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时间:2022-07-23 23:50:34 说课稿
  • 圆的认识说课稿 推荐度:
  • 《认识线段》说课稿 推荐度:
  • 《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推荐度:
  • 幼儿小班认识颜色说课稿 推荐度:
  • 小班数学《认识颜色》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篇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

  说设计思路:

  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是在自我探索、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的,《纲要》中也指出要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我选择认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民币,让孩子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用一用的方式去认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的特征,采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玩中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说活动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目标从两方面设定。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能正确辨认三种面值人民币,能用钱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

  2、方法与过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说教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它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认识人民币》是大班数学中重点章节内容,学习认识人民币,使幼儿初步知道人民币的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幼儿动手"做"数学,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幼儿创设实践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把这一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认识钱币。

  教学重点:认识三种面值人民币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价格商品教学方法:

  幼儿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在数学活动中完成,幼儿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经过自身实践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获得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所以通过用钱币进行商品交换的游戏,让孩子们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乐趣,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过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认一认,我准备了1元、5元、10元三种钱币(选择这三种是因为他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带小朋友认识后,请小朋友通过观察想办法快速分辨钱币,这一个环节主要是认识钱币,让小朋友对这三种钱币有初步印象,第二个环节是个小游戏,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可以进一步熟悉钱币,第三个环节我准备了很多分别贴有1元、5元、10元价格的玩具,另外还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三种面值的钱币,让孩子们在前面两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运用钱币,请小朋友利用自己手里的钱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个环节要求小朋友要会分辨钱币面值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这主要是巩固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环节可以体验到运用钱币交换商品的乐趣,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让小朋友知道人民币有很多面值,而且还有其他种类,钱币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整节课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做到了让孩子们"玩"中学,"做"中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另外新教材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总把所要学习的知识渗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入境生情,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民币的识别做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地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二、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举例不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用过的人民币有的是几元的,有的是几角的,还有的是几分的,你们知道吗?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板书:元角分)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认识它们的?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师:同学们真不错,用那么多方法来认识人民币,请把课桌上的人民币中你认识的,给你的伙伴说一说。

  学生活动,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

  师:每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课桌上的人民币分分类吗?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后汇报交流。

  生l:我们把元的分成一类,角的分成一类,分的分成一类。

  生2:我们把纸币分一类,把分币分一类。

  生3:我们按数值来分类。

  师:人民币上的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对“怎样认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在师生互动中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一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这块橡皮吗?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讨论,然后把想好的方案说给大家听听。

  汇报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张1元的。

  生2:我付2个5角的。

  生3:我付5个2角的,还可以付10个1角的。

  生4:我还可以付1个5角和5个1角。

  师:同学们想出的付钱方法还真多,哪位同学能说说元和角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归纳,师板书:1元=10角。

  师:你真了不起,同学们桌上还有一个标价l角的练习本,请你们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这个本,然后互相说一说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讨论后汇报,师板书:1角=10分。

  换钱游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

  1个5分的可以换()个1分的;

  1张1角的可以换()个2分的,还可以换()个5分的;

  1张2角可以换()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张5角的,还可以换()张2角;

  ……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角分十进关系的基础上,对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选出一名超市经理。请“经理”先介绍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组推选出的“经理”介绍商品。

  师:请大家拿着自己的钱去购买自己喜爱的物品吧!

  学生自由购物。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五)评价及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你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比较好?你应该向他学习什么?谁来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总之,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3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们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人民币》,这是一节关于人民币知识的复习课。下面,我将从教材简析,重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大方面向大家作以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掌握比较简单的购物知识。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购物机会少等原因,对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和用钱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原则只停留在初步的认识阶段。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因此本课的设计中我们注重创设购物环境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学习比较简单的购物,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努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准确无误地认识人民币,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2、 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体会数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拾金不昧、勤俭节约等教育。

  四、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们力求主要体现两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愉快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2、组织开展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自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采用的学法主要是: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和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依据复习课的教学策略,我们将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熟悉的储钱罐创设了一个直观情景,通过让学生看、听、猜、说等感官活动,由人民币的用途直接导入复习,言简意赅,既对学生进行了勤俭节约,献爱心的思想教育,又让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第二环节争取了时间和精力,扫清了学习障碍。

  第二环节: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本环节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先让学生通过看书钩起旧知回忆,自主汇报,然后再通过课件直观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构建出本单元知识网络图,使学生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及时总结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环节: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采用算一算,说一说的轻松演练形式和换钱买东西的快乐闯关形式,共设计了四组题目,涵盖了人民币认识,不同单位间的换算以及购物活动。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创新潜能,发展了学生应用人民币的实际能力,切实达到本环节知识与能力双项强化提高的目的。]

  课中休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持久性差、易疲劳的特点,我们设计了课中休息这一小环节,通过听《一分钱》这首歌,让学生得到适度放松,同时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第四环节、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本环节中我们分三个层次完成,一是本着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的原则,设计了3道基础知识题目,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旨在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师生查缺补漏,再次进行补教补学。二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乱涂乱画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三是课堂总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小结,使他们再次梳理本课复习的知识,客观评价自己的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

  以上是我们年级组对教学本课的设想,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得以实现,那将是我们六位老师最大的心愿。谢谢大家。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4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教科书46-47页

  2、教材简析: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①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②创设购物活动,同时开展主要用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进行买卖的购物活动。

  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②进一步学习分类方法。

  ③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⑤教学重点:突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的种类,说明这些人民币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占主导地位。

  二、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活动中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情景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成功。

  2、在动手操作进行实践活动中独立思考。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四、关于教学程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全面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创设购物活动。

  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1、认识了人民币;2、学会了怎样买东西。3、回答创设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充分感受、体验人民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包括人文、历史等),尤其是人民币里所蕴含的数学价值,在数学鉴赏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抽象、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与思维品质。

  4、引导学生学会在熟悉的材料中发现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三、设计理念

  (1)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我来介绍人民币”,“我会分类整理”等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给学生较大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在游戏中巩固深化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比比谁举的快,人民币王国化妆舞会等有趣的游戏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探寻数学课中的人文情怀

  以人民币这一特殊的材料为载体,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来上,努力寻找“人文性”和“数学味”的结合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人民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内涵,以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兴趣以及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同时又能具有浓郁的数学味,尽量挖掘出人民币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并有所拓展。

  四、重难点突破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难点是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我是通过以下四方面进行重难点突破的: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提炼方法

  第一步请学生独立认一认手中的人民币,把会认的放在白纸上,不会认的放在白纸外。第二步请学生上台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一张人民币,以及说说认识的方法。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方法:1)看汉字;2)看数和汉字;3)看数字。第三步由老师随机点认人民币,在点认的过程中依次引出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第四步用刚才掌握的方法再来认一认白纸外的人民币。这里我考虑到学生虽然已经认识了不少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认识全部的人民币,但对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提炼,及时巩固,达到人人都能掌握认识人民币最基本的方法——看汉字和数!

  (2)通过分类整理,系统认识

  虽然学生通过刚才的归纳提炼已经掌握认识人民币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对人民币还缺乏一个整体的感知。所以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对手中的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根据单位分类。

  2)根据材质也就是纸币硬币分类。

  3)根据面值分类。

  这里我会首先出示根据单位分类的成果,请学生分别找出单位是元,单位是角,单位是分的人民币有哪些,并且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系统了解人民币三个单位对应的面值。

  出示纸币和硬币分类成果时,请学生说说硬币、纸币的优缺点。

  出示面值分类成果,让学生感知同一面额的可能会既有纸币又有硬币。

  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3)拓展深化,培养人文情怀

  出示所有的人民币,请学生来思考除了用看汉字和数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我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是看颜色。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出发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思维多样化。

  同桌合作再来观察人民币,找找人民币中藏着的知识。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人民币的博大精深和所蕴涵的丰富的知识,充分展现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情怀。

  (4)联系生活,掌握元角关系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五、练习设计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练习设计都是以游戏为载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1)比比谁举得快

  老师报,学生找到相对应的人民币并举起来。

  (2)化妆舞会

  请学生猜猜带着面具的人民币,进一步巩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这里特别出示了一组颜色较相近的人民币,2元和2角,让学生体会到最准确的判断方法还是看数和汉字!

  (3)换钱

  书P48 这一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基础上,通过换钱游戏,让学生掌握元和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以及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6

  《认识人民币(一)》这一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了以下4个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

  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

  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

  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为达成这4个目标,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购物为主线,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来组织教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学校在20xx年9月28日举办的第三届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的录像片段,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想到“买东西要使用人民币”。

  又因为这些一年级学生在去年的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中,没有

  直接参与活动,只当过观众。所以在这里借此机会激发学生想不想在今年的跳蚤市场活动中露一手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认识人民币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因此我首先让学生交流:你知道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有序地进行板书: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

  10元、20元、50元

  100元

  老师有序的板书为下面学生按顺序同桌介绍人民币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里老师指出本节课先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安排同桌互动合作学习和大组交流活动: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地向同桌介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然后交流:在刚才的介绍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有没有需要提醒别人注意的地方?通过这两个问题,我借学生的嘴巴讲出有关辨认各面值人民币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发现、学生的经验是那么丰富,

  他们发现1元、1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有新旧两种,图案不同;5角的人民币有纸币还有硬币,硬币是金色的,最容易区分;2角的人民币只有纸币,没有硬币。他们认为在辨认人民币的时候要能认识大写的1、2、5,认为在辨认人民币时,可以看颜色、图案、大小、数字,但最主要的是要看数字后面的单位。

  三、模拟购物

  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以购物为主线,组织学习活动,创设多个情境,有易到难地培养学生购物的能力。

  A.模拟购物(一)

  这里通过录像情境提出问题:跳蚤市场上有一个可爱的芭比娃娃,售价是一元,如果我们来买,你准备怎样来付一元钱?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这里我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总结点拨。根据学生提出的付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操作,并用人民币摆一摆:用一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两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用三种人民币,还可以怎么付?根据学生的付法,适时提问:为什么这么付,能说说理由吗?从他的发言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最后总结概括不管拿几种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B.模拟购物(二)

  这里通过出示班上邵亦锴同学收到的他爸爸从山东诸城寄来的信提出问题:先猜猜信封上邮票的价钱是多少?猜猜邵亦锴的爸爸在买这张价格是80分的邮票时是怎么付钱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电子邮件已经基本代替了寄信,学生对寄信这一事情知道很少,因此这里提醒学生要关注生活,建议课后到邮局去调查一下,寄一封普通的信需要贴多少钱的邮票。)

  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从角币中取钱。二是借此引出找币问题。

  学生受第一次模拟购物方法的迁移,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80分的方法。

  随后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身边没有几角的零钱,怎么办?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地想到可以付1元,然后找回2角。这里自然地引出了找钱问题。

  C.模拟购物(三)

  老师逐步出示五种商品,并提问。

  付1元钱分别买一块价格是2角的橡皮、一把价格是4角的小刀、一个价格是3角的书签、一把价格是7角的尺子,应找回多少钱?怎么算?

  付1元钱买一盒价格是1元4角的铅芯,够不够?还要付多少?如果付1元5角,要找回多少钱?如果付2元,要找回多少钱?

  如果用1元钱去买这几样东西,最多可以买几样?哪几样?如果买两样,可以怎么买?

  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习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开展红领巾跳蚤市场活动。这一环节的安排呼应开头.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

  一、说教材。

  对于钱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对于幼儿园的还孩子年龄来说还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家长单独让孩子上超市购物的机会很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人民币》。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大班的年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认识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通过游戏"买文具",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并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活动难点是:初步学习钱币的换算。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和大胆发现的机会。我做了以下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文具店超市。

  2、学具:人手一份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纸币和1元的硬币)四、说教学法。

  根据3~6儿童学习指南里的科学领域中的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的能力。本次活动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游戏发、观察法、操作法、演讲法等。

  学法:我采用了视、听、讲合法、操作法、尝试法、体验法等。

  四、说活动过程。

  我把活动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初步认识人民币。

  观看小视频,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钱币对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环节:认识人民币。

  本环节中我采用了观察法和提问法等在里面。首先认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里的各种人民币,活动时鼓励幼儿主动求知。

  第三环节:了解不同面值货币的换算。

  本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首先我会引导幼儿认真仔细观察每一张人民币,知道他有多少面值,然后认识它们的单位名称。最后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五、说活动反思。

  通过以上活动,我做了以下反思。钱币在日常生活经常都见到,在我刚出示钱币时,孩子们都很兴奋很激动。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参与和大胆的求知,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人民币都有了新的认识,但在"买文具"的游戏时还是有个别幼儿对于钱币的换算还不是很会还有待加强。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8

  一、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认识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唯一的一个单元。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都有过用钱的经历,从小就知道钱是好东西,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都已经认识人民币了。

  3、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3)、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重点,用钱、换钱,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师生交谈、问答法、课堂交流法,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理解知识。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教师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并不全面,这节课就是要系统学生的知识,认识各种人民币,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3、动机和兴趣上: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探索新知、拓展应用,加深认识、反馈总结。

  (一)情境导入

  设计思路:实物导入——情景产生问题——凸显解决问题策略

  课始,教师出示存钱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生:存钱罐)说的对,这是老师小时候用的存钱罐,漂亮吗?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存钱罐?看来,大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咱们国家的钱叫什么知道吗?对,咱们国家的钱是归全国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这时,教师就板书课题。然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程序主要安排3个教学环节:小组交流初步认识—全班交流再次认识—拓展介绍深化认识

  要想分类数,那得先会认,认识人民币的小朋友举手,太好了,课前老师让你们带的钱带来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带来的钱介绍给大家,介绍时说清这2件事,课件出示:1、你这张钱面值是多少?(也就数字是1角还是5元,这也是钱的正面)2、你这张钱的图案是什么?

  活动一: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倾听、指导,发现素材。

  活动二:全班交流。学生展示钱币并介绍,教师组织其他同学倾听、提问,并注重与学生对话,适当解读,如图案。通过同样面值的不同式样介绍套数及人民币的收藏价值,根据交流先后分区域板书。(大面额的教师提供)大面值的教师现场提供。

  活动三:换零钱。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么多人民币(指板书)如果要给他们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几类?为什么?(竖线隔开,板书元角分,介绍人民币的单位)

  生活中常常要换零钱,比如乘公交车。我现在有1元钱(出示)要换成成角的。现在各组准备成角的钱和我换,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来得和我这1元相等。(小组讨论、凑钱)现场兑换,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书: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书:1角=10分

  关于人民币,你还知道那些知识?或者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适当拓展介绍,如:人民币的地位、趣闻、爱护等)

  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操作、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发现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拓展应用,加深认识

  1、认一认,填一填。自主练习第1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小组活动后展示,同学评价,教师总结。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1元=1角=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人民币的小卫士,爱护和使用好人民币,下课!

  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简明,又突出重点,让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懂得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人民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4、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关键:创设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我课前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橡皮和“幸运星”等教学学具。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围绕教学重点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人民币的种类,以及每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使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为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2个购物情景,并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和1元、1角币值的大小。这节课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

  老师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在学生踊跃发言、兴趣盎然的前提下多媒体出示一位小朋友有钱的示意图,让学生说说零花钱的用处。随机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的教育,揭示课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知识生长点。

  (二)认识人民币

  在认识人民币这个过程中,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用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小结出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基本单位。接着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认识这么多不同人民币的方法。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给予肯定。之后开展2个学生活动:1以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为参照,互相说认识的人民币;2把课桌上的模拟人民币分分类。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情景一:老师这里有1块1元钱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钱方法买到它吗?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1元=10角。

  2、创设情境二:桌上还有一颗标价1角的幸运星,请你想出不同的付钱方法来购买它。然后说一说角和分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小结1角=10分

  3、游戏活动:换钱(投影仪出示)

  1个5分的可以换( )个1分;

  1张1角的可以换( )个2分,还可以换( )个5分;

  1张2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5角的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的可以换( )张5角,还可以换( )张2角

  游戏在师生之间或小组内进行,为每个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模拟购物,实践运用

  1、每组选一名“超市经理”。

  2、“经理”介绍商品。

  3、学生自由购物。

  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

  (五)课堂小结

  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使学生明白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何引导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努力。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0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0—51页:例5、例6、例7。

  二、教材分析:

  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课时,教材在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它们的十进制关系的基础上,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教学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说学情:

  人民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许多家长喜欢带孩子上超市并让他们在一定范围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让许多学生较早有了钱的概念,会看价格标签,部分学生甚至有了实际购物经验,因此,这节课设计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又好又快的进行学习。

  说设计思路:

  1、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 唤醒学生的思维,把生活中的经验转化为知识,轻松突破元和角之间的换算难点。

  2、创设情景,直接出示商品及价格标签,在学生回忆平时看到的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通过已经知道价格表示方法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3、人民币的计算离不开购物,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完成简单的加法计算。通过选购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付钱方法,深刻体会进率的换算,让知识在操作中得以内化,学生学了也不易忘记。

  4、教学中所设计的游戏和购物活动,都采用2人合作方式,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带动。

  5、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利用教材,同时通过完成填空回忆整理本课所学知识。

  说课前准备:

  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二、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按质地可以分为哪两类?

  二、新课教学。

  (一)联系生活,经验转换知识。

  小凡喜欢吃奶糖,小卖部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

  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

  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同座学生模仿做换钱游戏。

  (二)设境激趣,合作实践学习。

  谈话过渡:学会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谈话过渡: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马上辅导。

  三、知识整理。

  引导学生使用教材,复习本课学习内容。今天同学们学得真好!一节课可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总结全课的目的。

  四、课后练习。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人民币”,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以后进行有关人民币的换算、计算以及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教材首先通过一幅小朋友在商店里买玩具的画面引出新课,接着认识1元、1角、1分三种人民币以及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认识5角币、2角币、5分币、2分币。并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行换币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为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最后通过“想想做做”的付币、取币、找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能解决购物时可能遇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预设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购物等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认识人民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并学会简单的购物。

  为了尽可能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我将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准备一些商品实物,学生准备一些人民币。

  围绕教学目标,我将分三大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很喜欢卡通动物和人物,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米老鼠开文具店的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感知购物需要人民币,从而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第二环节 观察操作,认识人民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一些认识,我把教材中1元、1角、1分和5角、5分、2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这一环节我将分2个层次组织教学。

  第一层次,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我借助多媒体出示米老鼠文具店的商品及价格,让一名学生扮演文具店的营业员,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各种文具的价格,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仔细看图,从图中收集信息的习惯。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辨认课前准备的人民币中哪些已经认识,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指认时配以课件同时出现。学生介绍后我进行适当的爱护人民币的教育。这样设计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又使学生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接着,我创设米老鼠开始营业的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一道连线题,让学生把物品与它相应的价钱用线连起来,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二层次,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我继续借助多媒体创设米老鼠邀请小朋友去文具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付币活动。当学生选购价值1元的物品时,启发学生想出不同的付币方法,进行全班交流,从而得出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得到1角=10分。这样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获取新知,使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能自然、顺利地建立,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环节 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对人民币的认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1、创设米老鼠要和我们换币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先按要求把1元分别换成5角和2角的人民币,再把5角换成其他的人民币,最后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换币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换币活动,使学生体会每种面值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积累生活经验,为自主探索购物时怎样付币作准备。

  2、我继续借助媒体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组织学生猜一猜米老鼠手中可能有哪三枚硬币,一共有多少钱,这样设计把书中的习题融合到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面值种类不同的人民币可以组成不同币值的钱数,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初步的创新意识。

  3、创设米老鼠邀请我们去商店购物的情境,组织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1)每组选一名学生戴好米老鼠的头饰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每人用1元钱买1件商品进行付币找币活动,学生进行活动后再全班交流购物的经过。这一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购物。

  (2)各组更换一名售货员进行第二次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买2件或2件以上商品,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经过。通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购物活动让学生体会并解决在实际购物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激发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付币、换币、找币等过程中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给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更主动的自己去发现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培养爱护钱币,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商场。

  2、提问:这是哪里呀?你们想去吗?

  在商品玲琅满目的商场里,用什么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呢?有了钱能买到哪些东西呢?

  谈话:钱的作用可真大,那小朋友们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

  (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 认识1元人民币

  ①认识1元纸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分组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出示:1元纸币。

  提问:这是多少钱呀?

  请学生上前交流。说说是怎么看出这是1元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1元人民币上有个大写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元。

  让学生仔细看屏幕上的1元人民币,说说自己在上面还看到了些什么。

  当学生指出国徽时,指出:国徽代表着我们伟大的祖国,小朋友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我们也要爱护人民币。并让学生说说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

  并对人民币上的盲文进行解释。

  看完正面,再仔细观察反面,指出少数民族的文字。

  根据学生对1元人民币的认识,让学生在小信封中找出1元人民币,并举起。

  ②认识1元硬币

  发现有的学生举起的是1元的硬币。此时课件出示1元硬币。提问:这是1元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1元的硬币证明写着1、元。

  此时提问:同样是1元人民币。(指1元纸币)这是什么做成的?

  指出:纸做的人民币我们可以叫他纸币。

  (指1元硬币)那这个金属做成的硬硬的人民币,我们就可以叫他硬币。

  ③课件出示旧版1元,这是1元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介绍:这也是1元,不过这是旧版的1元纸币,我们现在很少用了。

  2.认识1角

  提问:小朋友,看,这里还有一张1元纸币(出示1角纸币)

  哦?有不同意见?

  师:这里也有1啊,怎么不是1元呢?

  引导学生说出单位是角。

  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原来这是1角啊,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同样有数字1,单位不同,差的可就远了。

  所以我们在观察人民币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还要看看他的单位是多少。

  (课件展示1角硬币)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角的纸币,瞧,这是1角的硬币,上面写着一个很大的数字1,边上还有它的单位:角。

  3.认识其他人民币

  谈话:刚才,我们在课件听了一首歌叫做:一分钱。那你们能在刚才的粉色信封里找出1分钱吗?找到的请举起来。

  师: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指指哪个是一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圈出一分的“分”,介绍: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

  (指1分)这是一分,那这是多少?(指2分)这个呢?(指5分)圈出三枚分币。这三枚硬币的单位都是分。

  下面谁来做小老师,给我们介绍介绍其他的各是多少钱?(学生上台指出)。

  4.分一分

  谈话:这么多不同的人民币,你能给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呢?

  开始分类之前请小朋友们听清要求:两人为一组,还是拿刚才粉色信封里面的人民币,自己分分类,同桌两个人可以轻声的讨论。开始吧!

  巡视分类情况。请学生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课件出示学生分类情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机会较多,通过分组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或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这一活动。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认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介绍,人民币的认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重点介绍1元的纸币和硬币,并讲述人民币的一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规范对人民币的认识,明确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三种,在确定人民币的面值的时候,不但要看数字,也要注意它的单位。在学生认识了1元和1角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看数字和单位的方法,自主认识其余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这一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

  4.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①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师:出示课件

  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民币,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逛逛,好吗?瞧这里有很多小朋友在买文具呢!

  他们啊想买一本练习本,小朋友帮他们找找,一本练习本多少钱呢?

  请小朋友听仔细了:小红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只付了一张纸币。

  小明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却付了10张纸币。

  这是怎么回事?

  10角能买到一本1元的练习本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出示等量关系:1元=10角。

  老师这有个小练习考考大家?

  (出示:1元= 角,2元= 角,10角= 元,40角= 元)

  ②角和分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了1元=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猜测

  一起来数一数(课件出示)

  明确:1角=10分

  谈话: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玩一个换钱游戏。

  听好游戏规则:老师拿出一些钱,你们看看刚才的小信封里的钱哪个可以和老师换,交换的条件是你和老师两个人都不吃亏。

  课件出示:两张五角。谈话:用什么和老师交换呢,请你举起来。说说为什么?(出示两枚5分,五张2角,五枚2分,十枚1角。)

  换钱游戏结束了,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比赛:请同桌两个人,左边的同学拿信封,右边的同学把钱放进信封里,比比哪组同桌装的最快。

  总结:刚才在换钱的时候,我们只要凑满10角发现就能换1元了,凑满10分就是1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的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通过创设几个小朋友买一本1元的练习本的不同付法,让学生思考,几种方法是否都可以,从而明确1元=10角,两个五角是10角,10角就是一元。在学生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时,不免会想到,角和分之间应该也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先进行猜测,再集体数,加深映像。通过这一环节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出示小青的储蓄罐。

  平时爸爸妈妈会给你们零花钱吗?

  有了零花钱,我们可不能乱花,瞧,这个小朋友小青,她就把零花钱存进了猪猪储蓄罐里面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储蓄罐里有多少钱。

  第一次小青存入了4枚硬币:(出示5角、1角、1角、1角)你知道小青第一次存进了多少钱吗?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二次小青又存入了一枚硬币:(课件出示1元)第二次存进了多少钱?

  那你知道小青两次一共存进了多少钱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当我们发现答案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成几元几角。

  那如果第二次小青存入的不是1元的硬币,而是两张五角的纸币,那你知道她两次存入了多少钱吗?

  如果第二次存入的是10张一角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到今天认识的人民币,组合起来能组成很多面值,并且让学生学会说既有元又有角的时候,要说成几元几角。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让学生替换组合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激发学生的节约用钱的意识。】

  (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买邮票

  小华上了一年级,非常想念他幼儿园时的好朋友,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好朋友,信寄出去之前,我们都知道要贴上邮票。

  小华要买一张1元2角的邮票,这可把他难住了,1元2角怎么付呢?你能帮帮他吗?

  请小朋友把信封2中的人民币摆一摆。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最后课件展示总结四种不同摆法。

  师:你们帮助了小华解决了一个难题。小华现在终于可以把信寄给他的好朋友。,真是要谢谢你们呢。

  ②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带你们去文具超市购物了,想去吗?

  看文具超市有那么多的文具。

  老师给你们每人1元钱,要你们每人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

  说说你们想买哪些东西?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的提出也有两个目的:一是继续提供付币练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案付币,体现策略的多样化。二是借此引出用1元买两样东西正好用完的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通过同桌讨论,很快地用角币摆出了多种付1元2角的方法。通过不同组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同时,这里充分利用题目内涵,增多练习的机会,延伸找钱问题,让学生学会人民币的简单加、减计算,提高购物能力。】

  (四)全课总结

  出示不同国家的钱币,使学生知道,除了人民币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钱币,拓展学生视野。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认识了哪些人民币,说说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来认识人民币。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在教学时我把教材适当的调整,充分利用相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三维一体的教学原则,我将教学目标设想如下: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从实践活动中知道1元=10角,并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是:

  认识人民币,难点则是:元与角之间的关系。

  四、说学情: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功能。

  五、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为: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说过程根据以上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㈠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㈡操作感知,自主探究。

  ㈢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㈣课外阅读,课后延伸。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对100以内数的认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钱,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换钱游戏、购物购票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动能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难点: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法、学法:

  由于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的起始课,学生对人民币只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先通过换钱游戏和购物购票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思。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扣知识点,设计各种活动,力求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想学、会学、学会、会用。

  五、教具、学具: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使用真币或挂图演示,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征,我一开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从前,有个爱问问题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爷爷问问题了:“爷爷,爷爷,我们国家到底有多少钱呀?”爷爷想了想,笑着说:“我们国家有188元8角8分钱”。

  这样,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真正合二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

  挂图2:出示购物、购票、乘车、存钱图。

  我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币,让他们初步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过调查班级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钱的习惯,教育学生要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动手操作,认识人民币。

  挂图出示3:我国发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币

  我利用课件出示了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品种,让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挂图出示4:

  说一说:介绍自己钱袋里的人民币

  分一分:学生尝试将人民币分类

  辨一辨:说说两种50元、100元的人民币有何异同?

  认一认:同单位的人民币各有几种?

  学生活动由我的任务而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在分类活动和简单的计算中感知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又通过区分人民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提炼知识,综合运用

  在此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设计了换钱游戏。

  出示5:1张2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张5角可以换______张1角;

  先让学生明白:以角为单位的3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面值。

  继续做换钱游戏,我出示1个1元纸币,问“你应拿几个1角纸币才能换取老师手中的1元纸币”?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摆出1个1元硬币(或纸币),然后再摆出与1元等价的10个1角硬币(或纸币)。最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元和角之间的关系:1元=10角。

  出示6:1张1元可以换______张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购物活动。

  挂图出示7:橡皮(1角)练习本(5角),铅笔(2角)

  1、1元钱能买______块橡皮。

  2、1元钱能买______支铅笔。

  3、1元钱还能买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在购物游戏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关系,同时,通过对价格的了解,感受了1元的币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挂图出示8:游乐园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游乐园购票”活动,学生根据手中的备用钱,自主选择游乐项目,这样,我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巩固认识了人民币,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币的价值,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评价分析: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中,我把评价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评价方式多样化,在学生换钱游戏中,以学生自评为主;在购物购票活动中,以学生互评为主;学生汇报结论时,以师评为主,利用发展性评语。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15

  【设计理念】:跟据《数学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100以内数的认知。我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思维特点达到和谐与统一,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认识人民币》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及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其进率。

  2、教材分析:新教材更关注学生的经验与兴趣,以发展人文精神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导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有浅入深,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范围中学习数学。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认一认,分一分,付一付,换一换等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二)教学难点: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把教学重点定为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及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因为人民币这一生活素材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要将这些知识和经验加以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同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计算还不够准确,类推的能力还比较低,在掌握人民币单位的进率时,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单位间的换算。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直观形象地演示,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直观演示法

  3、实物操作法

  五、说教具准备:

  师生各准备一套1元以下教材人民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儿歌《一分钱》。听完儿歌后提问:刚才这首儿歌里唱到了什么。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儿歌《一分钱》来带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求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初步感知人民币。

  通过小组认币活动及讨论后得出要认识人民币就要从正面、背面认识人民币。还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大小、图案、颜色来认识人民币。人民币上的国徽是我们祖国的象征,爱国也要爱护人民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借助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很直观地认识人民币。

  2、分一分,辨别人民币。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及小组讨论后得出:人民币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第二种分法:按纸币和硬币来分。

  第三种分法:按人民币上的数字来分。

  教师根据这几种分法着重推出第一种分法。按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来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以小组互相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3、付一付,换一换的深化认识

  出示情境图,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买一本练习本一元钱你打算怎样付钱呢?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付费方法。买一本笔记本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法:教师借助数字教育资源将人民币一角一地数出10角来。从中推出1元=10角。以同样的方法推出1角=10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付币、换币等活动。借助数字教学资源,学会简单的购物,感受人民币的价值,并加深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1、习题1:观看情境图,要求学生将物品的价格与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习题2: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将人民币进行换一换。

  【设计意图】以上的这些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将所学习得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感受人民币使用价值。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 扩展延伸,课堂小结

  1、播放儿童歌曲《一分钱》来调节课堂气氛。并结合儿童歌曲,对学生进行珍惜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2、观看情境图。教师借助情境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3、课堂小结:让学生一起回顾整节教学的流程,借助数字教育资源一起读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人民币的进率是1元=10角、1角=10分。

  七、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简明精要,重点突出,将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的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附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认识人民币》说课稿】相关文章:

1.《认识人民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