题提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这样给学生答题提供了一个模式,避免了答题的盲目性)

  【注:因为课文的前三段文字优美、亲切,且适宜于舒缓的语气朗读,故选择了同样节奏舒缓、意境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作为背景音乐,可使朗读和音乐很好地融合,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2、朗读指导

  当学生朗读完毕后,可请几位学生对刚才的朗读做一些简单的评价,教师做一定补充并总结。

  明确:课文的这三段语言因为是用第二人称所写,故而应该用亲切的语调来朗读。其次朗读时的节奏应该比较舒缓,而不应该急促高昂。“不好,炸弹开啦”一句应读得慌张。

  3、再次朗读。

  在教师对如何朗读作出一定指导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男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全班同学一起朗读。

  4、讨论1:为什么我们听不到的声音,作者却能听得瑞清晰呢?

  ——作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且是在用心听

  教师可引导:作者是用怎样的心听到的呢?

  ——一颗童心,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

  5、讨论2:语言究竟美在哪里?(引导学生对词、句、情感等多方面的品味)

  (1)抓住声音的特征,运用一定的拟声词

  (2)巧妙利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生动形象;

  (3)各种感官巧妙应用: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多角度。

  (4)发挥想像,创设美好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揣摩原文,引导出基本的描写声音的思路

  (大屏幕显示:如何才能把声音写得生动?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I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注:此处将如何将声音写生动的要点,一一罗列在屏幕上,使学生一目了然,为下面的仿写部分的环节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仿写练习

  1、看了这么优美的文章,曹老师也跃跃欲试,仿照课文的前面三段也写了两段文字,请同学们来评定一下,曹老师的这两段文字写得怎样。

  (大屏幕逐一显示以下两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杜鹃怒放的声音吗?整整一个冬季,杜鹃都在聚集精华等待着。当春风不断加温,花骨朵开始突突突地翻滚起来,终于有一天,她达到了沸点,掀翻了花盖子,咕噜噜地一个个粉红色的泡泡全冒了出来。

  第二段文字: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蜻蜓看见一面极亮极亮的大镜子,照出了蓝天白云,照出了红花绿叶,于是它朝那面镜子俯冲下去,近了,近了,它用尾巴轻轻一点,想停在上面照一照,“轰——”一声,镜子碎了,世界摇晃了,蜻蜓慌忙逃走了)

  [注:教师的这两段文字,如若按照传统的方式,只是一读而过,学生就无法对其中的语言进行细细地品味。现在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显示,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对个别的语句以及文字所营造的氛围进行细细地品味。]

  2、请学生朗读教师的范文,并让学生对教师的这两段文字按照先前的“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要点,逐一进行点评。(学生朗读时,依然播放《秋日私语》的背景音乐,以营造氛围)

  然后教师可对学生所点评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3、曹老师相信,细心的你一定也听到过许多别人不曾听到的声音,

  也一定能写得比曹老师更好。现在就请大家也模仿课文1~3段中的任何一段写一段话,把别人所听不到的声音描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屏幕显示仿写的要求)

  4、学生充足的时间仿写课文(大屏幕显示“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的4个要点,并播放《林中鸟鸣声效之森林狂想曲》,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个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氛围)

  5、请个别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内容,请其他同学对他所写的文字根据前面的“4个要点”进行点评,教师作一定的补充和引导。

  6、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也都和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宝贵的童心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听到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而且能把这些声音很生动地描写出来。

  四、归结全文

  1、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2、教师寄语:“你开始倾听,用心倾听,微笑着倾听,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将回馈与你最美妙的声音!”

  (背景音乐:班德瑞《寂静山林》中的曲目《Imagine(想象)》)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叫醒自己沉睡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人世间爱的和弦。

  教学重点:

  1、通过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找寻你已失去或将要失去的纯真心灵;

  2、通过寻找“声音”,寻找对生命珍爱的方式。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教学难点:

  1、对“听见”二字的理解。

  2、对惯性思维意识的突破。

  教具使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段DV片

  镜头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趴在地上喊:“妈妈,你快来听,小蚂蚁在唱歌呢!”妈妈走过来,生气的说:“竟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呢?看,把衣服都弄脏了,真不听话。”说完粗暴的拽起孩子,朝孩子的屁股打了几下。镜头定格在孩子委屈的目光中。

  镜头二: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站在鸽子群中对着鸽子说话,妈妈走过来问:“宝宝,你在干什么?”宝宝回答:“妈妈,我在与小鸽子聊天呢!”妈妈笑着说:“傻孩子,人怎么能和动物交谈呢。动物也永远不可能听懂人说的话。”“那为什么电影里的小动物就能和人谈话呢。”“宝宝,电影里演的是骗人的。”镜头定格在孩子失望的目光中。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两段片子,你都想了些什么?(同学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总体可归纳成两大类,一类同学认为人类是可以听懂各种声音的;一类同学认为人类是不可能听懂任何声音的。)那么,人类到底能不能听懂各种声音呢,让我们去从桂文亚的文章《你一定会听见的》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赏析与研读自由放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思考提出的问题。(大屏幕中提示)

  1.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a、“你”指代的对象是谁。b、“听”的内涵。c、“会”的内涵。d、“一定”的内涵。

  理解:

  a、“你”应指文章面对的所有读者,其实更进一步应理解为所有人,包括有耳障的人。

  b、“听”的内涵不仅指有听力的健康人用耳朵听,还应指可以凭借视觉、触觉、心灵去感知声音,一切体验生命、享受生命的行为。

  c、“会”的内涵是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到,就可以做到。只要你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就可以尽情享受生命赋于人类的一切。

  d、“一定”二字是对“会”“听”二字内涵的肯定,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肯定。无论一个人的个体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世间,他都有享受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权力。

  2.课堂质疑,后课补记。(本个环节是在分析题目和品读篇章的过程中,由学生提出,师生探讨的内容,但在授课前,教师无法预测学生都会提出哪些质疑,因而是课后补记的内容)

  a、文章中第八自然段中“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一句和文题“你一定会”产生矛盾。

  学生观点一:既然作者认为聋子听不见声音,那题目中的“你”就不应理解为所有人。

  学生观点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文中第十三自然段中“你用心听了吗?”不就是在向读者召示,声音是可以用心“听”的,所以文题中的“你”应该包括所有人。

  学生观点三:反驳观点二,认为⒀自然段中的“用心听”是在善于用耳朵的基础上用心听,不能段章取义。

  教师引导:这几名同学都很善于动脑筋,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就在于对“听”字内涵的理解上仍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是对“听”字内涵没有深层的认知。所以,我们不妨先来探讨一下“听”的内涵。从物理学角度来定义: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声响。根据这一科学理论,我们能否设想一下,耳聋的人能否感知到声音。

  学生1:可以让耳聋的人把手放在振动器上,通过声音高低不同产生的振幅不同来感知声音的变化。我曾看过一篇文章《睡莲花开的声音》,其中讲一位修女就是通过这种办法让一个耳蜗移植失败的聋儿童感知到了声音的存在。清晨修女让聋儿童用手轻轻抚在睡莲花蕾上,当太阳升起来时,睡莲花竟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聋儿童清晰地感受到了花开的声音。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

  学生2:我认为还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手势的变化来感知声音。例如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旋律的变化起伏不定;例如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舞蹈《千手观音》,优美的旋律就在她们的心中。虽然我们的耳朵不聋,可是我们总将它关闭,也一样无法感知到声音的美妙。所以说,用耳朵感知声音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去感知声音,才能真正感知到声音的美好。

  教师总结:……在学生们深入的探讨声中,我发现,学生已经学会用心去领悟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听见”二字的内涵迎刃而解。

  3.学会感知:(多媒体)播放班德瑞的《清晨的田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知,在倾听的过程中,你都看见了什么(看见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再播放一段没有音乐的田野风光片,在片中小草破土而出,牵牛藤向上攀沿,金色的麦浪此起彼伏,让学生在无声的状态下感知(感知到生命是那样美好)。

  4.课堂小结。无论生命以何种方式存在,它都向世人展示着它的精彩。

  5.作业安排:a学会唱一手歌──金海心《把耳朵叫醒》b怎样帮助盲人感知色彩。

  6.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板书理念:把心字底变形为“人”字,意在体现文题中的“你”指所有人。把心字两点作为“耳”和“心”字,意在告诉学生,用耳更要用心才能真正品味道声音的美好。而整个板书就是一个大大的“心”字,意在告诉学生,无论是“声”的世界,还是“生”的世界,都需要用心去感受,你才能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是如此可爱。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1、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运用自己的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让自己最感动的声音材料。

  2、扫清字词障碍。

  3、就自己感受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诚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几部分?

  四、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提出朗读要求

  2、品味文章中重点句子或语段

  3、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解答

  五、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人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