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13 18:18:46 教学设计
  • 语文《穷人》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推荐度:
  • 《草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推荐度:
  •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字,掌握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导,懂得保护益虫。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

  教学难点:

  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美丽的图片,这是什么?(出示图片)(板书: 蜻蜓)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只蜻蜓(美丽、可爱)你们喜欢吗?今天有几个小朋友要把蜻蜓放飞(板书:放飞)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简介陶行知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图片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学习,大家互相读,注意听字音是否读准确,互相评价。

  3、检查识字情况,“开火车”组词认字,分小组竞赛识字。

  (1)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字音。

  (2)小组派代表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归纳总结。

  (3)出示词语认读

  (4)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4、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放飞蜻蜓?谁让孩子们放飞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式。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独立解决,不依赖他人。)

  三、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几个自然段是写捉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谈蜻蜓,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放蜻蜓的?

  2、讨论交流上面思考题:

  第至第自然段写捉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谈蜻蜓

  第至第自然段写放蜻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生字词,再次认读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的资料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在熟读,多种形式读的基础上,体会老人是如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对任何事物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老人是如何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的。

  学前准备:预习课文,课件,多媒体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激趣导入

  1.激趣:上课之前呢,老师有个小游戏想和大家一起玩,这里有两张有趣的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哟!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说出两幅图片不同的地方。

  师:这只骆驼可不可爱?(可爱)但这么可爱的骆驼却丢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好吗?老师这里设置了三个闯关游戏,只要我们闯过这三关,就能顺利找到骆驼,大家有没有信心?(有)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6课《找骆驼》。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师:现在看看第一关:我是识字小能手。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师:大家预习的很认真,不认识的字词都已经悄悄地注音了,老师这里呢有几个词语考考大家,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准确的读出来,小小火车哪里开?(小小火车这里开)好,就从这位同学开始。(认读生字词:骆驼 跛脚 驮着 愤愤 脚印 啃过 究竟 不紧不慢)看来大家都认识这些词语了,想一想“愤愤”是什么意思?(很生气的样子)跛脚的动作谁能学一下?(动作比划)看来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那我们大家一块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师:好,我们顺利闯过第一关,给自己鼓鼓掌,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关:“课文内容我知道”。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着你们着急想回答却答不出来的样子,老师知道大家心里都读懂了这个故事,就是没组织好语言,没事老师给你们一点小提示,看着大屏幕,想想括号里该填什么(学生答)好,我们再一起读一读。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走失)一只骆驼,向一位老人(打听),经老人(指点),(找到)骆驼的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发”和“几” )及新词,认读6个字。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2.能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情感目标: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相互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课时)

  体现新课程理念:

  教师要深刻认识“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触摸词语的温度,点染词语的亮度,开掘词语的深度,提升词语的效度,让词语成为学生言于表现的鲜活元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爱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默读课文,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3.通过朗读感受山区孩子上学的欢乐,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4.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初步懂得对人要有爱心,要互相尊重,善待他人。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让同学们都戴上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认识帽子,那么你认为帽子都有什么用?(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帽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 9 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后同桌互查生字,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同学们在课前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字和词语。

  2.出示字词:

  不幸 肿瘤 化疗 乌黑发亮新奇

  帽子 熟悉 意外

  五花八门 轻松 似乎

  谁知道“肿瘤”和“化疗”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够通过阅读从中寻找答案)

  三、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边默读边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困)

  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浅显问题互相解答,较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大家评议的方法解答。

  2.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发表意见。

  A.老师让大家都戴帽子,是想让大家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B.老师是想让大家都跟汪霞一样戴着帽子,免得汪霞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2)你同意哪种意见,说说为什么。(感受老师对汪霞的关心)

  (3)汪霞在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前后心理的有哪些变化?(不安、不敢—意外—轻松—忘了)

  ①汪霞掉了头发后为什么会感到不安?请你再读读这句话,表现出汪霞当时不安的心情。

  ②当看到大家都戴着帽子时,汪霞的心情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指名读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读:我们把“汪霞”换成“我”假如你就是汪霞,看到这种情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读一读:

  星期一到了,我回到了熟悉的校园。我来到教师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我戴了一顶帽子。当我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我的这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4)你怎样理解“同学们似乎也忘了。”(同学们有的因为大家都戴着帽子,忘了汪霞戴帽子的原因,有的是故意不提,怕汪霞伤心。)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就是文章中的人物,你想以谁的身份对谁说点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希望大家像汪霞的老师和同学一样,关心爱护你身边的人,使他们也能体验到爱的阳光。

  板书设计:

  9 帽子

  老师 汪霞 同学

  不安、不敢

  意外

  轻松

  忘了

  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方法,在默读过程中初步学会了思考。2、能从重点句子中分析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包括两个多音字,以及新词,认读6个字。

  2.能正确进行词语搭配,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造句。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主动识字,学会本课13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够从指定的词语中任选2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学生自主识字。

  1.激发兴趣,自主识字。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3个生字。虽然听起来很多,但是很多字都是你们的老朋友呢。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认字认得得最好!

  提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怎样记? (困)

  (3)说说怎样组词?可以从书上找,也可以查字典。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提问:“发”有几个读音? “几”有几个读音?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3.熟悉的“悉”上边不是“采”,“竖”是一笔下来的。

  4.指导书写:

  和蔼的”蔼”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熟是上宽下窄

  指导学生按照整体观察,按照标准姿势书写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1.书后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提示:什么样的头发?

  怎样地宣布?

  教师行间巡视,及时指导

  2.指导造句。

  (1)了解课文中是怎样用到该词语的 。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试着说句。教师举例。

  (4)把句子写下来。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生字你用了什么方法?鼓励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板书: 9 帽子

  fā(发言) jī(几乎)

  发 几

  fà(头发) jǐ(几个)

  课后反思:生字学生掌握得很好,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记忆字形。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4

  课前准备:

  古诗对对碰游戏:可以学着诗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去吟诵,看谁最有感觉。

  一、创设情境导入:

  1、配乐陆续出示不同的西湖风景图,感受美

  师: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出示罗曼罗兰的话: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指名读

  (2)谈感受

  师:能用你自己的话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齐读

  3、师:宋代大诗人苏轼,他就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当年他游览西湖时,就被他的美所深深打动,不禁饮酒作诗,写下了这首我们很熟悉的诗。

  4、出示古诗,学生跟读

  5、喜欢这首诗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西湖,细细去品位这首诗,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美。

  二、初读

  1、自由读

  师:自己先练练,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并注意诗的节奏。

  2、反馈读

  (1)四人开火车纠音

  (预设没读好: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并注意这个词。)

  (2)这首诗有两个词特别难度,再试试:“潋滟”、“浓妆淡抹”

  (潋滟:回到诗句中再读读。)

  (3)谁能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

  评: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节奏

  (4)齐读

  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

  3、解诗题:古诗写到这儿,现在你们知道了苏轼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吗?

  (1)指名说

  (2)还有呢——“饮”。饮就是喝酒呢

  (3)指名读、齐读

  三、研读

  1、师:有味道吗?还想读吗?那就再去读读吧。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2、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3、反馈:谁来把你的感受和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要想把你的话说得更好,你可以看看注释。

  4、学习:水光潋滟晴方好

  指明说。(谁还有补充)

  (1)体会得这么好,你是从诗中的哪个词体会到的?读

  (2)让我们去晴天的西湖去看看吧。(出示阳光下的西湖图片)

  (3)如果这时你就置身其中,你最想说什么?

  (4)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自己先练练

  (5)指导朗读。

  师:你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了,潋滟这个词读得真好。(点:潋滟)

  师:读得真好,晴天的西湖就是这么美。(点:晴)

  师小结:看,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多么光彩夺目呀。

  (4)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5、学习:山色空蒙雨亦晴

  过渡: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天空忽然飘起了蒙蒙细雨。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配乐遐想)

  (1)指名说。

  (2)你讲得这么好,你是从哪个词读懂的——山色空蒙

  (3)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诗。

  (4)这份奇妙的美只有在雨天才会出现。(看课件)

  (5)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6、师引:无论是晴天的水光潋滟,还是雨中的山色空蒙,西湖就是这样的美,这美让无数人流连忘返——

  齐读1、2句,引读3、4句。

  7、学习3、4句

  (1)同桌练练这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说、指名读

  (2)西施什么美?

  (3)师补充,在人杰地灵的江浙一带,出现过像西施这样的美女(出世图)淡妆时犹如出水芙蓉,浓抹时更是风姿卓越。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让我们感受到她独特的美。正所谓——淡装浓抹总相宜。

  (4)指名读3、4句

  (5)那么西湖呢?(那么西湖呢?联系前两句说说看)。

  指名读——齐读

  8、齐读3、4句

  师:不同的天气有不同的美,正如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美不胜收啊!

  师:西湖的这份美让苏轼陶醉其中,心驰神往。

  9、齐读古诗

  师:苏轼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更用这首流芳千古的名诗记录了美

  师:这份美令古今中外多少游人为之沉醉,流连往返哪。

  10、齐背古诗。让我们再一次把这首诗美美地背诵出来吧。

  1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

  (1)指名说

  (2)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自由读,说说都是西湖什么时候的美景

  (3)指名说,读诗句。

  (4)联系《饮湖上初晴后》时的西湖风光。对比彼此间的不同。

  齐读古诗

  评价:夏天的西湖就是这般色彩艳丽,风光无限啊。

  雷雨中的西湖是这样的气势磅礴,别具风味。

  (5)面对这样的西湖,诗人不禁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6)师小结: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西湖,都有不同的景致,这些景色虽看似平常,但诗人却有心捕捉,可见——(再次出示罗曼罗兰的话)齐读

  四、课堂练笔

  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何时,无论何处,西湖的美都是那么另人惊叹。此时此刻你是否也想和诗人一样对西湖欣赏一番,抒情一番呢?那就用你最美的语言把这份感受写下来吗?

  2、师小结:西湖不仅拥有迷人的风光,它还有着悠久的文化和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呢,你想知道吗?课后去找找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善良,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独立地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弄懂课文基本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知道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白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的含义,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纸折的五星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出示有关钻石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钻石)漂亮吗?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来谈谈对钻石的了解。(金刚石,硬度很高,很值钱)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问家长等)这样的方法真不错,使我们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2、播放一组采矿的活动场面及钻石改变人们生活的画面。师:钻石虽然漂亮,但它们的得到也是非常不易的,因此也显得特别昂贵。可以说一颗钻石往往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钻石的一个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师:钻是一个什么字?(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zuān)组什么词?真不错。

  二、阅读课文、讨论释疑。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要求:借助拼音、字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读通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把它写在记录本上,与老师一同讨论。

  3、抽生分段读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用勾出来。学生进行反馈,引导找出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并同桌互相朗读。

  (二)、明确要求,落实目标。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生自由朗读。

  2、师:阅读提示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3、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1)钻石到哪里去了

  (2)文中哪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

  (3)练读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

  (三)、抓住重点,品析感悟。

  1、钻石到哪里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2、勾出两人谈话的句子,练读。

  (1)、抽读。(纠正字音)

  (2)、同桌分角色读。调动情感体会思想感情。抓住急忙焦燥不安不自然友善等词语进行体会。

  (3)、引读:四个引读问题:

  钻石不见了,我来之不易的工作可能会失去,因此非常着急地喊到?失业者见自己被发现的,很不自然地说?因为我想起妈妈常对我说,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相信他一定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于是真诚地说?失业者也正如母亲说的那样,心地的确是善良的,他用实际行动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同时也赢得了我的尊重,他说?

  (4)、同桌按照对话内容进行表演,体会我与失业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与动作应协调,师作指导。

  (5)、齐读。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朗读和表演,现在请你们来谈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自由说,师引导归纳:人的心地大都是好的,如果偶尔犯错,只要相信他本质不坏,能够改正,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

  2、联系实际举出事例。

  (1)、在生活中,你遇到或看到过类似的事吗?请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你遇到了这种事情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说出学会宽容、学会尊重的处世方法。板书:学会宽容

  (3)、评选班里的宽容星并把这颗星挂在教室醒目位置。让全班同学针对刚才的标准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受到教育。

  四、总结谈话,拓展练习。

  师: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如果大家都能像这位姑娘一样理解、宽容别人,相信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那么事情的结局会让人满意的。有一句叫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报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五、课后拓展。

  任意选择一个题目进行练习: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问问他们的看法。

  2、如果别人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说说自己是如何对待的,把心理话记在日记本上。

  板书:

  第六颗钻石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

  学会尊重理解宽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6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及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冒”字的妙处;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用纸剪好的荷花、荷叶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触发语感

  1.师:同学们,老师出一则谜语,你们看能不能猜出谜底是什么。“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老师边诵边画出了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学生一看,很快就猜出谜底来了。)

  2.师:夏天到了,荷花已经开了。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欣赏美丽的荷花吧!(板书课题,写作者,指名读,齐读。)

  3.(课件播放荷花图片,生观察、欣赏荷花。)师:美吗?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荷花吗?(出示填空题练习:荷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读“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设计意图:猜谜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欢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简笔画新颖、直观、醒目,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各种各样的荷花图片通过视觉感官,触发学生的语感;填空练习的设计,考查了学生积累与运用词语的能力。]

  感知全文,领悟语感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用丰富的词语把荷花形容的那么美。让我们打开课本,看看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形容他所看到的荷花呢?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指名读: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多读几次,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结合图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注意生字的读音。

  4.出示句子,检查生字词读音。

  (1)白荷(hē)花在挨(āi)挨挤(jǐ)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nèn)黄色的小莲(lián)蓬。(图片)

  (2)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ā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图片)

  (3)我仿(fáng)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shang)翩(piān)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4)蜻(qīng)蜓(tíng)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需掌握的生字词为红色,第一、二句结合图片帮助理解生字词。)

  [设计意图:读书要求的出示,让学生先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红色的使用可以起突出重点、提醒注意的作用;结合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本环节的设计突出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读中扫清字词障碍,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潜心学文,积淀语感

  (一)感受荷叶美

  1.师: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陪”,咱们先去瞧瞧荷叶吧。找出文中描写荷叶的句子,用“—”划出,再读一读。

  2.师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生1:从“挨挨挤挤”中我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

  师:荷叶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挤着一片,从“挨挨挤挤”中我们知道了荷叶很多、很茂盛(相机板书“多”)。假如你们是荷叶,用动作表现一下“挨挨挤挤”。

  生2:“碧绿”这个词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很绿。(相机板书“绿”)

  生3:“大圆盘”告诉了我们荷叶的形状又大又圆。(相机板书“圆”)

  3.师: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很多、很绿、很圆,真惹人喜爱。老师这儿带来了一些荷叶,请两位同学来把它们贴到黑板上。(两生上台贴荷叶,师注意提醒体现“挨挨挤挤”这个词。)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动作表现及贴荷叶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况,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品评力。]

  (二)体会“冒”字的妙处

  1.这么密的荷叶,荷花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找相关的句子,课件展示句子,指名读。

  师:用了一个动词“冒”,你们觉得这个“冒”字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

  生讨论可用“钻、露、长”等字来代替“冒”。

  师:你觉得荷花怎样生长才叫“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

  师:请你们把这些词中选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自由诵读体会。

  3.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从荷叶中“冒”出来的情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它们想和蜻蜓说悄悄话……

  4.齐读句子,加动作,读出使劲、快速长的劲头。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与文本亲密接触,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在真切的赏听、对话文本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实现在主导价值引领下的多元解读。]

  (三)感受荷花之美

  1.师:白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了!(出示图)看,多美的荷花呀!

  2.四人小组互相说荷花的样子。

  3.指名说,师生评议。(师相机板书:半开 全开 将开)

  4.从文中找描写荷花的句子,用“ ”划出,再读一读。

  5.出示描写荷花的句子,师范读,生闭上眼睛想象荷花的样子。

  6.试着用手势表现这三种样子的荷花。

  7.男女生合作:男生读句子,女生做手势。

  8.“双簧游戏”:一名学生上台朗读他最喜欢的那朵荷花,另外一名学生上台选出那朵荷花贴在黑板上。

  9.师:多美的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你能通过读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板书:美;生齐读课文。)

  10.找一找:荷花除了美,还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白 香)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把黑白的、无声的语言文字化为有声有色的语言。同时在朗读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去读,读出个人的心声,独特的感受。]

  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引读第三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三个字来形容这一池的荷花?(活的画)

  2.这一池的荷花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你们知道描绘下这美丽画卷的画家是谁吗?(引导学生说出“大自然”,相机板书。)

  3.其实,不只是荷花,朝阳、晚霞、小溪、大海、高山、原野……哪一处景物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呢?它不用原料不用笔,画出世上一切美好的景物,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大自然吗?(神奇、伟大……)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大自然。(板书:热爱)

  想象美景,丰富语感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听老师朗读第四、五自然段,闭上眼睛,想画面。

  2、我感觉你们都陶醉了,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起立,一起来读这段话吧。边读边加进动作,你是荷花,你就翩翩起舞;你是蜻蜓,你就快乐飞翔;你是小鱼,你就自由地游泳吧!

  4.想一想,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鸭子、青蛙、蝴蝶、小虾、螃蟹……)

  五、总结回顾,神领意会

  1.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配乐朗诵)

  2.我的作业我做主,选择:

  赞美荷花:荷花,

  背诵课内外的描写荷花的古诗。

  动笔画画荷花荷叶图。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向别人请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通过练说、讨论、角色体验、评价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在通过请教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带来的愉悦,体会交际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请教”

  1、师:同学们,今年寒假我准备去扬州旅游,我女儿让我回来时给她带点礼物。老师是大人,对小孩感兴趣的东西没有你们了解,现在想请教大家:我带件什么礼物比较合适?

  2、学生为老师解答疑惑。

  3、师:非常感谢大家!你们说的我都记住了,看来,请教他人的好处大着呢!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同学们也一定会像老师这样,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自己实在不能解决的,就得像老师这样,学会向他人请教。(板书课题:请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请教”——举一也

  1、师:请教别人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别看它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

  2、播放录像:星期天,一学生骑着车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爷问路。他没下车,径直骑到老大爷身边大声问:“去李富林家怎么走?”老大爷装着没听见,继续在路边干活。

  3、师:同学们,录象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学生交流,老师归纳板书:

  用语礼貌 表示诚意 找准时机

  5、师:同学们,看来平时在请教别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师和你们来个现场表演,看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课件出示:陈小莉家里近来发现了蟑螂,她不知道该怎样消灭它们,就去请教教科学的魏老师。

  师:现在,我就是魏老师,你们就是陈小莉,快把你的问题向我请教吧,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6、师生表演“向魏老师请教”的片段。

  7、同学们,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师请教的经过,你们觉得在请教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8、生交流后,老师相机板书。

  说清问题 注意场合

  三、模拟情境,学习“请教”——反三之一也

  1、师:看来请教别人还真是一门学问!生活中、学习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问题,比如数学题不会做,心爱的飞机模型装不起来了,经常忘记带东西,邻居小朋友借东西不还……

  课件出示:

  (1)我经常丢三落四,上课了才发现忘带作业本,出去春游又忘记带水……我向班里记性特别好的小林同学请教怎样才能不丢三落四。

  (2)邻居家的小朋友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我准备向班里的“智多星”李小奇请教。

  2、师:同桌合作,选择一个进行表演。

  3、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结合请教的注意点进行评议。

  四、联系实际,实践“请教”——反三之二也

  1、师:在生活、学习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就应该主动去向别人请教。下面就请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向你的好朋友们请教,看看他们能不能帮你解决?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沟通、请教(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寻求解决(如还未解决,可课后向他人请教)。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向人请教的方法和注意点,还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真是收获不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别忘了请教别人;同时,更别忘了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2、师:在今天这节课上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回家后,可以向家长或邻居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专业人士请教,相信你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2】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努力,学会有礼貌、有条理地请教问题。

  2、学会大方真诚地对待别人,培养谦虚,诚恳的品质。

  3、发展学生认真倾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练习大方有礼,条理清楚地请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会向人请教。

  课前准备:

  生想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问题不懂,有必要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到时候在活动时提出来。

  师:交际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讲有关请教的故事。

  2、学生评议故事中请教的人与回答者。

  (板书课题:请教)。

  二、联系生活,明白如何“请教”

  1、播放视频一:课间,教室里,学生赵友兰遇到了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目,她大声地对班长郭巧玲说:“喂!郭巧玲,这道题怎么做啊?” 班长郭巧玲抬头看了赵友兰一眼,没有理她继续埋头做题。

  2、同学们,视频看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谈谈视频中那位同学在请教时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师板书:注意礼貌时间(地点)合适

  4、假如你是赵友兰同学,她应怎样向班长请教呢?(师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还是没有想出来,于是向班长请教:“你好!班长。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你可以帮我吗?”

  师:说得不错,很有礼貌。

  生:班长笑着说:“可以。我们来一起解决这道题。”

  生:赵友兰说:“我用了这几种方法都解不出来,你看… …”

  生:班长想了一会儿,笑着告诉了解决办法。

  生:赵友兰高兴的说:“你真了不起,谢谢你!”

  师:你说的话很清楚、很有礼貌,演得也很像,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觉得他说的话很符合学生的口气,很注意礼貌用语。

  师:请教别人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场合该怎样。我想每个同学都有向他人请教的经历。但是大家可别以为请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视频二:华运昌和赵东杰在一起春游,华运昌忘记带本了,就和赵东杰同学请教。

  7、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的表演进行互动,亲自实践“请教”。

  三、指导请教方法。

  1、学生讨论:应该怎样请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据学生的讨论归纳总结出请教方法:

  注意礼貌语言清楚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四、结合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再练习如何“请教”别人。

  1、学生分组进行沟通、请教,老师巡视,有重点地记下小组中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

  2、请个别学生提出问题,向全班同学请教。让他们明白,有些科学性的、专业性的问题还得请教专业人士。

  五、总结延伸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请教

  礼貌大方 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 诚恳道谢

  教学反思:

  课本上设计的2个情境都是生活中会出现的,口语交际就是要提供背景,让学生在环境背景下进行对话。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请教别人要注意什么,孩子们也能说出来:①有礼貌。②把问题说清楚。然后我让孩子们同桌进行请教训练并进行了表演。孩子们理论上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没有礼貌,二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所以,我想:口语交际的内容还是要创设情境,在情境背景下让孩子们多练习,效果会更好。而且学生的礼貌等行为习惯养成还要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中,才能把礼貌变成一种习惯。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8

  一、谈话导入

  1、 师:有人给你鼓过掌吗?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的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

  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

  2、 板书课题,齐读

  3、 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 再读课文

  思考:掌声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响起的?

  1、 指名说。

  2、 先走进演讲前的小英。指名读一自然段。

  理解体会、指导读。板书:忧郁自卑

  英子的忧郁还表现在哪儿呢?读2、3小节,画出表现忧郁的词句。

  3、 交流反馈

  过渡:后来,英子变了,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读第4自然段。

  板书:开朗自信

  是什么原因让忧郁自卑的英子变得开朗自信?板书:掌声

  4、 出示两次掌声响起的句子

  理解“骤然”。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掌声再次响起,此刻小英会说些什么?

  指导读句子

  5、 读英子的来信,你对掌声有没有新的认识?

  交流

  四、 升华

  听到掌声响起来,我们的心更明白,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关爱,同时把鼓励送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下面我们就行动起来,写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送给你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这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3.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动物王国有许多可爱的.朋友,看,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课件:小鹿)

  2.谁来描绘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鹿呢?

  二、初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有一天,这只温顺又美丽的鹿遇到了一只凶猛的狮子,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这则寓言将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

  (出示课题,读课题。)

  比比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其中的道理。

  现在就请大家翻到课本110页,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

  看,生字朋友来了,考考你能不能直接喊出他们的名字。

  出示:匀称 珊瑚 抱怨

  逼近

  犹豫

  撒开腿 凶猛 一扯 挣脱

  泛起了波纹

  撅起了嘴

  配得上角 甩在了后面

  师:你是第一个举起小手的,你来。你觉得哪几个字需要提醒同学的?

  (撅嘴,做一做动作)

  谁还想来读读?

  开小火车读。

  小火车开得可真稳!奖励大家再读一次!

  师:词语读得那么好,相信课文会读得更好。

  2.师:课文里,先讲到了鹿欣赏自己的角,后来又抱怨自己的角,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板书:角)

  3.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能根据大屏幕上的提示说说吗?

  (虽然————但是——可见——)

  三、朗读对比,感悟课文

  1.师:是啊,鹿角多美呀!让它如此地陶醉,课文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鹿的美丽呢?

  生找鹿夸耀自己的话,读一读!

  2.师:鹿角长得多美丽呀!可小鹿却抱怨起来了,为什么呢?

  谁找到了?(生读)

  师:你怎么理解“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这句话?

  师:是啊,鹿角这么美丽,可是它的四条腿,却如此得细,鹿不禁难过道。

  是啊,纤细的腿根本就配不上这两只精美的角,鹿不禁伤心起来。

  难怪小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多明显的对比呀!我们请女同学来读读欣赏自己的话,男同学读读抱怨的话。

  4.师: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变成自我欣赏的小鹿,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你想啊: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公鹿正在忘情地自我欣赏。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鹿猛一回。(手势)

  齐读:(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一生接着读第六自然段。

  师:此时,你的脑海中冒出了一个怎样的词?

  危险、紧张、可怕、惊险……

  预设:(危险)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危险?

  除了危险还有什么词跳入了你的脑海?

  “哎呀”句:是什么词?(逼近、悄悄)“悄悄”读时指导读轻。而此时鹿却毫不知情——(好险啊!)齐读。

  “就在狮子灰心丧气”句:是啊,两只美丽的角差点送了它的命——(好险啊!)

  “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句:哪些词让你感觉特别紧张?(猛扑、赶紧)是啊,这时候生死关头,的确是(好险啊!)齐读。

  “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句:哪些词让你觉得的确很危险?这时,对鹿来说就是生与死的考验,真的是(好险啊!)

  而在这危难的时刻,鹿是在谁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指板书)

  5.师: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五、六自然段,体会那紧张的场景!

  四、小结故事 明确寓意

  1.师:同学们,在鹿的逃生过程中,这两束美丽的角充当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让我们过头去,看看小鹿是怎样夸赞自己的角的!(示:两句话)

  师:这时候,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师:小鹿和也是这样想的(示: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2.师:经历了这次灾难后,小鹿痛定思痛,它决定锯掉头上那两只美丽的角,你们说,鹿该不该这样做呢?

  3.师(指板书):同学们,美丽的角差点送了鹿的命,可丑的腿却让鹿狮口逃生。学到这,你有什么想说的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陶罐与铁罐》、《矛和盾的集合》

  (示寓意:事物各有优点,正确看待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才是最棒的!)

  五、总结全文 课外延伸

  看来,今天小朋友从这则寓言中悟到很多,真了不起!

  在这里,老师还想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像我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狐狸和葡萄 》《狼和小羊》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大多用拟人的手法,用一个简短的动物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这个脚步匆匆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能让我们在读后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满足,希望同学们能和寓言交上朋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0

  一、课题:

  那一定会很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

  过程目标: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心田,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文——你一定会更好。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认读。

  3、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一件什么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简洁的话概括地说。【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出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2、师:这里,老师有一个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五、作业

  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2—11自然段,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画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第5—10自然段,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三、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想一想,刺猬还能用它身上的刺来干什么呢?课后请读一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原文,了解关于小刺猬的更多更有趣的故事吧!

  四、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高明 聪明机灵【2】23 带刺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运用比喻手法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

  4、感受刺猬的聪明、伶俐,体会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讲了关于刺猬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在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动物朋友(出示图片),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右边三幅图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本领,你们能用“谁能干什么”这个句式说说他们的本领吗?(指名交流。)

  2、除了这三位动物朋友,老师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小朋友们预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和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出示课题,齐读。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翻开书读读课文,瞧一瞧小刺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出示朗读要求,思考:课文写了关于小刺猬的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

  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3、指名思考题,师小结并板书——刺猬偷枣。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过渡:到底是多么诱人的枣儿会吸引这位带刺的朋友来偷枣呀?从书上找出描写枣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1、指名交流,并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

  2、这是一句比喻句。把红枣比作?(玛瑙)老师这还有一句话,自己再读读这两句话,你觉得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指名交流。(喜欢第一句,抓住红枣的“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的妙处,以后写作文也可以运用比喻句把句子写生动。)

  4、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赞美红枣的美和诱人。齐读第1自然段。

  四、作业

  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2—11自然段:刺猬偷枣

  1、过渡:小朋友们读得可真好,小刺猬听见你们的朗读,他就忍不住来偷枣啦。你们预习过了课文,你们可以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刺猬偷枣的本事吗?(高明)理解“高明”(技艺高超)

  2、为什么说刺猬偷枣本事很高明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第2—11自然段,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的动作。

  3、指名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①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这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小刺猬偷枣可真小心谨慎啊,所以——(学生接读)。

  过渡:小刺猬爬上树是为了干什么呀?找到相应的句子。

  ②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交流动作“摇”。理解“兴许”(也许)。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

  从这两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可以归纳出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爬树?(摇枣)板书:爬树摇枣

  过渡:红枣掉到地上了,小刺猬还待在树上呢?它该怎么办呀?

  ③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交流动作“掉”,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

  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个家伙就——(学生接读)

  过渡:刺猬从树上掉下来是为了干什么?能用你画的句子说说吗?

  ④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交流动作“归、滚、扎、驮”。(板书)理解“归”(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

  对于散落一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

  指导朗读:看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把这段话读好,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你们接下去。

  3、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明),它先?(让学生看着板书说“爬树摇枣”,接着?(落地归枣)再?(打滚扎枣),最后?(驮枣快跑),分别板书。

  4、老师这里有个动画记录了刺猬偷枣的全过程,你能看着它和板书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吗?(老师提示可以用上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5、指名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1—2人)

  6、刺猬偷枣的本领可真高超啊,让我们的小作者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第11自然段,全班齐读。(理解“钦佩”找近义词)

  7、你们瞧,作者把刺猬称为?(小东西),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刺猬怀有什么感情?(喜爱)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

  2、体会这一自然段连用几个问句,表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和喜爱的心理。

  三、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3 带刺的朋友

  偷枣 → 爬树摇枣、落地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 本事高明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2)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学会结合本单元课文,明确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结合画面识字。

  3.理解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句子。

  4.积累与知错就改有关的名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1.(出示课件)

  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预设:实在不好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出示课件)

  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3.(出示课件)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联系上文的方法,“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时高兴地叫了起来,因此,这里是说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像蘑菇)

  4.(出示课件)

  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板书: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

  设计意图:

  出示交流内容,通过对例句的分析,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出示书中字词。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巡、缆、瞭”。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4.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出示课件)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航。沙滩上,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们一起说着悄悄话)(板书:看图识字)

  设计意图:

  看图识字,并用上这些词语,想象画面,连成一段话,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两组加点词语意思的不同。

  出示书中句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小组代表发言。(板书:在语境中理解词语)

  第一组句子,加点的字是“熟”。在第一句话中“熟”的意思是“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第二句话中“熟”的意思是“熟练,表示程度深”。

  第二组句子,加点的词语是“味道”。在第一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舌头接触苹果时所得到的感觉”;第二句话中“味道”的意思是“看这本书时的感受、情趣、意味”。

  (二)(出示课件)

  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书中例句。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两段话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两个例句的构成规律是,句子是围绕开头的小句来写的,后面部分把这个意思写得更加清楚明白。

  第一句话是围绕“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写的;第二句话是围绕“他们高兴极了”写的。

  3.仿照上面的文段,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出示课件)(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示例:雨下得真大。哇!雨点一串又一串“噼里啪啦”从天而降,打在地上溅起了一朵朵美丽的水花。不一会儿汇到一起变成了潺潺流淌的小河,流向远方。往远处看,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分不清哪里是楼房,哪里是大树。树叶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透亮,树枝摇摇晃晃的,好像快要掉到地上似的。路旁的花朵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一片又一片地落到了地上,顺着雨水漂向了远方。

  设计意图:

  词句段的设计其实就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段的运用与实践。

  四、日积月累。

  板块四:日积月累。

  1.出示书中“日积月累”的内容。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3.以上都是关于什么的名言?(都是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4.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课件出示)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谁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5.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交流了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会了看图自主识字、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还积累和理解了关于有错就改的名言。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1.结合阅读体验,总结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

  2.学习词语并展开想象;

  3.认识汉语一词多义现象;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积累背诵关于“改过”的名言。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意识

  2、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3、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

  ①组内交流,让组内同学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国传统文化。

  ②推选一名同学作为小组“代言人”,代表本组向全班作介绍。

  二、观摩评选

  ①各小组将自己的资料(文字、图片、实物等)展示出来。

  ②小组之间互相观摩。

  ③每位学生要记住各小组搜集资料的情况,为评选作准备。

  三、集体评议

  ①各组同学评议:哪组活动开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总结、颁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2、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①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②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③

  a.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b.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③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a.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b.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二、读读背背

  ①观察与认读。

  a.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b.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c.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d.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③读读与背背。

  a.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b.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2、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①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②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④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展示台

  ①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④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第五单元复习题一

  1、 (迎候 等候)

  大家手捧鲜花,在机场( )贵宾的到来。

  李老师已经在办公室( )多时,你快去吧!

  (拜访 拜见 )

  我特地前来(拜见)恩师。

  孔子不远千里,来到洛阳(拜访)老子。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 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远近闻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 风餐露宿)

  丝毫没有留存。(毫无保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 )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风尘仆仆)

  3、孔子,名( 丘),字(仲尼),生活在 (两千) 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我知道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曲阜),去 (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4、学习了《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孔子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人们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为: (老子谦虚有礼, 爱护晚辈,诲人不倦)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

  5、 组词。

  论 ( )( ) 曲( )( ) 闷( )( )

  干 ( )( ) 降( )( ) 重( )( )

  作( )( ) 溜( )( ) 乘( )( )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写出这句话中的几组反义词。

  ( — )( — )( — )( — )

  7、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四季的风) 和(飘动的云 )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 (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桃树枝

  脚丫、柳树根

  眼睛、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1.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

  4.第四小节

  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