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试题

时间:2022-02-21 15:34:34 试题

考试试题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考试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试试题

考试试题1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踹(chuài)水 竞(jìnɡ)赛 蘸(zhàn)酒 擂(l?i)鼓助威

  B.跋涉(sha) 陡(dǒu)峭 攀登(dēnɡ) 餐霜饮雪(xiě)

  C.善(shàn)良 谦逊(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

  D.荆棘(jí) 飘泊(bó) 青苔(tāi) 红漆(qī)雕花

  A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的常用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A项注音全部正确。B项中的“餐霜饮雪(xiě)”,应读“xuě。C选项考查了形声字的问题,“谦逊(sùn)”应读“xùn”。 D项中“青苔(tāi)”应读“tái”。 第2题的A项中的“凄婉惆伥”明显应该是“惆怅”,B项中的“精悍”,D项中的“典藉”也都比较容易识别出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

  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

  C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项,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现代汉语的规范字形的能力。A.伥—怅,B.捍一悍,D.藉一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 ,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

  ②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 满天,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

  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

  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

  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

  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①题的第一个空应该选“只是”,表示“仅仅”的意思。“而是”“却是”表示语意的转折,所以不选。“总是”表示每次都这样,文意并未体现。第二个空前边有“一层层”,可以看出是极力修饰,因此不会是“点染”和“浸染”,应该是“渲染”。 第②题中应该是“星斗”满天。首先排除掉“星云”,其次是“星汉”,因为“星汉”指的是银河。第二个空前面有“薄雾似轻纱”,所以应该选“诗意朦胧”,因此答案为 D。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C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选项是属于谓语缺失,应该在“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前加上谓语动词“构成”。C选项属于“结构混乱”,应该去掉“依然坚强”。

  D选项属于宾语缺失,“耐人寻味”是一个形容词,不能用“一种”来修饰,后面应该加一个名词作宾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B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识记能力。《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的具有叛逆的性格,以他的叛逆,是不可能对“人情练达”这样的对联十分喜爱的。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高考试题及答案

  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6.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6.A 7.C 8.B

  6.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乡土性”这一概念在文章第一段“农业直接取

  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可找到。

  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说的“从心所欲”在文中的表述是“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可见“从心所欲”并非指人和人彼此了解熟悉后的自由。由此也可排除B项。D项在原文的表述为“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所以D也可以排除。

  8.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B项在原文中表述为“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原文说的“礼俗”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普遍的原则”,因此B错。

  三、古代诗文阅读 (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高考试题及答案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高考试题及答案。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3分)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3分)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2分)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4分)

  9.C 10.B 11.D

  12.(1)(3分)你难道猜想我不会射箭吗?只是我的箭弓稍微软了点。

  (2)(2分)刘整行拜礼后起身,在旁边站立,廉希宪不跟他讲一句话。

  (3)(4分)(廉希宪)恭敬地(把秀才们)迎入家里,陪他们坐着,摆出酒食,对待他们的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记下他们住的地方。

  9.本题重点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结合语境,根据上下文,浼:央求;请求;恳求。

  10.此题考查筛选信息,首先要读清提干,圈定答案位置。运用排除法即可解答,从而选出“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选项。②⑤⑥选项均不是廉希宪的举止。

  11.第11题对文章综合信息的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段落,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很显然D选项错误,并未举荐给元世祖。

  1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1)“亿”“差”各1分,句意1分;(2)“展”1分;句意1分;(3)省略部分1分;“肃”“执”各1分;句意1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乃 能 起 既 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 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 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13.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文言文断句

  要善于找出短文中的并列对举的成分,熟悉文言特殊句式,兼顾文言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解答此题要把握前后文及句意。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 江 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考试试题2

  某国有资金投资的某重点工程项目计划于20xx年8月8 日开工,招标人拟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委托某具有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编制该项目的标底和最低投标限价。该机构还接受了该项目投标人D的投标文件的编制。招标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20xx年2月8日,已通过资格预审的A、B、c、D、E 5家施工承包商拟参与该项目的投标,招标人规定2月20~2月23日为招标文件发售时间。3月6日下午4时为投标截止时间。投标有效期自投标文件发售时间算起总计60天。

  事件2:考虑该项目的估算价格为l0000万元,所以投标保证金统一定为200万元,其有效期从递交投标文件时间算起总计60天。

  事件3:评标委员会成员由7人组成,其中当地招标监督管理办公室1人、公证处1人、招标人1人、技术经济方面专家4人。评标时发现E企业投标文件虽无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委托人授权书,但投标文件均已有项目经理签字并加盖了单位公章。评标委员会于5月28日提出了书面评标报告。C、A企业分列综合得分第一、第二名。

  事件4:5月30日招标人向c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6月2日C企业收到中标通知书,双方于7月1日签订了书面合同。7月15日,招标人向其他未中标企业退回了投标保证金。

  问题:

  1.该项目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有何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2.请指出事件1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请指出事件2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4.请指出事件3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5.请指出事件4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

  【问题1参考答案】

  1)该项目招标人委托某具有招标代理和造价咨询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编制该项目的最低投标限价的做法不妥当。因为按有关规定,招标人不得规定最低投标限价。

  2)该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接受了该项目投标人D投标文件的编制的做法不妥当。因为按有关规定,接受委托编制标底的中介机构不得参加编制标底项目的投标,也不得为该项目的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或者提供咨询。

  【问题2参考答案】

  事件l存在的不妥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2月20~2月23日为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不妥。原因是按有关规定,资格预审文件或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天。

  2)3月6日下午4时为投标截止时间的做法不妥。原因是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起,最短不得少于20天。

  3)投标有效期自投标文件发售时间算起总计60天的做法不妥。原因是按照有关规定,投标有效期应从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之日起算。

  【问题3参考答案】

  事件2不妥之处如下:

  投标保证金有效期应当与投标有效期一致,从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算起。

  【问题4参考答案】

  事件3中评标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存在如下问题:

  1)评标委员会成员中有当地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人员不妥。原因是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人员不可参加评标委员会。

  2)评标委员会成员中有公证处人员不妥。原因是公证处人员不可参加评标委员会。

  3)评标委员会成员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只有4人不妥。原因是按照规定,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由7人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中技术、经济方面的专家必须要有5人或5人以上。

  4)E企业的投标文件均已有项目经理签字的做法不妥。原因是按有关规定,投标文件应有企业法人的签字。但如果有授权书,则此做法妥当。

  【问题5参考答案】

  事件4存在以下不妥之处如下:

  1)5月30日招标人向C企业发出了中标通知书的做法不妥。原因是按有关规定,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在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

  2)合同签订的日期违规。原因是按有关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即招标人必须在6月30日前与中标单位签订书面合同。

  3)7月15日,招标人向其他未中标企业退回了投标保证金的做法不妥。原因是按有关规定,招标人最迟应当在书面合同签订后5日内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考试试题3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20xx年)

  A.资本溢价

  B.计提的盈余公积

  C.投资者投入的资本

  D.应付高管人员基本薪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内容。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选项C)、资本公积(选项A)、盈余公积(选项B)、未分配利润等。选项D通过应付职工薪酬核算。

  2.甲、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使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接受乙公司投资转入的原材料一批,账面价值100000元,投资协议约定价值120000元,假定投资协议约定的价值与允价值相符,该项投资没有产生资本溢价。甲公司实收资本应增加()元。(20xx年)

  A.100000

  B.117000

  C.120000

  D.140400

  【答案】D

  【解析】甲公司实收资本增加=120000×(1+17%)=140400(元)。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留存收益的是()。(20xx年)

  A.资本溢价

  B.任意盈余公积

  C.未分配利润

  D.法定盈余公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留存收益的内容。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又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所以选项BCD都属于留存收益。选项A属于资本公积。

  4.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普通股6000万股,每股价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3元,发生手续费、佣金等500万元,该项业务应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万元。(20xx年)

  A.11500

  B.12000

  C.12500

  D.17500

  【答案】A

  【解析】发行股票,

  借:银行存款18000

  贷:股本6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2000

  支付手续费用、佣金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0

  贷:银行存款500

  5.某公司20xx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36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45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45万元,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200万元,本年内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投资者追加现金投资30万元。该公司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万元。(20xx年)

  A.1565

  B.1595

  C.1640

  D.179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所有者权益的计算。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提取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的变化,并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减少所有者权益总额,实现净利润、接受现金投资增加所有者权益,因此该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360+450-200+30=1640(万元)。

  6.下列各项中,会导致留存收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是()。(20xx年)

  A.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B.盈余公积补亏

  C.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以当年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留存收益的内容。留存收益包括两部分: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用分录进行分析:

  选项A

  借:资本公积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留存收益不受影响。

  选项B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属于留存收益内部增减变动,留存收益总额不变。

  选项C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留存收益总额减少。

  选项D不需要专门做账务处理,留存收益总额不变。

  7.某企业20xx年1月1日所有者权益构成情况如下:实收资本1500万元,资本公积100万元,盈余公积300万元,未分配利润200万元。20xx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600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假定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及其他因素,该企业20xx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为()万元。(20xx年)

  A.600

  B.650

  C.800

  D.110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可供分配利润的计算。企业可供分配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一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即盈余公积补亏),本题目没有涉及盈余公积补亏事项,因此本题目该企业20xx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200+600×(1-25%)=650(万元)。

  8.某股份有限公司按法定程序报经批准后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购回股票支付价款低于股票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账面余额与冲减股本的差额应计入()。(20xx年)

  A.盈余公积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未分配利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回购和注销股票的账务处理。如果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所注销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作为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处理。

  9.某企业盈余公积年初余额为50万元,本年利润总额为6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150万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将盈余公积10万元转增资本。该企业盈余公积年末余额为()万元。(20xx年)

  A.40

  B.85

  C.95

  D.1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盈余公积的计算。盈余公积年末余额=50+(600-150)×10%-10=85(万元)。

考试试题4

  一、填空题:

  1、公文的标题中除_________________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该年度发文序号。

  3、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

  5、按内容和发文目的分,函的种类有四种:_________、________、请批函和答复函。

  6、联合行文的发文时间,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准。

  7、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当用_______________。

  8、会议纪要主体的写法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摘录式。

  9、计划的正文内容应包括目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0、发布性通知中,凡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转发”,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批转”。

  11、公文主题词一般不超过5个,其标引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

  A、平行文B、下行文C、外发文D、上行文

  2、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B、批复C、通知D、通告

  3、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

  A、左上角B、右上角C、左下角D、右下角

  4、下列公文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A、报告B、决定C、通告D、议案

  5、什么级别以上的政府可发布命令()

  A、县级B、乡镇级C、省级D、中央级

  6、发文字号年份的正确写法是()

  A、[97]B、[1997]C、[1997]D、[1997年]

  7、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B、传达情况C、申请批准D、批评错误

  8、对下阶段及未来发生的事情作粗线条的预测、打算,一般用()

  A、规划B、安排C、要点D、设想

  9、工作总结重点写的是()

  A、工作经验B、感想体会C、存在不足D、努力方向

  10、结语“现提请审议”适用于()

  A、请示B、报告C、议案D、函

  三、判断题:

  1、公文用印要求是上应压正文,下应骑年盖月。()

  2、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应当用函。()

  3、调查报告属于公文中的“报告”这一文种。()

  4、决定的事项有时可省略,决定缘由却不能省略。()

  5、对下级机关的请示必须用决定答复。()

  6、会议纪要和一般公文一样,不能设正副标题。()

  7、公文都应该有主送机关。()

  8、某个体户和他的朋友签订的协议属于合同。()

  9、通报应先叙后议,不应先议后叙。()

  10、总结应当用第一人称写作。()

  四、名词解释:

  1、主送机关

  2、议案

  3、行文规则

  五、简答题:

  1、批评性通报的正文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列举通知的适用范围。

  3、请示有哪些规则?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法规、规章

  2、机关代字、年份

  3、命令

  4、意见

  5、商洽函、询问函

  6、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

  7、抄送8、条项式、综合式

  9、步骤、措施

  10、下级机关,上级、同级或不相隶属单位

  二、选择题:

  1、D2、C3、B4、A5、A6、B7、C8、D9、A10、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名词解释:

  1、主送机关是公文主要受理机关、承办公文的机关。

  2、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公文。

  2、行文规则是公文运行过程中应遵循的规矩、要求和原则。

  五、简答题:

  1、批评性通报的正文,一般由缘由、概述和评价事实、说明决定、提出希望和要求等四部分组成。

  2、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3、请示应一文一事;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不越级请示;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考试试题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度地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之中是极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一点当今中国和世界。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远不如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也是最血淋淋的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并且享受这种权力所带来的快感。但这种相对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来说可能是最高的境界,却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而固步自封。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1469至1500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1600至1780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20-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地好好地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结果是,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选自“人民论坛”《唐世平:比起沉迷中国历史,更应该了世界文明》,有修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比较沉迷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

  B.在作者看来,“百家讲坛”这一电视栏目并没有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C.作者认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历史。

  D.由于中国历史的乏味,加之许多中国人病态地沉迷其中,所以,作者认为摒弃中国历史才是正道。

  【考点说明】本题以内容分析考查逻辑思维素养(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说“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于文无据,文章说的是当下的一种文化动向;B项中对“百家讲坛”的作用,属于臆测,文中说:“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作者并没有对“百家讲坛”的正向或者负向作用做出任何论断,仅仅是摆出现象而已;C项根据第一段的后半段可以推知作者的观点和口吻,是提醒我们现代人要关注现代历史;D项“摒弃”一词过于绝对化,不符合文章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运用因果关系来揭示中国历史的客观面貌,提醒读者不要沉迷中国历史。

  B.文章针对时下对于中国历史的沉迷提出论点,针对性展开分析,全文论证颇具针对性。

  C.文章通过对比显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不同,突出了世界历史对于国人的意义。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层层深入,最后收束全文。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章的结构是先用一个社会现象引出观点。接着主要论述了沉迷中国历史的坏处,层层深入。在总体结构上是总分式的,最后一段仍然是在分说,并非总结,因此D项说“最后收束全文”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反对沉迷于中国历史中而忽视现代国家形成的法治核心,为当下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B.中国古代社会少有变化,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其实质是非常乏味的。

  C.文章强调现代化的重要性,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中国目前的现代化程度仍然不够。

  D.很多曾经迅速崛起的国家归于沉寂,其根本原因就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历史中。

  【考点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作者观点态度。(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项属于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五段:“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并没有探究“归于沉寂”的原因,更谈不上“根本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合伙人”,如今正在山东乡村渐渐流行。20xx年8月,山东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面向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及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在合伙人们看来,在各个业态背后是“沉睡”的农村广大的资源市场。未来每一个业态都有和乡村振兴结合的丰富“场景”和“空间”。合伙人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合伙人”依托乡村资源,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种养业;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食品加工技能,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户外休闲旅游项目,等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创业成功概率大为提高,也有助于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可以说,广袤田野为“合伙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大量“合伙人”涌入乡村创业,有助于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动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摘编自20xx年6月1日《大众日报》记者张春晓吕光社,有改动)

  材料二:

  7月23日,20xx《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再次出发,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全景式直播的方式讲述当地脱贫故事。活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主题,对脱贫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进行了深入访谈。

  苗族姑娘杨美,是来到现场的第一位扶贫故事主人公。她易地搬迁不惧家人阻拦,“偷出”户口本交到扶贫工作队的手里,迈出了走出贫困大山的第一步。杨美又参加了政府针对贫困户的培训夜校,开办了自己的制衣厂。如今,厂里已经有了30多个固定员工和50多个居家就业的绣娘,其中多数是贫困户。杨美今年手里的订单也排到了年底,明年她还计划着开直播搞电商。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新事业。扶贫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善港村驻高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洪伟。高峰村是个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在20xx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xx年扶贫工作队到来后,先从党建和改变村容村貌入手,随后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制定了一套产业发展计划。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高峰村建起了1000多亩的产业基地。村民20xx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一支工作队让贵州的高峰村和江苏的善港村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倾力帮扶,使高峰村实现脱贫致富。

  (摘编自20xx年7月24日 《中国网信网》——《镜头中的脱贫故事》)

  材料三: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产业扶贫进展成效举行了发布会。据悉,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其中,直接参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贫困户分别为1158万户、935万户、168万户;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务工的超过1300万人,占务工总人数近一半。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xx年的3416元,增加到20xx年的9808元,年均增长30.2%。通过产业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产业联农带贫的有效模式,也激发了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这些都将在今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业赋能,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产业扶贫志智双扶成效十分明显。

  (摘编自20xx年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网》新闻发布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有助于形成乡村的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等方面的良性循环。

  B.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应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鼓励贫困群众大胆迈出贫困的第一步。

  C.“合伙人”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种养业,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开发新项目等措施,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

  D.通过产业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产业联农带贫的有效模式,也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取得了产业扶贫志智双扶的成效。

  【考点说明】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C)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检索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寻找信息点,尤其是要能将选项中反映的信息与原文信息正确比对,从而做出判断。B项于属于“推断无据”的错误。从原文中“高峰村是个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一句以及后面的句子可知,高峰村没有易地搬迁,至于类似的贫困村是否需要易地搬迁,在文中并没有交待。故选B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全景式直播的方式讲述脱贫故事,可以发现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经验做法,有利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B.依托多种新方式,大部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体现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C.材料三通过翔实的数据,说明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面广,贫困群众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D.各类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以及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的形成,体现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考点说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能力的试题。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C项扩大范围。根据原文中“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一句可知选项中“贫困群众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一句将范围扩大。故选C项。

  6.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你认为我国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考点说明】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概括文本的主要观点。(D)

  【参考答案】①吸纳人才,振兴乡村,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盘活农村资源;②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③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提升贫困群众收入,从而实现脱贫。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主观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这三则材料都围绕“脱贫攻坚”这个话题展开,但是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第一则材料虽然是以“招募乡村合伙人”为切入点,但是实际是强调人才对振兴乡村的重要作用;第二则材料从表面看是人物访谈,但是两个新闻人物个人价值的展示恰恰是国家脱贫攻坚措施发挥了作用;第三则材料虽是新闻发布会的材料,但是通过大量的数据阐释了产业帮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三则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我国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观火

  梁遇春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恬然自安的心境,亦无不可。但是既未曾达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地步,免不了有许多零碎的思想来往心中,那些又都是和“火”有关的,所以把它们集在“观火”这个题目底下。

  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寂寞的小房里面,什么东西都是这么寂静的、无生气的、现出呆板的神气,唯一有活气的东西就是这个无聊赖地走来走去的自己。虽然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可是也总觉得有点儿难过。这时若使有一炉活火,壁炉也好,站着有如庙里菩萨的铁炉也好,红泥小火炉也好,你就会感到宇宙并不是那么荒凉了。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人非非。她好像但丁《神曲》里的引路神,拉着你的手,走进荒诞的国土。人们只怕不会做梦,光剩下一颗枯焦的心儿,一片片逐渐剥落。倘然还具有梦想的能力,不管做的是狰狞凶狠的噩梦,还是融融春光的甜梦,那么这些梦好比会化雨的云儿,迟早总能滋润你的心田。看书会使你做起梦来,听你的密友细诉衷曲也会使你做梦,晨晴、雨声月光、舞影、鸟鸣、波纹、桨声、山色、暮霭……都能勾起你的轻梦,但是我觉得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我只要一走到火旁,立刻感到现实世界的重压一一消失,自己浸在梦的空气之中了。有许多回我拿着一本心爱的书到火旁慢读,不一会儿,把书搁在一边,却不转睛地尽望着火。

  那时我觉得心爱的书还不如火这么可喜。火是一部活书。对着它真好像看着一位大作家一字字地写下他的杰作,我们站在一旁跟着读去。火是一部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你哪回看到两个形状相同的火焰呢!拜伦说:“看到海而不发出赞美词的人必定是个傻子。”我是个沧海曾经的人,对于海却总是漠然地,这或者是因为我会晕船的缘故罢!我总不愿自认为傻子。但是我每回看到火,心中常想唱出赞美歌来。若使我们真有个来生,那么我只愿下世能够做一个波斯人,他们是真真的智者,他们晓得拜火。

  在《现代丛书》的广告里,我常碰到一个很奇妙的书名,那是唐南遮的长篇小说《生命的火焰》。我极喜欢这个书名,《生命的火焰》这个名字是多么含有诗意,真是简洁地说出人生的真相。生命的确是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动着,忽然扬焰高飞,忽然销沉将熄,最后烟消火灭,留下一点残灰,这一朵火焰就再也燃不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干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否则阴沉沉地,若存若亡地草草一世,也辜负了创世主叫我们投生的一番好意了。我们生活内一切值得宝贵的东西又都可以用火来打比。热情如沸的恋爱,创造艺术的灵悟,虔诚的信仰,求知的欲望,都可以拿火来做象征。赫拉克利特真是绝等聪明的哲学家,他主张火是宇宙万物之源。难怪得二千多年后的柏格森诸人对着他仍然是推崇备至。火是这么可以做人生的象征的,所以许多民间的传说都把人的灵魂当作一团火。

  爱尔兰人相信妇人若使梦见一点火花落在她口里或者怀中,那么她一定会怀孕,因为这是小孩的灵魂。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做好了人后,亲身到天上去偷些火下来,也是这种的意思。有些诗人心中有满腔的热情,灵魂之火太大了,倒把他自己燃烧成灰烬,短命的济慈就是一个好例子。可惜我们心里的火都太小了,有时甚至于使我们心灵感到寒战,怎么好呢?

  离开北方已经快两年了,在南边虽然冬天里也生起火来,但是不像北方那样一冬没有熄过地烧着,所以我现在同火也没有像在北方时那么亲热了。回想到从前在北平时一块儿烤火的几位朋友,不免引起惆怅的心情,这篇文字就算作寄给他们的一封信罢!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自己“观火”说起,以“火”为线索展开联想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行文自然,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B.文章多处或隐或现地表现出作者写作时的处境与心境——他在南方,单身独居,寂寞孤独甚至百无聊赖,这是他“观火”而生发思考的现实基础。

  C.文中有多处引用或化用,涉及文学、哲学、民间传说等。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意蕴,彰显出作者不凡的文化修养。

  D.最后一段作者点明了写作的缘起与意图——这篇文章是写给北方朋友们的一封信,表现了作者对曾生活过的北方和北方朋友的怀念。

  【考点说明】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人物性格,概括作品主题。(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最后一段作者点明了写作的缘起与意图”有误。全文是由“观火”而生发的联想和思考,最后一段由火想到北方与北方的朋友,但这不是写作缘起和意图。

  8.全文本是围绕“火”展开的,第2段却略微宕开一笔写到“梦”。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2段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考点说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鉴赏和评价语段的作用。(D)

  【参考答案】①写梦是“火”的氛围中催生的产物:划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表明了“梦”对于人生的意义——梦能滋润心灵。②写“梦”能诠释“火”的价值,“火”能使人消解现实世界对人的重压。③承接上文说火“好像但丁《神曲》里的引路神,拉着你的手,走进荒诞的国土”,而梦正是“荒诞的国土”,说明火引导人进入超越世俗的梦境。④与下文“但是我觉得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呼应,进一步说明火的作用。(答对每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或四点都给6分)

  【答案解析】“联系上下文”是关键提示。散文中问到“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上先明确语段本身表达的意思,再联系文章中心话题。

  9.文中的“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考点说明】理解分析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意蕴。(B E)

  【参考答案】①火,指现实中的火,给寂静、无生气的世界添上活力和色彩,给人带来温暖。②火,是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启发人的思考,给人带来灵感。③火,还指生命的热情、恣意的精神,它是人灵魂中的光与热。(每答对一点给2分)

  【答案解析】先理清全文思路,再从实到虚、由表及里进行概括、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睿亲王定京师,命仍故官。疏请先蠲畿甸田租以慰民望,又言:“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寻奏荐丁魁楚、丁启睿、左懋泰等,又劾通州道优游养寇、三关总兵郝之润纵兵肆掠,俱宜罢斥;并请趣畿南北巡按及监司以下官赴任,禁止满洲官役额外需索驿递夫马。疏入,皆采行。顺治二年,以京师米贵,疏言:“大兵直取江南,应令漕督及巡漕御史赴任。金陵底定,举行漕政。”诏速议行。因复上漕政八事,疏下所司。寻调吏部侍郎。三年,疏请酌定进士铨选之制。五年,擢工部尚书。六年,乞假归,加太子太保。七年,还朝。八年,调兵部。十年,调左都御史。疏言:“审拟盗犯,请用正律,不宜概行籍没,致累无辜。”又疏言:“直省提学,例以佥事道分遣。畿辅为首善之区,江南人才之会,请以翰林官简用。”均报可。寻迁吏部尚书,授国史院大学士。十二年,之俊病,乞休,上不允,遣画工就邸画其像。十三年,谕诸大臣曰:“君臣之义,终始相维。尔等今后毋以引年请归为念。尔等岂忍违朕,朕亦何忍使尔等告归?昨岁之俊病甚,朕遣人图其容。念彼已老,惟恐不复相见,不胜眷恋。朕简用之人,欲皓首相依,不忍离也!”之俊泣谢。十五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十六年,诏立明庄烈帝碑,命之俊撰文。寻加太保兼太子太师,复乞假归。十七年,自陈乞罢,温谕敦召,未至,加太傅。之俊屡以衰老乞休,康熙元年,始允致仕。之俊家居,有为匿名帖榜其门以谤之者,之俊白总督郎廷佐穷治之,牵累不决。事闻,上不直所为,以律禁收审匿名帖,镌廷佐二级,之俊削太傅衔。九年,卒,谥文通。

  (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B.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C.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D.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考点说明】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需理解几个关键词的意思:“论”为“定罪”,“缚”为“捆绑”,“渠”为贼寇首领的意思。以此可知,“论”和“缚”之间必须断开,“缚”和“渠”之间不能断开;“保甲”为古代户籍制度,不能连“令”,“令安”是“让他们安定”的意思,“令”与“安”不能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畿甸,指京师郊外地区,也泛指京城区域。畿,国都周围的地方。

  B.铨选,唐宋至明清时选用官吏的制度。铨,本意为称量轻重的器具。

  C.都御史,明清两代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的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

  D.太保,为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太保、太史、太傅曾合称“三公”。

  【考点说明】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太史”错,应为“太师”,本文传主曾“加太保兼太子太师”,而“太史”是记载史料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之俊弹劾不法。他上疏请求免除京城地区的田租,而对于放纵游乐、姑息养奸、肆意抢掠等事情极力弹劾。

  B.金之俊恪尽职守。京师米价上涨,他上奏军队平定金陵后立即施行漕运;京城与江南位置特殊,故建议官员应当从翰林官中选拔。

  C.金之俊颇得赏识。他多次告老请归,但皇帝屡次拒绝,并曾派遣画工去府邸为他画像,以表达对他的挽留之意。

  D.金之俊触犯条文。皇帝认为他做事不正当,按照律法的要求,将他降职二级,削去太傅身份。

  【考点说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将他降职二级”错,是“将郎廷佐降职二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审拟盗犯,请用正律,不宜概行籍没,致累无辜。

  (2)有为匿名帖榜其门以谤之者,之俊白总督郎廷佐穷治之,牵累不决。

  【考点说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给盗贼罪犯审问定罪,请用正律,不应该一律施行按户登记没收财产,导致连累无罪的人。

  (2)有人在他的门前贴匿名帖来诽谤他,金之俊告诉总督郎廷佐彻底查办这件事,牵连拖累很多人而不能决断。

  【答案解析】(1)(关键词“审拟”“概行”“籍没”“无辜”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关键词“谤”“白”“穷治”“牵累”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译文】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睿亲王平定京师,授命仍然担任过去官职。上疏请求先免除京城地区的田租来安抚百姓的怨恨,又说:“率领众人投降的土寇,应该赦免罪过不要定罪。捆绑首领前来献上的,分别记录功劳。接受投降的民众,应该编入保甲,让他们安稳过去的产业。没有固定产业或土地的,应区别筹划安排。”不久上奏推荐丁魁楚、丁启睿、左懋泰等,又弹劾通州道放纵游乐,姑息纵容盗寇,三关总兵郝之润放纵士兵肆意抢掠等事件,都应该被罢免斥退;一并请求催促畿南北巡按及监司以下官员赴任,禁止满洲小吏和差役额外求取使用驿递传信以及保留役夫与车马。奏疏入朝,都被采纳施行。顺治二年,因为京师米价上涨,上疏说:“军队攻打江南,应该命令漕督及巡漕御史赴任。金陵平定,就施行漕政。”诏命迅速商议实行。于是又上奏八项漕政事,奏疏交付所属管理部门。不久调吏部侍郎。顺治三年,上疏请求斟酌选定进士选拔的制度。顺治五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顺治六年,乞假归家,被加授太子太保。顺治七年,回朝。顺治八年,被调任兵部。顺治十年,被调任左都御史。上奏疏说:“给盗贼罪犯审问定罪,请用正律,不应该一概施行按户登记没收财产,导致连累无罪的人。”又上奏疏说:“各省提学,按例从佥事道中分别派遣。京城为最好的区域,江南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官员)请从翰林官中简选任用。”皇上全部回复允许。不久迁为吏部尚书,被授予国史院大学士。顺治十二年,金之俊得病,乞求休养,皇帝不允许,派遣画工去府邸为他画像。顺治十三年,告诉众大臣说:“君臣的道义,始终维系。你们今后不要有因为年长请求归家的想法。你们难道忍心背离我,而我又怎么忍心使你们告请归家呢?去年金之俊病重,我派遣人画他的容貌。想到他已经老去,只害怕不再相见,思念不止。我选拔任用的人,想要到老互相依赖,不忍心分离啊!”金之俊哭泣拜谢。顺治十五年,改任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顺治十六年,诏命为明庄烈帝立碑,命金之俊撰文。不久加太保兼太子太师,再次乞求告假归家。顺治十七年,亲自陈述乞求归家,皇帝谕旨勉励召请,谕旨未到,加任太傅。之俊多次因为衰老乞休,康熙元年,才答应退休。金之俊在家居住,有人在他的门前贴匿名帖来诽谤他,金之俊告诉总督郎廷佐彻底查办这件事,牵连拖累很多人而不能决断。事情被皇帝知道,皇帝认为他做的事情不正当,按照律法禁止拘留审查匿名帖者,降职郎廷佐二级,并削去金之俊太傅身份。康熙九年,逝世,谥号文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边城听角

  李咸用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①志,何劳思故乡。

  边城听角

  高骈

  席箕②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注】①终军,西汉人。《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②席箕,塞北牧草名。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李诗首联,诗人既听到了戍楼上响起的画角之声,又看到了武器上的露水,画面感十足。

  B.李诗颔联,对仗工整,格律谨严,诗人以画角之声能够引云成阵、催雁排行,写出画角之声的影响。

  C.李诗颈联,写边城的画角之声,吹得边关的将士纷纷离开了梦乡,吹得秋夜里的月光分外皎洁明亮。

  D.高诗前两句,写诗人举目眺望,在陇水边地看到秋风牧草,听到大雁飞鸣,属于典型的北方边塞景象。

  【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项中,“吹得秋夜里的月光分外皎洁明亮”错,“晓蟾”意思是“晓月”,即清晨的残月。此联意为角声吹醒了将士,把将士们从梦乡中唤回,吹淡了拂晓时分的月光。

  15.请从写景手法和主题情感两个方面,谈一谈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6分)

  【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

  (1)写景手法:①李诗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还有细节特写;高诗主要是远景描写,兼有侧面衬托写景;②李诗有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转换;高诗则由所见之景引起的因果联想。(答对任意一点既可给2分)

  (2)主题情感:①李诗主要表达建功报国、积极奋进的精神,诗人认为未能完成建功立业的大志,何须劳烦思念故乡(2分);高诗主要表达征人守边之苦,情感悲怆凄凉:边城的画角之声不知总共要吹白了多少人的头发(2分)。(意思对即可,要有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此题答题的第一指向是分析写景手法,应着重从诗歌描写意境画面所运用的手法来回答;第二指向是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主题就是“意旨”,即“志”情感就是“情致”,即“情”。古代诗歌,一般情、志不分,答题时不宜过分区分主题与情感,二者是统一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强调君子当“意志坚定专一”,在其《劝学》中以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正面论证了这一点。

  (2)《蜀记》有云:“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是古代诗人爱用的典故,如李白《蜀道难》中有“ ”的句子,李商隐《锦瑟》也有“ ”的诗句。

  (3)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所留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层意思在其《过零丁洋》中则是“_______ __,__ _______”这两句自叙生平、思今忆昔的诗。

  【考点说明】理解性背诵(A)

  【参考答案】⑴上食埃 饮黄泉

  ⑵又闻子规啼月夜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⑶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化节目迅猛“出圈”,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一众“自来水”不吝啬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积攒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为我们在第一期中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

  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处处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舞蹈以唐代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让人沉浸和震撼的背景环境。( )。而当代舞者的一颦一笑,让凝重变得灵动、让传统融入当下。

  这些节目何以流行甚至“出圈”?它们为视听创作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哪些路径启示?这些问题不该被轻轻滑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也 虽然 但 则

  B.也 即使 也 则

  C.更 虽然 但 却

  D.更 即使 也 却

  【考点说明】本题以选关联词填空式选择题考查语意连贯。(B)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第一空的递进关系不明显,前一句“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和后一句“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用“也”比“更”合适;第二空“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是一个既定事实,用转折关系“虽然……但”更合适;最后一空前后不存在转折,是一个典型的顺承关系,因此要用“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集中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为我们在第一期中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B.《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积攒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C.《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集中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D.《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搜集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考点说明】考查语境中病句修改及辨认。(B)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搭配不当,“积攒”和“精兵强将”不搭配,积攒的意思是一点点地积聚,一般强调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个意思与语境不符,还有积攒的对象一般是财物或者抽象的实力等等,不能用于人员;第二处:“为我们在第一期中”是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应该颠倒过来。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D项中的“搜集”一词,使用时对象一般是物,还有一种“稀缺”的意思,不符合语境,“集中”一词较为合适。

  19.文中括号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节目的大多数要素,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设计灵感,均来自千年之前的那个传奇时代。

  B.那个传奇时代为节目提供了设计灵感: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等要素,均来自千年之前。

  C.新的手段让那个传奇时代的元素呈现出新的设计灵感,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等元素。

  D.当代舞者和传统元素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交相辉映,迸发出跨越千年的巨大魅力。

  【考点说明】考查语段中句子衔接,兼考逻辑思维和推断。(B)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观照前后句,该句前一句的句子主语是“舞蹈”,后一句的句子主语是“当代舞者”。本句和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那么句子的主语不应该是“当代舞者”,排除D项。另外,这三句话形成了总分关系,第一句话总说,第二三两句话是分说,第二句话,说节目的元素,第三句话说新的演绎;可排除C项。本句和前一句的关系衔接更紧密,句子主语用“节目”开头,相较于“那个传奇时代”则更加连贯和流畅,据此排除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普通人一天大约会呼吸20000次,而你可能都不会仔细去想这其中的奥秘。呼吸会让你更加健康,因为通过呼吸。① ,然而,如果利用得当,呼吸可以带来的益处不止供给氧气。 ②,不管是快还是慢,不管是浅还是深,都会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影响着你的情绪,压力水平,甚至还有免疫系统。研究表明,你只需学习如何正确地控制呼吸。

  【考点说明】本题以段内填空形式考查语段中准确、连贯、简明。 (E)

  【参考答案】①身体会获取到充足的氧气。②你呼吸的方式。③就能改善你的健康水平

  【答案解析】第一空和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从后一句可知,这一空必须出现“氧气”这个元素,答案围绕“氧气”这个核心元素组织即可;第二空和后文形成总分关系,后文所提到的“快慢深浅”属于呼吸方式,答案考查概括能力;第三空呼应文段第二句,要出现“健康”这个元素。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5分)

  春日粤西,艳阳高照,映红了一张张笑脸。2月上旬,广东省吴川市东埇社区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大会上,31户脱贫群众喜获“新春礼包”。据吴川市人武部政委杨兴介绍,该市军地联手打造的“扶贫鸡”项目,20xx年每户脱贫群众可分红3000元。

  东埇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吴川市人武部经过3年努力,综合采取投资分红、推荐就业、技能培训、党建帮扶等措施,帮助他们于20xx年全部脱贫。

  【考点说明】考查在不同语境中句式的转换和语段压缩能力。(E)

  【参考答案】广东省吴川市军地联合以产业帮扶31户脱贫

  【答案解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获得了什么效果”,压缩新闻报道至少要在“谁”“做什么事”“有什么效果”三个要素上筛选信息并概括。据此要领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谁”——“吴川市人武部”和“吴川市东埇社区”,“做什么”——“ 打造的“扶贫鸡”项目”,“效果如何”——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再按照字数限制要求将这三个重点要素加以整合便可以得出答案,如“广东省吴川市军地联合以产业帮扶31户脱贫”,或“广东吴川市31户依靠军地产业帮扶实现脱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戍边英雄陈红军20xx年6月在与数倍于我军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当时,他的妻子已怀孕五个多月,甘肃省军区、省市县退役军人部门积极协调陕西省方面,安排了车辆往返接送、医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将她安排在西安市西京医院做待产期全程护理,同年10月,烈士的儿子平安诞生。当得知烈士妻子为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尚未就业时,甘陕两省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协调将她安置到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岗位工作。

  假如18年后,陈红军烈士的儿子在母亲的支持下,继承父志,报名参军,戍守边疆,请你以孩子母亲的身份给儿子写一封信,或者以陈红军儿子的身份给母亲写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说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形象表达。合体、扣题、流畅、准确、鲜明、生动。(E)

  【参考答案】略,按照20xx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答案解析】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本作文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生价值和家国情怀的思考。材料中陈红军烈士是报国戍边的典型,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烈士的妻子在党的关怀下抚育和教导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长大后又送子参军,戍守边疆,表现了诚挚而博大的爱国情怀;烈士的儿子继承父志,奔赴边疆,捍卫祖国领土,更是一种极其崇高的人生追求。

  写作构思行文,考生首先要明确选取自己的“身份”是烈士的妻子还是儿子,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①继续和发扬烈士精神,立志保家卫国;②怀一颗感恩之心,成为国家有用之才;③有国才有家,保家卫国是一份责任担当;④克服困难,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其他属于抒发家国情怀、爱国报国的立意,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可以的。

考试试题6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预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以及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A.3000万元B.5000万元C.1亿元D.2亿元

  2.目前,上市证券的集中交易主要采用的方式是( )。

  A.净额结算B.总额结算C.统一结算D.差额结算

  3.( )是指证券公司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资委托人的投资意愿,作为管理人,与委托人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将委托人委托的资产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委托资产收益最大化的行为。

  A.融资融券业务B.证券经纪业务C.证券投资咨询业务D.证券资产管理业务

  4.( )专用于证券交易成交后的清算交收,具有结算履约担保作用

  A.转换账户B.结算算账户C.转账账户D.清算账户

  5.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法人是( )。

  A.证监会B.证券公司C.证券交易所D.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6.下列不属于设立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条件的是( )。

  A.必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B.具有证券登记、存管和结算服务所必需的场所和设施

  C.主要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证券从业资格

  D.自有资金可以少于人民币2亿元,但不应低于1亿元

  7.证券公司经营证券经济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以及其他业务中的任何两项以上的业务,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

  A.5000万元B.1亿元C.5亿元D.10亿元

  8.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证券公司设立申请之日起( )个月内,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并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进行审查,做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A.3 B.6 C.9 D.12

  9.按照《证券法》的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证券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 )的,应当由承销团承销。

  A.3000万元 B.5000万元 C.8000万元 D.1亿元

  10.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原则上按照( )的架构设立和运行。

  A.业务决策机构——董事会——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

  B.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董事会——分支机构

  C.董事会——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

  D.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董事会

【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1.考试试题

2.语文五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3.秘书资格考试试题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5.安全员考试试题

6.最新小学体育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7.茶艺师初级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