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4-28 15:57:31 说课稿
  •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措施 推荐度:
  • 高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 初中语文说课稿 推荐度: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语文上册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

  一、教材特点

  《从现在开始》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专题整开教材内容。第五单元教材就是围绕着“友好相处,团结开作”这一专题编排的。其中第21课《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穷有童趣、情节生动且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童话新事。新事讲述的是猫头鹰、袋鼠、小猴子接替狮子轮流做“万兽之王”,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而小猴子却十分尊重动物们的特性,它让大家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受到人们的拥戴,最先成为“万兽之王”。新事通知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论指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阶段目标中提倡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新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闭心自然和生命”。确实,童话新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质,美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这些新事,就会焕发起对“美”的向往。低年级的孩子,心灵那么纯洁、美好,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美好保持下去,发展起来。

  三、教学目标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里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好课文,读出角色的特性特点,并从中积累语言,我定下了三个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2、指导书写生字“直、期”。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要和别人调和相处。学习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新事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学习难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四、教学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针对课文内容,结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是这样例文的:

  第一步 激发谈话,单习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过的一半。”我一直认为在上课先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成过。导入的巧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进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原本我就只是很简单“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1课《从现在开始》……”然先就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先自然段,一直觉得这太没情趣了,也没有新意,学生的兴趣一定激发不起来。于是,我就想到把课文内容融入我的谈话,从而使导入时能够童趣一点。

  第二步 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特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确实,学生年龄小,很难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老师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来对人物进行分析,那么,如何使学生投入角色,从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呢?于是在整堂课的预设中我很强调朗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并结开老师及时的点评反馈,让学生渐渐入情入境,让他们逐渐的读出猫头鹰的狂妄,袋鼠的无知,小动物的无奈和最先大家为小猴子的热烈欢吸。在反单的朗读中,让学生学会感悟课文内容,学会在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读中逐渐领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说话。 当我研读完这篇课文先,我发现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空白点,例如大家听了猫头鹰的话先都议论纷纷起来,他们会议论些什么呢?一个星期下来,大家都叫苦连天,哪些动物会叫苦连天?他们会怎么叫?“小猴子话音刚刚落,大家都欢吸起来。”大家会欢吸些什么?这些空白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说话,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第四步 正确指导书写。崔峦老师曾说过:年级的语文课,每节课都应当让孩子写写字,随着年级的升下,还要写写词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标准、端正、整洁”。那么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看看字形,说一说这两个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在同学的提醒下,学生的警惕性会更强,学生自己也记得当呢感牢一些;然先老师认真板书实录,向学生讲明书写的要求,使学生了解书写标准的重要性;接着再让学生自己描一描写一写;最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评价学生认真书写的生字,在这个环节,我没有一定要先拿上来,而是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愿意展示给大家看的请你拿上来”,我想学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数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为难。今天,陆斌伟有几个写得是有点不好,同学们一提出来,我发现他也有点不恶意思,于是我的那句“在同学们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写得更棒的。”就是在为他挽回点面子,在批改他的书写时他已经改好了,写得那么认真。这样,学生在练习写字时,就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不认识妈妈的孩子》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该单元以“科学启蒙”为主题展开。《不认识妈妈的孩子》讲述的是石油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爱科学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这节课是本课的第一课时,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1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我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设疑引趣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欲,上课伊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以个人读的形式展开,这是第一层次读,目的是读通全文,读准字音。教师请学生学生边读边圈画出文中的会认字,在语境中建立生字的音形义联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环节3检查反馈

  通过简单的小组合作,有效的检查并促进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

  环节4再读课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议。首先讨论:你是怎么知道那些色彩缤纷的展览品是孩子,石油是它们的母亲的?找到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而后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孩子们为什么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呢?导入课文1、2自然段的学习。

  环节5细读课文

  思考:孩子长的什么样?妈妈长的什么样?让学生说一说,之后是填空练习,让学生通过第1自然段这些词语感受展览品的美。

  1、2自然段的对比读,让学生感受石油妈妈和它的孩子们外形的截然不同。

  展览品的话的朗读,是一次朗读训练的时机,同时通过朗读可体会到展览品对石油的不喜欢。

  环节6发散想象

  抓住课文结尾展开讨论,延伸想像,并演一演,使学生受到教育,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初步懂得以礼相待、人人平等的道理。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品读课文

  这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不认识妈妈的孩子》反思这节课,从整体上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认识14个生字。”“朗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3个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讨论。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红领巾”真好》一文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课文插图形象传神,意境高远。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红领巾、小鸟对于学生来说都非常熟悉。课文图文并茂,学生们乐于接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应在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诗歌利于朗读的优势,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多形式读文,体会小鸟的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小卫士”的快乐自豪,从中受到美与家的启发熏陶,激发积极投身爱鸟护鸟公益活动的热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如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认识“叽、喳、蓬、跃”等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识字规律。借助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蓬”、“扑棱棱”的正确读音。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说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在识字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视识字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阅读理解上,利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语文,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情感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进行审美和探究。

  2“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读,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并在读的基础上,学生经历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发展思维和语言,加强理解和体验,从而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学法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按每段课文的深浅程度,选用如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激趣法

  2.整体阅读法,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红领巾)这是什么?(板书课题)你可以给它加上一个量词吗?(一块红领巾),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如:是谁赞扬“红领巾”真好?它们为什么要赞扬少先队员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题“红领巾”指的是谁?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字音重点:“蓬、棱”都是后鼻音,“喳、巢、崭”是翘舌音。提示:“棱”在“扑棱棱”词中变读为一声。

  展示生活识字成果:“牌”字在哪儿见过?(门牌号、刻字牌匾)

  编歌谣识字:几只小鸡叽-叽-叽,一群小鸟喳-喳-喳。

  2.指名分节试读课文,读后评议。

  3.整体感知:你读懂了些什么?

  板书:“快乐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爱鸟‘红领巾’”

  4.现在你知道了红领巾是谁了吗?所以,课题中多了一个标点符号,那就是双引号,表示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三).学习第一小节:可爱的小鸟

  1.师:清晨,太阳慢慢地张开了笑脸,寂静的大森林热闹起来了,你听,谁来了?(几声鸟叫)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鸟吧!

  你看到了什么?或你觉得这些小鸟怎么样?(可爱机灵活跃快乐开心)

  2.清晨,这些可爱又机灵的小鸟在森林中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26页,自己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它们在林中干什么呢?指名说。

  (1).多么快乐,多么活跃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吧!(出示词语:唱歌,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蓬松扑棱棱捕捉害虫)

  (2).谁来带大家读读?

  (3).开火车读

  (4).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理解“蓬松”的意思。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4.谁愿意用朗读把可爱的小鸟带给大家?(指名读,随机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鸟?你想怎样去读呢?

  叽叽喳喳:唱歌多么快乐啊。(应该读得欢快)。

  蹦蹦跳跳:小鸟跳得多么轻巧啊。(应该读得轻快)

  一会儿一会儿多么自在,多么悠闲啊。

  多么可爱的小鸟啊!谁再来读一读。

  1.指名后师生对读

  2.和你的同桌读一读

  (四).写一写:理跃捉

  七.说板书设计

  “红领巾”真好

  少先队员

  可爱的小鸟

  机灵的小鸟

  爱鸟的“红领巾”红领巾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有云时,云朵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风时,云朵散去,天空更 显得洁净、艳丽。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一场雨后天空中留下了一些云。第二部分是说小鸟们造起了美丽的云房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来飞去。第三部分是写天上的云朵被风吹散了,天空显得特别干净、明丽。 课文以小鸟的活动为线索,以小鸟的目光来观察空中的景色,符合儿童心态,体现了童话特点,课文想象丰富,语言富有童趣,儿童喜爱,要注重指导进行朗读,背诵,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语言积累。课文字里行间充满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和和谐。

  二、教法分析:

  经过大半学期的接触和培养,我班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有了进步,特别是童话类的故事更能提起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孩子们在教学中自主求知欲和表现力都较强,上此类课文课堂气氛较活跃。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边说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等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新课改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力求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下学习,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乐于观察、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图文并茂、引入美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云房子(读课题)。

  小朋友,我们再热情响亮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2、刚刚下了一场大雨,太阳公公还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有一些就留在天上了。你们看,这些云朵漂亮吗?谁能夸夸这些漂亮的云朵?

  3、这些云朵这么漂亮,把一群小鸟吸引了过来,小鸟们看到这些云朵在说些什么呢?

  (二)、自主合作、感受美

  1、小鸟儿心灵手巧,说干就干,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小鸟们会造什么样的云房子呢?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画小鸟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

  出示: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2、这些云房子是什么样的?谁来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

  (1)“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 (贴大冬瓜)

  你觉得这座像大冬瓜一样的云房子怎样?能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2)还有什么样的房子了?“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 (贴花儿)

  你觉得这座像花儿一样的云房子造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怎么读才能读出花儿的美呢?他这样读行吗?你也来试试。

  (3)还有什么样的云房子了?“有很高的大楼房” (贴楼房)

  这座云房子造得怎么样?谁能用朗读把这座楼房的高大表达出来的?

  (4)“有很宽的大礼堂” (贴大礼堂)

  小鸟们造了一座怎样的大礼堂?到底有多宽呢,能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吗?(师可作手势)

  (5)“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 (贴)

  你觉得这座云房子有什么特点呢?

  师作手势:是这么小,还是这么小呢?为什么?用你甜美的声音来告诉大家。

  3、这么多云房子,小朋友,你最喜欢小鸟造的哪座云房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4、小鸟们造了这么多漂亮的云房子,小朋友如果你是小鸟的话,你会造什么样的云房子呢?

  哪个小组能用这个句式来介绍一下你们组造了什么样的云房子了?

  老师也造了几座云房子,想看吗?可是老师不会用这句式,你们能帮帮我,把句子补完整吗?

  (三)、发挥想象、追求美

  1、 小鸟们看到这么多云房子,心情怎样呢?自己读读课文第3、4自然段。

  出示: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来做一只开心的小鸟把它读一读。

  2、这群小鸟开心极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地在说些什么呢?

  出示: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云房子里来作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

  猜猜小鸟们在说些什么呢?(真是一只热情好客的小鸟。)

  (四)、感受自然、享受美

  1、正当小鸟们玩得开心的时候,忽然,-----呼啦啦吹来一阵风。咦?云房子变小了,云房子不见了。

  2、小朋友猜猜看这时候的天空是怎样的?

  3、小朋友,有云房子的天空很美,没有云房子的天空也很美,因为蓝天就是小鸟的家。

  4、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品味美

  一场雨过后,天空漂浮着一些白云,小鸟们看见了,开心极了。它们用云造了各种各样 的云房子。天空慢慢地转晴了,云慢慢地散去了,只留下一个笑眯眯的太阳和一片水汪汪的蓝天。这么美的天空,我们一起把它读好,行吗?

  (六)、比较观察、留住美

  1、今天,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字宝宝,它就是“耍”。看它旁边还有一位和它长相差不多的字宝宝,比一比它们两个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2、谁来帮这位字宝宝找找朋友?(现在它可热闹了)

  3、我们该怎么写好这位字宝宝呢?

  4、教师范写:看好老师来写这个字宝宝,“女”字底的一横要长一些。

  请小朋友把这个字宝宝送回家。

  (七)、课外拓展、创造美

  天上的云各种各样,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想象。平时,我们可要做个有心人,多注意观察。

  课后观察白云,仿照课文第二节,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一段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蓝树叶》这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这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

  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重点目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三、说教法

  1、图文结合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倘若学生能够观察细致,就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迁移

  结合课文内容,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是蓝色?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读中感悟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三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这样:“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是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五、说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6

  《黄山奇石》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闻名天下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奇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课文围绕着“奇石”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四个景点,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文最后一段还简单列举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强调黄山的奇石很多、很有趣。

  本文语言浅显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的好教材。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秀丽风光、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发展独白语言。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描述画面,深入情境,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法选择

  1、情境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

  3、延缓评价法;4、媒体辅助法。

  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读议结合,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说,训练观察能力及口语表达;

  4、自由想象,强化感受,发展书面语言。

  教学时间

  本课我设定两课时,课文教学在第二课时。今天说课中的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卡片,多种方式复习生字

  (二)紧扣“奇”字,破题激趣,导入新课。

  1、开场白,出示课题:《黄山奇石》

  2、找出关键字,破题;

  3、提出中心问题,导入新课。

  (三)通读全文,初步感知--“奇”在何处。

  (四)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奇”在何处。

  1、朗读全文;

  2、从重点景观中选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大胆描述,自由交流,教师延缓评价;

  3、 以“金鸡叫天都”为例,感受文中的意象美,进行学法指导:

  (1)出示图片,引导想象;

  (2)抽读相关文字,采用多种方式训练朗读,进行读

  法指导;

  (3)引导想象、体会文中蕴含的意象美;

  (4)学法小结。

  4、学生再选重点景观,运用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感受:

  (1) 选出景点,自行自读自悟;

  (2) 质疑释疑,解决字词难点;

  (3) 汇报交流,训练独白语言;

  (4) 适时评价,延续学习热情。

  (五)图文结合,积累语言,感受“奇特”

  自主选择景点,背诵相关文字。

  (六)拓展延伸,训练表达,突出“奇特”:

  (1)、模仿课文,自由练说;

  (2)、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2、自由想象: “狮子抢球”

  3、仿写片段,写出“奇特’

  1、天狗望月

  2、仙女弹琴

  3、狮子抢球

  (七)课后延伸,激发兴趣,深化感情

  板书设计

  各种黄山奇石通通围绕着一个“奇”字,大大的“?”是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有趣的动物》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围绕"自然科学"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通过课文中隐藏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学会观察大自然。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有趣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他有趣在哪里?此次口语交际锻炼,意在让学生学会说得清楚明白,同时学会认真倾听,并有礼貌的提问。此次口语交际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培养认真听讲,礼貌提问的好习惯,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丰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认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学生对动物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突出重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难点: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通过介绍动物们的优点和与人类的关系来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大自然的可敬。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本课应着重采用实践训练、情景创设和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实践训练教法,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整理出初步思路。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小组竞赛,二次组织语言,做到表达有逻辑。此时注意关注后进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说话起来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语言不够,连贯,无法表达清楚想要说明的意思,教学本次口语交际,从学生喜欢的动物入手交流,能激发她们说话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说话前,先想好要说的内容,再讲给同学听,这样让学生先在头脑里,进行语言初步加工,说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再次组织,感受说话的逻辑思维,慢慢养成,先思后讲,学会把意思表达清楚。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程序及设想:

  1谈话导入,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示,首先大家要想好自己要说的内容,然后再讲给同学听,讲的时候要吐字清楚,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的提问,而是自己也了解的动物可以举手补充

  3三小组内讨论交流,

  首先,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同学间可以互相阅读,其次,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后,用简单的话在小组内介绍最感兴趣的内容。

  4创设情境:召开动物介绍会。课件出示动物介绍示范,小狮子的自述,引导学生注意听,然后学着仿说,同桌互助准备好搞讲稿。

  5小组竞赛: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讲解,组内其他成员评议。小组内选评选出说的好多同学来班级参加比赛

  6总结结论:强化认识,提纲挈领。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同学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大家都认识了好多动物。动物们真是有趣,长得千差万别,住的地方不一样,最重要的是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大自然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才变得那么有趣,那么精彩,我们一定要保护动物!

  8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搜集更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7板书

  有趣的动物

  名字 样子 优点(本领) 爱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

  说课内容

  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窗前的气球将激动着孩子们的颗颗童心,引导着孩子们打开想象的大门,飞向真情的天空。

  说教学目标

  本课由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下面我仅就第二课时向大家介绍。教学目标有三:

  1、知识目标: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感悟课文,使他们懂得珍惜友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体会科利亚前后两次心情的变化,并凭借教材展开想象。同时受到珍惜友谊的良好教育。

  说教法

  语文教学是有情感、有生命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放飞想象,唤醒学生的人生体验,激活生活积累。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 儿歌激趣,巩固识字。

  教学伊始,我先出示一首体现课文内容的儿歌,让学生边拍手边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个个激情萌动。然后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生字“科”“亚”“呆”。接着,学生认读文中的生字词和部分短语。在这一过程中,文中的生字词以不同形式反复再现,教师不断以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为接下来的读文做好铺垫。

  上文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窗前的气球说课稿,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二、 联系生活,读中感悟。

  我是这样过渡的:“复习了生词再读课文,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读课文前,谁当小老师给大家提提要求?”学生再一次兴奋起来,有的说要读准字音;有的说要读出感情;还有的说要把句子读通顺……当我说:“请打开书自己大声读吧!”教室里顿时一片书声朗朗。这里通过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第1、2自然段。(1)、窗前的气球代表什么?(2)、科利亚生病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去医院看望他?(3)、这时的科利亚心情怎样,你是从哪知道的?

  我把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了阅读的重点。先请一名同学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在数句子的同时,复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他觉得真没意思。我又接着问:“你从哪能体会到科利亚的心情?”学生再一次细读第2段,找到了静静地、呆呆地、什么也看不见、真没意思,来体会科利亚的孤独和寂寞。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为什么这里说一角天空呢?”这正是我要解决的一个小问题,没想到学生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了质疑。我立刻把握住学生这一提问的闪光点,赞赏地说:“真不错,你能边读边思考,我们要向你学习。是啊,我们平时都说一片天空,这里怎么用角呢?”一个学生立即说道: “因为科利亚只能看到窗口露出的天空,就像《坐井观天》里的青蛙一样,就看到井口大的天。所以用角更好。”我赞扬道:“你说得很好,还联系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太棒了。看来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朗读课文。”

  这一教学过程从文本中的词句入手,引领学生入境生情,集中全部的心智与文本对话,去感受科利亚的无奈。同时渗透了初步的阅读方法,并教会了学生思考。

  在学生读有所悟的基础上,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看后,我问道:“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想想你生病的时候,心情怎样?”这一问题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孩子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科利亚地理解和同情。例如:我觉得科利亚真可怜。我都替他难过。我感到科利亚好孤独啊!我生病的时候,又难受,又没意思,想快点好起来。

  顺着孩子的回答,我继续引导“你们都是情感丰富的孩子,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一个个声情并茂,紧皱的眉头,噘起的小嘴,以自己的感悟表达着科利亚的孤独和无奈。

  读中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联系生活的体验,放飞自己的想象,以我心比他心,深入的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当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感情朗读自然水到渠成。

  读后,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同学之间的评价。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让学生当小老师,评价其他同学读的怎么样。学生们听说要当小老师,个个把小手高高举起,跃跃欲试。于是,小老师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一个个产生。他们争着指出朗读同学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我对学生的朗读和评价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在阅读中构建起鼓励和评价机制,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

  三、 图文结合,读中想象。

  “科利亚这么孤单,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他。”这是我再播放一段动画。当学生看到科利亚的笑脸和窗前的红气球时,自然产生疑问:“气球是从哪来的?科利亚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一呈现出来。我随即鼓励道:“你们这么聪明,自己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第3至5段,并在自己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的地方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做些记号,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全班交流。

  在理解“气球是怎样飘到窗前”这一问题时,我让学生找出第三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学生抓住“摇摇摆摆”、“一上一下”两个词想象气球的动态,有的学生还配上动作演一演,展现出儿童的天真。

  学习第四段,让学生注意体会“气球上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和“他好像看见米莎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这两句话蕴含的感情。科利亚由这张“可爱的笑脸”联想到的,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这里让学生展开联想,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课,有的说科利亚想到和小伙伴一块踢足球,总之,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校园里的美好生活。

  理解“指手画脚”时,学生有一定困难。我引导学生想 象科利亚的同学站在四周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边说边做动作指挥别人,就是指手画脚。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读书,动笔墨读书,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在学生充分阅读,充分感悟之后,再一次让童心飞翔,让想象驰骋,把他们带到科利亚的世界,让他们领悟到科利亚的高兴是由于他想到了一幅幅多么美好的画面,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我还设计了比较句子和用“可爱的”“高兴地”写一句话的练习。先用可爱的、高兴地说短语,再让学生把短语扩展成句子说一说,最后完成书上的读读写写。这样说写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了词、句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学到这里,学生的心情已经随着科利亚轻松了许多,再进行朗读训练,孩子们的脸上自然带着微笑,语气也随之欢快起来。

  “窗前的气球在说话,心里暖洋洋的科利亚在说话。”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说话的空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成为剧中人,让气球撞击打开想象的大门,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课文,走进爱心小世界。孩子们畅所欲言:“科利亚,祝你早日康复!” “科利亚,你寂寞的时候就想想我们吧。”“谢谢同学们,有了你们的关心,我一定很快好起来。” 这一环节的教学让人始终沉浸在一种温馨的氛围中。一句句充满童真的问候语,包含着孩子们浓浓的情谊。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都顿生暖意。

  最后教师小结:科利亚也许是被“可爱的笑脸”逗乐而笑;也许是为米莎的“创举”而开心的笑;也许是忘了病房里的孤独而高兴地笑……总之,这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科利亚带来的是一声问候,一个惊喜,它代表着全班同学真诚的心。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当学生借助气球向科利亚表达问候之后,我再一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个学生“你还有什么好办法问候科利亚?”一个学生说:“老师,现在科技发达了,有一种遥控飞机,我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用遥控飞机送到科利亚窗前。”其他孩子也争先恐后地回答:放风筝、打电话、写信、录音等等,孩子们在想办法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现代化设备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最后我说:“老师的心里暖融融的,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要和同学友好相处,要能替他人着想,有的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友情故事,深化了文章主题。

  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班级中有哪些同学需要你帮助、鼓励?用你喜欢的方式向他表达友谊,可以给他画个可爱的笑脸,说几句鼓励的话,或写几句知心话等。

  板书设计主要采用“图文式”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人文性首先以童心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努力追寻童心,以童心与儿童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语文,体悟情趣,拥抱美好的生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小马过河》选自未来出版社大班上册艺术领域的内容,活动中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进行添画,学习画马的外形。促进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绘画能力的提高。这符合《纲要》中的要求,在支持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小马过河的故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画马的外形,提高绘画能力。

  情感目标:喜欢画画,体验绘画的我乐趣。

  三、说活动方法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亲自动手的能力,因此活动中我将使用到观察法、发现法、演示法,使幼儿能顺利的理解活动中的内容。幼儿的天性就喜欢玩耍,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需求,我在活动的末尾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幼儿能在玩中学到知识。

  四、说活动准备

  相关活动的卡片若干、游戏道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五、说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主题我会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顺利的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出示图片,初步感知接下来,我将出示有马的卡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大概了解马的外形。

  然后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画马,在过程中我会对幼儿进行有必要的指导,及时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体验游戏,深化理解通过走“独木桥”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小马过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师小结,活动结束对幼儿讲述一些鼓舞性的话语。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上天的蚂蚁》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设计以“努力”为主题,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本单元包括《上天的蚂蚁》《第三个小板凳》两篇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包饺子的故事》以及“语文天地”。

  童话《上天的蚂蚁》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编者想通过这个童话让学生明白“努力”的行为和意义。

  针对本单元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本节课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感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在对比中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课文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大,为了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努力、一往无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鼓励学生从“努力”的角度来思考蚂蚁的行为。

  二、说教法

  1、任务导引法

  本课是一篇童话,篇幅稍长,因此用任务导引孩子们学习,就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课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巨人,什么样的蚂蚁。

  2、层进式阅读课文不只是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内容,还要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

  3、尝试让学生初步懂得对比的写法。

  三、说学法

  1、读好对话,课文基本内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白胡子爷爷与巨人,巨人与蚂蚁的对话来传达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首先明白课文中引用的话语中谁说的,其次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尝试根据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模拟其声音。

  2、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语文天地中“金钥匙”明确提出指导学生认识什么叫默读,默读有什么好处。鼓励学生把默读带到课外阅读中。

  3、积累有关“努力”的词语。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词)

  a、自由读一读词。b、指名读。c、全班齐读。

  (二)过渡谈话准备学习新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板书课题《上天的蚂蚁》)

  (三)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默读课文,老师告诉孩子们,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不指读,把课文看一遍。学生看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默读的方法。

  2、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

  [在教授新知一开始,让学生们静下来默读课文,既教给孩子们新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又能给他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机会。现在的课堂孩子们往往容易激动爱表现自己,所以要想法让他们静下来思考,因为思考和不思考是不一样的,哪怕思考只有半分钟。]

  过渡:树立在大地上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

  (四)精读感悟

  一)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1、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树很高很高?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写树的句子。

  2、师范读,生闭眼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用书上或自己的语言描述)

  3、让生读出树的高大。

  [新课标指出,小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故事开始时,让学生先读出通天树的高,为下文故事的发展打好基础。]

  过渡:面对这样直插云霄的通天大树,巨人和蚂蚁会怎样呢?

  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巨人

  1、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7自然段。

  2、白胡子爷爷和巨人说了什么?学生在读时用直线画出巨人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白胡子爷爷的话。体会巨人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回答同时出示相关的语句。

  3、用小黑板出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再读人物的对话。学生交流:假如你就是那位巨人,你在说这些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4、再读相关的句子,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这是一位的巨人。师一边请学生读,一边启发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这是一位怎样的巨人。

  5、当老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时,他是连连告退。(板书连连告退)

  6、创设情境,理解“连连告退”。

  7、分角色来朗读白胡子爷爷和巨人的话,体会人物的性格。

  8、读一读,照样子说句子。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身强力壮,也许能爬上去。”

  ——鼓励——:“试一试吧!——————————————。”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结合上下文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语文实践中丰富语文的积累。]

  三)总结学习方法,并在小黑板上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8——13自然段,用笔画出人物的对话。

  2、朗读、交流感悟人物的对话,感悟人物的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精神。

  4、从读中体会人物形象。

  四)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蚂蚁

  1、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自学提示合作学习课文8——13自然段。

  2、交流汇报学习成果,老师相机指导。

  3、指名读对话,读出小蚂蚁的自信。学生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充满自信)

  4、分角色再读小蚂蚁和老爷爷的对话,体味人物的形象。

  5、探究学习可是前进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小蚂蚁还会遇到哪些险阻?

  5、面对困难,小蚂蚁会怎样?小组在一起探究学习,讨论交流。是呀,因为小蚂蚁说过,还说过,它坚信(师引读,生接读小蚂蚁说过的话。)

  [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小蚂蚁那种坚强,努力,上进,坚持不懈等等的精神跃然纸上也深深地烙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老师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坚持、坚强、努力、自信等词语。]

  [对于全文重点部分的学习,采用的是任务导引自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写法

  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把巨人和蚂蚁,蚂蚁和大树做了对比。在对比中小蚂蚁的形像更加高大更加突出。

  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全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再次体会人物的形像。

  六、谈收获,说体会。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七、总结全文

  人类因为有了上天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发明了宇宙飞船;人类因为有了交流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发明了互联网。小蚂蚁因为有了上天的自信,并且不断努力,才能一往无前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小朋友,我们也要学习小蚂蚁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老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奇迹!(板书有“努力”就会有奇迹)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1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的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多彩多姿而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以感受夕阳的美,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我准备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达成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

  □认识生字和新偏旁,理解新词。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夕阳的美。

  □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中我将贯彻“以学定教,以读为本”的宗旨,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范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角。同时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让音乐、绘画、表演、游戏走进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及直觉经验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并借助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享受成功的喜悦。下面我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以上设计理念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准备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课件,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相机启发引导:“一曲动听的音乐,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我们带入迷人的傍晚,领略了多彩的夕阳。说说你眼中的夕阳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很自然地进入课题——《夕阳真美》。这样设计,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感到新奇有趣。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文本,作进一步体验。

  二、尝试读 读得文通句畅

  导入新课后,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由读文。我鼓励孩子借助音节读准字音,并通过“同桌互读”进行检查、正音,同时能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读准字音,是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的前提。接下来,引领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学习小组内复习巩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孩子们会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在识字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采用自由读、指名读、接读等多种形式读出层次,最终达到文通句畅,并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初步感受夕阳的美。

  三、品位读 读到熟能成诵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夕阳下沉时云朵的变化、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勾勒出一幅多彩多姿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夕阳的美,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品位、感情朗读,读到熟能成诵。

  读之前,我将送给学生一顶高帽:“小朋友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是你们的拿手好戏!先小声读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觉得读的有感情了,再放声读,让我也欣赏欣赏。”同时,鼓励孩子配以合适的动作读课文,还可以边读边表演。这样,孩子会在自我陶醉中全身心地读课文。当读的相当熟练时,也基本上会背了。这种以读代背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比直接让学生背效果要好的多。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出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指导孩子有感情朗读的同时,我在孩子可能遇到的难理解的词句处,作适当点拨。如:当孩子读到“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时,让他们想象:这时的太阳给你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说:“这时的太阳光已经不那么强了,我能清楚地看着太阳。”也可能会说:“太阳的光不那么亮了,我敢抬头看它了。”无形中理解了“刺眼”的含义。又如:“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山?引导孩子边想象边拿小手比划比划,并让学生评一评:到底谁比划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最终使学生明白:一座接一座,一起一落(手势),就是“连绵起伏”。并通过课件让孩子欣赏连绵起伏的群山。这样设计,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进而更好地体会夕阳的壮丽。

  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我不但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观察、联想、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注意引导他们读的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真正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美,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配乐、配画读 读得夕阳无限美

  在孩子们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孩子给课文配上美丽的图画。我兴奋地说:“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校《文化长廊》编辑部要办一期‘美丽的大自然’画展,你们赶快结合课文把你眼中的夕阳画下来,准备参赛吧,也可以画上自己想象的景象。”以此鼓励孩子作画的兴趣。作画时配以美妙的音乐,给孩子以美的熏陶。作画完毕,请孩子们在音乐声中,尽可能用书中的语言,声情并茂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一画一说,进一步体会到夕阳的美丽无限。同时,也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

  五、回归课题 水到渠自成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扎实训练,孩子们对课文已熟能成诵,孩子们眼前已铺开了一幅美丽的夕阳画卷。我充满感情地说:“是呀,夕阳给我带来了美丽,更给我门带来了愉悦。我们祝福爷爷奶奶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美好、幸福。”

  这样一来,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

  六、课外延伸 学会积累

  课接近尾声,我深情地说:“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走进夕阳,更多地去了解它吧!同学们课下查查资料,上上网,把你喜欢的写夕阳的佳作抄下来,下节课请大家共同欣赏。”

  学会积累,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技能。把搜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同时,将课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开设一个多边互动的学习平台,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想象、发现和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享受“绿色语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四、说理念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三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西西在轮椅上孤独地望着窗外” 三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如在让学生仿写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时,通过图片,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人、事、物需要帮助,激发学生情感,有话可写。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S版课标教材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全诗写了小朋友看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歌的优美,体会诗中的感情,培养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教学难点:在读中领会诗中的感情。

  5、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按照新课标理念,根据二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说的特征,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我采用了情境引导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情境,直观教学。让学生在一个开放而富有意境的学习氛围中展开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准备铺垫、导入新课→多样化朗读、感悟课文→展开想象、拓展延伸→总结全文、背诵课文

  (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准备铺垫、导入新课,让学生也发出“我真希望”的感慨。

  (二)多样化朗读、感悟课文

  在这个环节中,我又以“提出疑问→自主合作学习→释疑→指导朗读”这一教学思路展开组织教学的。

  1、我先以疑问“写诗的小朋友有哪些希望?”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带着目标去初读书课文。那“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有这些希望?大气受到污染除了烟囱冒出的气体,还有什么原因?”进一步深化问题。

  2、小组间展开自主合作性的学习

  3、组员反馈本组内学习情况,共同释疑,出示相应课件辅助理解比较抽象的词语,再根据图文板书,让学生明白体会“我真希望”,理解课文内容。

  4、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读中感悟。在学生初读课文,初晓文意时,再进行指导性朗读。

  先让学生试读,在师生互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我真希望”,重音落在“真”上等一系列要特别注意的重音、语调、节奏上。

  再而又以教师引读,男女分读,集体读的多样化朗读方式去朗读课文,感悟文意,从中懂得去保护自己身边的环境、爱护环境,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出示相关环境污染图片,结合生活联系,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我们身边的环境。

  2、面对这些环境,你又有什么希望呢?说一说。那我们这节课也来做个小诗人,把你们对环境的希望用笔写出来吧!

  (四)总结全文、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我真希望

  我看到我的希望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难闻的气味淡淡的芬芳

  树更绿,花更红,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悠扬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4

  1、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课文,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辬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内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辬如下:

  知识目辬:

  a、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等词语;

  b、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辬:

  a、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b、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辬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辬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5、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辬。

  6、教学方法分析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联想想象法(引秋)、诵读法(诵秋)、讨论探究及比较阅读法(品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7、过程分析 这节课以“引秋——读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品秋”环节;在“写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引秋: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读秋:以读(初读、范读、听朗读、齐读、自由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尽快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 品秋: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探究全诗。

  ① 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 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名。(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 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其语言归纳及整合能力,都会相应地得到提高。)

  写秋: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①试着背诵(设计意图: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使学生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

  ②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③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及练笔的能力。) 秋天 何其芳

  ●教学目辬 知识目辬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辬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 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臵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臸作秋景图的图片。

  ?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习习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伴随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起程今天的秋之旅)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1936 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 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 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辬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秋天》可按意义辬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 圆圆/的/网,收起/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 /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配乐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研讨、探究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五研读赏析与练笔交流:

  1.学生说出最喜欢的诗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诗句,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教师归纳: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 、形声兼具的画面。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鳈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

  (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 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喻安详、奇妙之义。

  2.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农家丰收图”是写普辫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平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

  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 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3.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教师示范描绘画面)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 由远及近的顺序。

  六、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和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七、布臵作业: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四》

  下面,我就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组课文围绕“怎么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取了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四》是开篇的第一课,这课精选了三组成语,既是从《识字一》开始的成语系统积累的进一步延续,又对本组课文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本课按“取长补短”“看事物不能以偏概全”“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有联系的排列,给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从涉及的思想内容看,《识字四》在全组课文中具有统领的作用,从呈现形式看,是帮助学生集中识字,激发学生识字乐趣的好范本。

  二、说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内容训练的重点和学生实际,教学本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认识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等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成语,在朗读中体会其中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本课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成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2)教学难点:感知词句的意思,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特点的“新授课教学策略”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集体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四步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第二环节: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第三环节:朗读感悟,积累词语。

  第四环节:书写生字,总结拓展。

  这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构思,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下面我就从这四个环节具体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先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故事,再听老师讲故事,坐井观天,交流听懂了什么,引出成语坐井观天。也许有的孩子听过,也许有的孩子读过,但是无论怎样孩子都喜欢故事,这样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随文识字,感知成语

  9个生字如果集中在一起学习,势必增加识字难度,也会让学生对识字不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课时,把生字分散在每组成语中,一组成语认识三两个,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所以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以坐井观天带出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学生有预习读出成语不难,在把生字挑出来,放到词语里再置于句子中,这几个句子,既考察了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成语的意思。

  接着以比较讲棍和粉笔的长短,讨论谁的用处大,引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再让学生看书,找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寸益两个字,学生在读书时经常遇到,引导学生交流在哪见过并及时鼓励表扬,激发自主识字的愿望。彰和障很难区分,拿出来比较,引导学生编儿歌,“章家两兄弟,三撇章,耳刀彰”这样不但再现了生字,又分散识字,降低难度。

  《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识字教学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所以识字教学方法不能是单一的,情景也不能是固定的,因此在学习第三组成语的字时,主要以自学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分享识字成果,展示识字收获。

  (三)朗读感悟,积累词语。

  1、让学生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学生之间对赌、齐读、多种方式阅读,指导读出韵味。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

  (四)书写生字,总结拓展

  1、示范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补、拔、所的笔顺。

  2、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拓展:有许多成语都有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去阅读成语故事,下周的读书交流课开成语故事会,选出“成语故事大王”。

  让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鼓励课下阅读,课下识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五、说板书

  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所以板书方面,教师把这节课要认的字,词语和识字方法全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

  板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1.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