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时间:2022-09-02 17:48:09 读书笔记
  • 教师的读书笔记 推荐度:
  • 教师读书笔记 推荐度:
  • 教师读书笔记 推荐度:
  •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 推荐度:
  • 音乐教师读书笔记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教师读书笔记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篇1

  喜欢读书是我学生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得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得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儿子同读一本书,并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

  对于读书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 篇2

  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需要阅读这样的名著。此书给我心灵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同时给自己带来了思考,本书里面蕴含了很多教育哲理。

  、对待学生要有大爱——宽容

  书中,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这是多么深邃的思想呀,这又是多么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啊。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呢,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就让孩子多一份希望。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而可爱的,却又是十分的脆弱的,一不小心就会滚落而破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自内心爱上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养成自治的能力

  “斯宾塞在《教育论》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而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规矩在约束着孩子们,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是象只温顺的小猫。而“让教育从细节入手”,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将良好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品质和素养。

  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

  通过李老师由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他向我们揭示了: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不能停止学习。这本书,不仅为我的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注入了时代鲜活的春水,而且他对教育的激情、痴情也点燃了我对教育不懈探究的向上的火炬。工作却又是另一个新课程的开始,需要学习的更多更广泛。今天读了体会了李老师这句话,更清楚了学无止尽的道理。

  四、教育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

  李老师在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教育历程,展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们教育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如何把这些事情做好,成为学生成长的平台。我已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八个年头,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好象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今后的漫漫长路。教会了要把教育工作当做教育事业来对待,要不断的学习,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同时要把小事做好。

  教师读书笔记 篇3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它们分别是:“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围绕教师自身的不同角度,如胸怀、态度、修养等方面,使教师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实在。

  每每看完一个故事,我就会对照自己,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自己没在意这些,而忽略了。

  在《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一文中,吴非老师第一句就指出:“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师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作家柏杨早《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窝里斗”。都在社会,到处都看到不如意的事,有时不敢“冒尖”,有时不得不藏拙;工作上取得一点成绩,免不了要看小鸡肚肠们的脸色……追根原因,教师对自身的作为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们面对的是一张白纸般的孩子,如何看淡事情、处理事情,孩子们都默默地看在眼里。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和反应无不影响着孩子。看来,把自己的胸襟放开,合理处事,扬长避短。我们真是处处该为孩子着想了。

  在《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中,吴非老师写到,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最好是全面看待学生,综合地评价学生,学校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有时班级里看到孩子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我们会为之大为着急。其实没有一个孩子是一样的,我们不能一刀切,用一个标准去评价不同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应该让孩子在快乐中生活和学习,才是首选。

  整本书中,吴非老师多次提到,教育是一件“慢”事,不能心急,要学会等待学生明白道理,要等待学生丰富知识,要等待学生发展能力,决不可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东西。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同时,他也说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也是件“慢”事,要通过不断的阅读、实践、反思,才能真正地得到发展和提高。可见,虽然发展是一件“慢”事,但我们仍然要抓紧每分每秒,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才能真正地发展,如果一味地贪图“慢”字,那么,可能花费我们的一生,我们的专业水平还是得不到发展。

  一遍遍品读《致青年教师》,深深感到吴非老师是富有智慧的老师,总是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他深感在“想到”与“得到”这间必须加上两个字“做到”。因而,我们作为年轻的教师都更应该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不断创新,那样才能不断进步,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读书笔记 篇4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是一本让人热血沸腾的书,在封面的醒目处写着“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我想这几个字其实是概括了雷夫老师的教育理想,或者说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师教育追求。“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

  这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学习“8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在实践教育中,不断总结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等观念和认识。

  雷夫老师就是这样以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释了:教育是没有捷径的。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

  雷夫老师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取决于他的职业良心,他很真实,很坦荡,很勇敢,敢于面对自己的不安、痛苦,敢于面对教育的困惑、不良现象,而后有所思考,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去为他的学生撑起一方天地,让第56号教室的学生有最大程度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勇气,是他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每位学生想要什么?是一时的分数还是一生的人格是显而易见的。当然,不同的国度对教育的解读也不尽相同。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者要坚信“没有害怕的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行为偏差或成绩落后的学生,教者要不离不弃,多一份耐心和关心,在师生间搭建起彼此信任、互敬互爱的桥梁,用宽容的心去善待每一位孩子,让学生有所收获:知识、技能或品德等各方面中只要学生进步了就应该算是好孩子,教者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赞许声中快乐的成长;不要小看比我们年龄小的孩子,要提供一个可以施展孩子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孩子带着自信走好每段人生路。无论何时,我们要谨记: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有学生教者的舞台才会精彩,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升思想和情操才是教育的方向。相信,雷夫是每位教者的一面镜子,尽管教育工作中没有同样的舞台却有着同样的目标:让孩子自食其力,成为社会的顶梁柱。每位教者都应为这个神圣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读完本书,我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雷夫先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应该这样说,爱孩子,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

  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雷夫这样说,“我这个老师没有独特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25年来,他每天提前两个多小时,放学后延长两个多小时在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节假日,他带着孩子排演莎士比亚戏剧,外出旅游。这本书中写到每个星期五的晚上,他带着几个孩子去看棒球赛。虽然看棒球赛前,他说:“我希望能暂时离开,因为我极度疲惫。那真是漫长的一个星期。”看完棒球赛后,大约晚上11点,他说:“我很想好好睡一觉,然后休几天假。”但是又想起那个放学后逗留在教室看书的男孩山姆,于是抹黑走到教室,果然看到借着操场昏暗灯光已经读了6个小时书的小山姆。当山姆热切地要求雷夫第二天带他去城里的图书馆,第三天去军人公墓时,雷夫“微笑了”。

  雷夫不是神,他也是一个精力有限会疲惫乏力的普通人。如果没有教育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如果没有耐心,他怎么能为学生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与热情。

  付出热情,首先要有奉献精神。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教师的休闲生活也丰富起来,逛街、唱歌、跳舞、旅游,把自己每天的业余生活安排得精彩纷呈,然后睡眼惺忪的顶着黑眼圈上班,当学生在做作业时,还忙里偷闲在讲坛上打个盹儿,这样的老师还有多少教学的热情奉献给学生。甚至老师在星期天接到家长咨询电话时,竟然冷冰冰地说,“这是我的休息时间”。言外之意时,你的孩子在假期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不要来打扰我。

  雷夫提倡并强调“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并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成功无捷径”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号教室的口号。正是由于雷夫。艾斯奎斯老师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正是由于他的学生人人树立了“成功无捷径!”的信念,使这群平凡的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在“成功无捷径”信念的支持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样熟悉而新颖;雷夫的教育观点和信念是那样独特与执着。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都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书,还在品读;收获,却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我也犹如雷夫老师的学生那样,深深地迷恋在这理想的“教育国度”之中了。真诚的祝愿所有的老师都能够开心、快乐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

  在新的一学年里我要努力向雷夫学习,做一位有心的老师。我坚信我能做到让自己和孩子们满意!

  教师读书笔记 篇5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中,斯霞教师强调:“为人师者,异常是小学教师,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会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那样的错觉。所以,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这是多么贴切的总结,这是多么深刻的认识。让我的心灵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礼。

  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会用微笑来欣赏每个学生,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让学生构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正所谓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赞扬一则让他们渴望赏识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二则在满足的情景下能够作到洗耳恭听,甘愿理解自我的缺点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不挫伤其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对犯错误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去批评他,而是换个方式,换种说法,让学生从我的语言中明白自我所犯错误,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学生的个性特点各具形态,对于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比如内向、好动、烦躁等,应循循善诱,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粗鲁的扼制。

  每个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生世界,我们要经过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或朋友的身份展开谈话,以进取乐观的态度引导学生,为人师表。那么,我们必须能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

  教师读书笔记 篇6

  刘教授在文中指出,教师的“课程智慧”是一种专业智慧,体现在老师上课时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一个有课程智慧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科学地有意义地处理教材。刘教授对此提出了“吃透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三条建议。

  要改变教材,首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清楚教材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在此基础上再谈改变教材和超越教材,要谨记不能只为了考试来选定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其次,用比较保守、温和的“加法”态度来“补充教材”,既包括教学资料的补充,也包括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态等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意义。刘教授指出,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表面上在“对话”,实际上是在“独白”;有些老师表面上是在唱独角戏,甚至在演默剧,而实际上是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我一直认为,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对于一个语言老师来说,尤其重要。至于更新教材,就是要重新开发教材,在适当补充的同时,要懂得舍弃,学会删减,最终做到对课程资源的科学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效率。

  我校同时使用4套教材。对这4套教材,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侧重和取舍,但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不局限于这4套教材,经常从各类英文报刊书籍上选取一些合适的素材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大大丰富了内容,增加了信息量。不过,这很需要老师的心思和功夫。

  教师读书笔记 篇7

  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学习的优秀典范。他们的事迹给予我许许多多宝贵的启示。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名孩子,面对几十双充满渴望和期待的眼睛,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情感态度,无不深深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或表现不佳的时候,严厉的批评,大声的斥责,换来的是孩子暂时的服从,表面的听话,但同时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叛逆和怨恨。老师不仅没有转变孩子,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反而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伤害了师生感情,给今后的工作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全新的时代需要拥有全新观念的老师,全新的时代赋予“敬业”和“专业”全新的含义。教师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对象是虽然年幼无知,但是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激发他们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时时刻刻历练自己,用我们无限的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尽可能使用鼓励或激励的的语言,为孩子也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教育境界。

  教师读书笔记 篇8

  我重读了刘知新主编的《化学教学论》一书,对化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化学教师读书笔记。现对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书写如下:

  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如果学生有了兴趣,那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

  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如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学科内的综合训练。

  三建构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四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胜多。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

  教师读书笔记 篇9

  在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本书主要写了吴非老师半生在学校,所见所闻,事事与校园有关,所思所想,事事难离教育,所以,本书是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是为青年同行指引道路,期望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学费!在本书的第三辑中,《的确有很难教的学生》这一节内容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此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

  吴非老师认为,“教育本身是科学,既是科学,就不可能有‘绝对’;既是科学,也就存在血多需要探索的问题,也必然存在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目前我们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既是科学,它也将允许失败(虽然所有的失败也是相对的)。”

  曾几何时,这句话风靡校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会上,教学讲座上,更有的直接成了学校标语出现在校园围墙上,作为老师,家长,学生看到,听到这句话会有何感想。

  作为老师,对于这就话的理解我想应该是,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不管孩子基础如何,性格怎样,我们都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人,如若不然,就是老师的失职,老师的无能。而对于不同个体的每个孩子,因其家庭环境,父母文化水平,对于社会影响的自我控制力的差异,会出现极其个别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现象,更有甚者,出现违法行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控制的吗?

  作为家长的理解: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就是老师的失职,教育的失败。理性的家长会体会到,一个孩子的教育成长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教育培养方能成才,而不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学校。

  学生看到这句话,最多的是给自己开脱责任,我学不好,是老师没有认真教,没有对我尽职尽责,才导致我没有学好。而自身的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就像吴非老师所说,“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尽相同,而且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很长,在你担负教育任务的这一阶段,学生很可能处在低潮;过了这道‘坎’,他也许意气风发,突飞猛进,你凭什么判定他无可救药呢?”

  总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万事不能绝对,其负面效应也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客观的分析、理解,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才会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教育好每个学生,而对于个别的害群之马,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改造。

  除了以上的内容,我还从吴非老师的书中学会了许多其他的道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真的很好。几乎每一篇都有感受可谈,让我们始终记住我们是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导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的成长是教师的职责。读吴非老师的书,很容易被里面一种积极向上的东西打动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追名逐利的社会,我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确实需要常常读上这样一些书来荡涤自己的心灵,拨开身边的迷雾,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坚持自己该坚持的,改进自己该改进的,然后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莫源秋教授的《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她教会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如何确立正确的幸福观、怎样学会安排工作与休闲、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等。其中在“如何做个高效率的幼儿教师”提到:“要做个会‘偷懒’的幼儿教师”让我最有体会,怎样才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深思。

  我们要“偷懒”,让家长配合我们,将做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1、在家可以让孩子从做家务做起,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袜子,拿牛奶,买东西,穿衣服、袜子等。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应得到鼓励。由于孩子年龄小,认识水平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操作的技能和水平。

  2、在园能让幼儿自己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做,如果孩子真的不会,老师应该在旁给予适当的指导,还可以安排“值日生”的活动,让全班孩子轮流做值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要做一名高效率并且具有幸福感的幼儿教师,适当地“偷懒”也是有策略和技巧的。

  教师读书笔记 篇11

  利用暑假我学习了刘金玉老师的《高效课堂八讲》,应该感谢学校给我们买的这本《高效课堂八讲》。读了之后收获很多,这本书是洋思中学副校长刘金玉多年来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智慧结晶,作者结合洋思中学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揭示了高效课堂形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全书共八个部分,分别阐述了高效课堂的追求、目标、指导思想、操作策略、前提、关键、基础和保障。读这本书之前,不但不知道作者刘金玉这样一名教育界的名人,而且更可怕的是对现今先进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缺少理解,更谈不上正确理解了。由于时间和水平的关系,不能说完全准确的理解了《高效课堂八讲》的精髓,但至少还是有些启发和反思的。

  书中指出高效课堂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二是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所讲的“效”是指三个方面的功效:一是指效率,二是指效益,三是指效果。

  光有效率不得,还必须做到效率高、效益大、效果佳。什么是效率高?就是课堂达成度高,即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

  什么是效益大?就是课堂发展度大,即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行为习惯好,能力提升快,素质发展全。什么是效果佳?就是课堂满意度好,即课堂教学目标、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的统一,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结合。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杜朗口教学模式。粗略地翻看之后,文章内容印证了我的想法。洋思中学的教学流程如下: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难点。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4、这种教学模式,教师不再留作业,学生在课堂上完全自我解决,当堂消化。

  而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分为三大板块:预习——展示——反馈。在“预习板块”,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在“展示板块”,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在“反馈板块”,教师根据预设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让学生通过说、谈、演、写,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从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来两者有相似之处:

  两所学校的教学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无论是上课前预习,还是课堂预习,都敢于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而这种自学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而是根据老师的预习要求进行。无论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展示”时的“学生讲”,还是洋思初中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集中学”和“分散学”,学生都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地紧张地做“自己能做的事”。

  过去的课堂教学像是一个小型的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现在的学生再也不会容忍在课堂中担任这样的角色,因为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主见,也更乐意向别人表达个人的见解,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人。而这种教学模式都是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

  当然这两种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当年推行杜朗口模式的失败,让我们知道了模式的特殊性,而洋思中学的成功启发我们,虽然模式不同,但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再加上基于实践的创新,就有可能迈向成功

  读完此书之后也确实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可能由于经验不足年纪太轻的原因,也可能有些急功近利,放不开手脚,更放不开学生。把课堂的高效理解为尽快的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考试中尤其是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自己付出很多,收效却是不尽如人意。看了《高效课堂八讲》,才知道自己的无用功可能做得太多,费力不讨好。很羡慕刘金玉老师,羡慕洋思中学的老师,羡慕洋思中学的学生。谁不希望事半功倍呢?看来以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都需要转变。抓住耗子不一定是好猫,轻松高效的抓住耗子才可能是好猫。

  教育确实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才能让我们看到春暖花开,不论是否面朝大海。不敢妄谈刘金玉老师是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因为他既为我们描画了美好的教育前景,也切身践行了“高效课堂”。我可能属于悲观主义者,没看到一路的阳光灿烂。好在没有放弃,虽然没有一路高歌,但我依然前行。渴望通过对《高效课堂八讲》的进一步研读,我先秉承理想主义者,再践行现实主义者。我觉得还更需要一些真实课例。我本愚钝,读罢《高效课堂八讲》,虽然觉得颇有收获,但实际操作,又感到雾里看花。一方水土一方人,不知道洋思中学的“经”,是否在一中也好“念”。如能看到一些课堂实录,或者请刘金玉老师来咱们学校上几节课,也许收获会更大些。

  理解的确实肤浅,更可能有偏差。没办法,水平有限。但我会找时间进一步研读《高效课堂八讲》这本书,不敢说为了一中的发展,不敢说为了学生的未来,只为了自己的减负,我也要好好学习《高效课堂八讲》。

  教师读书笔记 篇12

  最近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苏鸿先生《高效课堂》一书,苏先生在书中试图从先进理念的引领、课堂系统的优化、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侧面来深入剖析和诠释“高效课堂”。

  1、备课,在研究中预设教学的曲调。备课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这种预设不仅仅凭借着教师的经验与阅历,更是基于对教学活动的科学研究。

  2、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上课的质量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把握,上课的过程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复杂技能,同时也彰显着教师教育实践的个性化智慧。

  3、说课,在交流中论释教学的意义。说课是交流活动,不仅要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更要说背后的道理,即对意图、目的、理论依据、个人立场、文本诠释等进行深度的剖析。

  4、听课,在观察中把握课堂的真实。作为科学研究的课堂观察将教师日常的听课活动提升为专业活动,并赋予课堂观察更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5、评课,在反思中引领教学的改进。评课是教师教学改进的重要形式,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目前我校的教研活动面上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究其实效性值得考量。时间久了大家都有应付之嫌,尤其是集体备课,大家的心始终拧不到一起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大家能坐在一起谈谈说说,对教材、对学生有个大概认识,形成的意见也罢、导学案也好总归是个集体的东西,对个人的二次备课肯定会有很大帮助,我认为集体备课之后的教师针对自己实际情况的二次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学机智、教学水平的差距最大程度体现在教师二次备课上。

  “备”,繁体字写作“備”。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備,慎也。”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精神上、思想上做好准备。可以这么说,备课首先就是备教师的心态、教师的思想,其次是教师在内心真正去了解学生、熟悉教材等等。至于教案的形成,形式真的可以多样性,“心备”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备课形式就不能一样,老教师教的年头多了,心中自有黄金书,这是年轻教师攀比不来的,但信息社会的更新速度飞快,老教师也不能忽视,我认为“形神兼备”的备课才是真正的备课。一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对我们一线教师真的有很多束缚之处,真是费时费力又没有结果的事。但现实又很骨感,没有“形”哪来“神”。继续摸索前行吧。

  教师读书笔记 篇13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赵天裕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他一直拉着奶奶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奶奶,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赵天裕满眼含泪地松开奶奶的手。赵天裕的奶奶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天裕的鼻子不好,要靠嘴来呼吸,吃饭时要用嘴一边呼吸一边吃,这样吃饭的速度就较慢,他害怕老师批评、指责他,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赵天裕。在活动区游戏时,赵天裕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天裕,你喜欢玩什么?"他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天裕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他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他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天裕,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天裕讲故事,他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因为他奶奶说他不会自己吃饭,我特意说:"天裕我来喂你,马阿姨特意帮他盛了一小碗,可是他不愿吃,又哭起来。徐欣琰小朋友看到了这情景说:"宝宝哭了,不好看啦!宝宝笑了,大家才喜欢!"其他小朋友也跟着一起说:赵天裕不要哭,吃饭吧。在大家的帮助下,赵天裕终于肯吃饭了。尽管他是最后一个吃完饭,但是我鼓励他要多吃一点才能长得高长得大,他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

  第二天,赵天裕和奶奶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奶奶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他对我说:"陆老师,太谢谢你们了,天裕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奶奶,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天裕奶奶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

【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相关文章:

1.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20篇(教师读书笔记《做一个聪明的教师》)

2.小学教师读书笔记

3.高中教师读书笔记

4.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5.幼儿教师读书笔记

6.教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