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中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推荐度:
- 高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数学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的教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的教案 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经历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
3、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整十数的相关加减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时安排:1课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修改意见
一、以小孩子好奇、勇闯的特点进行引入。
本题的设计意图是要学生用数进行交流。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联系生活、寻找素材,鼓励并帮助他们说得好一些。
要介绍相关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数的方法由学生通过交流得出。
第(2)小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学生重会有多种思考方法,值得交流。
要告诉学生票上有排数和座位号,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差不多”是怎样想的。然后再选择。
第(3)题组织学生交流所填的数。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里面玩一玩,你们想去吗?可是路上会有很多难关要闯,大家有没有信心?那要努力哟!
二、掌握旧知
闯关开始!
1、第一关:牛奶城
“谁先把这些题完成,谁就能得到一瓶美味的鲜奶了。这可是过关的钥匙哦。”
分散练习,集体讲评。
2、第二关:口才展示
(1)介绍我国民族、金茂大厦
(2)引导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
“下面的环节就是口才展示,以小朋友的掌声为分数,谁得到的掌声最多,他就是优胜者。”
评选出优胜者,并给以奖励。
3、第三关:钟面迷宫
(1)问:“哪个小朋友注意观察钟面?上面的大格、小格表示什么?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放手由学生自己回答。
(2)茄子老师有问题要问我们了,“一圈共有多少个小格呢?”
小组讨论、交流,确定数法。
4、第四关:
(1)4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学生独立完成,对答案。
(2)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
集体交流想法,最后确定答案。
三、应用拓展
1、轻松一刻——选车。
“学校看我们学习这么认真,决定奖励我们去院看。我们每个班坐一辆车,我们班有38个人去。坐哪辆汽车比较合适呢?”
让学生自由选择汽车,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选。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算对。
2、轻松一刻——入座。
“好不容易到了院,我们的两个小朋友拿着票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红萝卜弟弟也在为他们着急呢。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帮帮他们好么?”
由学生出谋划策,自由发言。教师补充说明:单双号指的是座位号不是排数。
四、巩固深化。
1、第5关:巧猜人数
安排两学生分演图中两个角色,教师充当豆角老师提问“二年级可能有多少人?”
重点:“差不多”的含义。
学生自己选择答案,集体订正。
2、第六关:猜数游戏
(1)、(2)小题由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总结出规律、方法。
(3)小题则发散为同桌互相提问,熟悉掌握。
四、总结评价
“一路过关斩将,小朋友们可真勇敢!有被难倒么?”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从实际情境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几十加几、几十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几十加几、几十减几。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
数学的教案 2
教学目的:
了解新数学认识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熟练复合函数的分解。
重难点:
数学新认识,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教学程序:数学的新认识—>函数概念、性质(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初等函数—>例子(定义域、函数的分解与复合、分段函数的图像)
授课提要:
前言:本讲首先是《高等数学》的学习介绍,其次是对中学学过的函数进行复习总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高等数学主要以函数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对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有深刻的理解)。一、新教程序言
1、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学习
(1)文化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准确性、严格性、应用广泛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思维特征,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2)开发大脑——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训练和开发我们的大脑(左脑)有全面的作用;
(3)知识技术——数学知识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能力和技术;
(4)智慧开发——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对数学的新认识
(1)新数学观——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和方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
(2)新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目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新数学素质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意义:通过“数学素质”而培养人的“一般素质”。[见教材“序言”]
二、函数概念
页脚
1、函数定义:变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单值对应)。
(用变化的观点定义函数),记:yf(x)(说明表达式的含义)(1)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集合(D)。
(2)值域:函数值的集合,即{yyf(x),xD}。
例1、求函数yln(1x2)的定义域?
2、函数的图像: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则点集{(x,y)yf(x),xD}就构成函数的图像。
例如: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
3、分段函数:对自变量的不同取值围,函数用不同的表达式。例如:符号函数、狄立克莱函数、取整函数等。分段函数的定义域:不同自变量取值围的并集。
x2,x0例2、作函数f(x)的图像?
2x,x0x2,x0例3、求函数f(x)的定义域及函数值f(1),f(0),f(1)
1,x0三、基本初等函数
熟记:五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图像、性质。
四、复合函数:设y=f(u),u=g(x),且与x对应的u使y=f(u)有意义,则y=f[g(x)]是x的复合函数,u称为中间变量。说明:(1)并非任意几个函数都能构成复合函数。如:ylnu,ux2就不能构成复合函数。 (2)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各个复合体定义域的交集。
(3)复合函数的分解从外到进行;复合时,则直接代入消去中间变量即可。例5、设f(x)x2,g(x)2x,求f(g(x)),g(f(x))
例6、指出下列函数由哪些基本初等函数(或简单函数)构成?(1)yln(sinx2) (2) ye2x (3) y1arctan2x
五、初等函数:由基本初等函数经有限次复合、四则运算而成的函数,且用一个表达式所表示。
说明:(1)一般分段函数都不是初等函数,但yx是初等函数;(2)初等函数的一般形成方式:复合运算、四则运算。思考题:
1、确定一个函数需要有哪几个基本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页脚
2、思考函数的几种特性的几何意义?[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3、任意两个函数是否都可以复合成一个复合函数?你是否可以用例子说明?[不能]
探究题:
一位旅客住在旅馆里,图1—5描述了他的一次行动,请你根据图形给纵坐标赋予某一
个物理量后,再叙述他的这次行动.你能给图1—5标上具体的数值,精确描述这位旅客的这次行动并用一个函数解析式表达出来吗?
小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复合函数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分段函数反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作业:P4(A:2-3);P7(A:2-3)
图1—5时间课堂练习(初等函数)
【A组】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x21 (2) yex (3) ylog2(x-1) (4) yxln(4x2) x12、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 yf(x)f(x) (2) yexex (3) yx2n1(n为自然数)3、作下列函数的图像?
x21(1) y (2) yex (3) ysinx
x14、分解下列复合函数?
1(1) yx21 (2) yesinx (3)y (4)yln2(cosx) 1sin3x
【B组】
1、证明函数yln(xx21)为奇函数。
2、将函数yx12x1改写为分段函数,并作出函数的图像?
数学的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培养估算意识,学会估算策略,体会估算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1课时
第二课时小兔安家1课时
第三课时游乐场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
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在动手活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列出除法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
教学手段
用吹塑纸做42只小鸟和6个小房子。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讲故事引入新课:森林中的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每群4只,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
2、继续引导:这20只小鸟要长颈鹿帮助它们做房子,每所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要做多少栋房子吗?
3、继续引导提问:长颈鹿家又来了22只小鸟,现在,长颈鹿家一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要长颈鹿帮助建房子,每栋房子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要建多少栋房子吗?
二、长颈鹿和小鸟。
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栋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板书课题:长颈鹿和小鸟)
2、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分在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
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
4、请学生回顾:积是42的乘法口诀。
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
6、出示“想一想”,请学生作练习。
三、练一练。
1、把第一题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
2、纠正学生有错误的答案并讲解答案。
3、请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哪句口诀。
4、出示“小动物回家”的第3题。请学生说题意,并连线。
5、引导学生计算64÷8时,启发学生:我们为小动物再建造一个家吧。
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猫捉老鼠”,并连线。
7、引导学生讲这个数学故事。
8、演示图画“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算式。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数字大了,但除法与乘法是联系在一起的。
数学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学生学习了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后设计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且已经系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计算,通过学习书本中的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除法意义与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本节课就是在这些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思路:
学生虽然学习了除法,并会用乘法口诀来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将除法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意识不强。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的特点,如果练习课只是单纯训练和做题会让他们觉得枯燥乏味,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爱异想天开,所以这节课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通过游戏“想象力大比拼”让学生根据除法模型来编题并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除法应用题的信息和问题,以此让孩子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内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我买你算”“我买你猜”这两个活动让孩子在购物的情境中运用除法的意义巩固解决除法模型的现实问题;在“我当设计师”的环节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兴趣设计商店,自己提出除法问题、解决除法问题,让学生的想象、设计、数学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此环节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运用乘法口诀计算。
2、引导学生运用标准的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运用除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除法意义,并能应用除法的意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请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出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宠物狗图片)
一共来了几只小狗?
数一数:一共有几根骨头?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利用呆萌可爱的宠物狗图片引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画一画,抽象除法模型
1、多种表征,抽象除法模型
6根骨头可以画几个○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拿出草稿本,我们一起画一画。
(1)我们一起画虚线平均分一分。
语言表征:6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多少个?
算式表征:6÷3=2
(2)请拿笔像这样分一分。
语言表征:
6个○,每2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算式表征:6÷2=3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复习除法的含义。】
活动三:想象力大PK
(1)老师示范:根据除法模型图想象,提出除法问题。
6(个)鸡蛋,平均放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几个?
6(个)鸡蛋,每2(个)放在一个篮子里,需要几个篮子?
(2)出示图,学生示范提出除法问题。
6枝菊花,平均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6枝菊花,每个花瓶插2枝,可以插几个花瓶?
(3)学生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根据这幅图你来想象,并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比一比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小组说一说。
请2个小组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根据抽象的数学除法模型想象具体的生活情境,内化除法的意义。训练时让学生根据模型图想象编题,使每个学生都扎扎实实掌握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结合具体情境说出除法的含义,老师示范,学生示范,以点带面,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规范的表达,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完整准确地提出除法问题。】
过渡:在想象力大比拼环节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每人奖励一个大红包!
活动四:我买你算
听说有一家狗狗宠物店新店开张,很多商品打折促销,走!看看有哪些促销?
说一说物品,以及物品单价。
正向训练——提问题,列式计算。(正向应用除法解决问题)
每条狗链3元,用24元可以买几条狗链?
谁能列式:24÷3=8(条)
6元可以买3根骨头,一根骨头多少钱?
谁能列式:6÷3=2(元)
你想买吗?(想!)
同桌合作:你想买什么,将你提出的除法问题说给同桌听,让同桌帮你算一算,在草稿本上列出算式。
请几位买法不一样同学起来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的练习是正向应用:结合给出的生活情境,以“我买你算”的游戏形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除法问题并解决除法问题。】
活动五:我买你猜
反向训练——根据算式,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还想买,出示:24÷8=3
你猜我买了什么?
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猜的。
你们想玩这个猜一猜的游戏吗?
同桌玩:先将自己买好的东西用算式表示出来,然后给同桌看,让同桌猜一猜你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层次是逆向应用:以“我买你猜”的游戏形式,应用除法的意义来猜测除法算式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六:我当设计师
过渡语:刚才去了宠物店,当了一回购物小达人,你们想自己当老板吗?(想)
好!现在你们来当设计师,设计一家自己的商店。
要求:
(1)画上你最喜欢的物品,标上价格。
(2)提出3个以上的除法问题。
学生创作,师巡视。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没有展示的作品回家后可以将作品发到我们班级数学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同学开的商店买东西。比一比,谁最会购物!
【设计意图:通过“我当设计师”的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活动七:
我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的教案 5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鸡兔同笼”。(板书:鸡兔同笼)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的意思?(鸡兔同笼,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共有94条腿,问鸡、兔各有几只?)
师:这道古代趣题你能解决吗?我们还是化繁为简,从简单入手吧!
二、探索新知
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个有几只?
1、明确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读题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这道题里还有隐藏的数学信息吗?
同学们先来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多少只?(找一两个同学猜测)
到底是几只鸡几只兔呢?
2、小组合作交流。
师:小组讨论,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
师:把你们的方法写在纸上。可以使用桌子上老师提供的表格。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腿多了,减少谁的只数,增加谁的只数?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在旅游费用的租车、租船中,我们就是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这题的类型跟那差不多,我们想,也可以用这种尝试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
师:这种列表法有什么特点?
生:鸡一只一只地增加,兔子一只一只地减少。
师:谁能给这种列表法取个名字?
生:逐一列表法。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1只鸡,19只兔直接跳到6只鸡,14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或少了你们组是怎么调整的,也就是你们的调整策略是什么?
生:腿多了,我们减少兔子的只数,腿少了我们增加兔子的只数。
师:我们也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好吗?
生:跳跃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你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生:取中列表法
师(展示台展示三张表格)同学们三张表格都能很好地求出鸡、兔的只数,哪种方法最捷径。
生1:取中列表法直取中间数减少了“试”的过程能更简便、快捷地找到答案。
生2:我认为应该三种列表法结合使用,先用取中列表法减少一半的猜测数字,再用跳跃列表法加快猜测的速度,在接近答案时用逐一列表法。
生3::那是数字大时使用,数字小时,还是使用逐一列表法好,它答案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小组4:(展示台展示)我们组认为还是采用列方程法最简便、快捷,先假设鸡的只数为ⅹ,兔子的只数就为20-x。
列式是:2x+4(20-x)=54解得x=13兔子的只数是7.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聪明,但这种方法我们暂不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和老师一起向他们请教,好吗?
师:还有哪些组没有汇报?
小组5:我们组也是用列式法算出鸡、兔的只数(展示):假设全部是鸡
(54-20×2)÷(4-2)求出兔7只,鸡13只。
师:这种方法,我们也留在课后私下交流。
师: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为我们的祖先感到骄傲,其实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很了不起!
四、方法应用,巩固新知
过渡语:、“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日本人称它为“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1、师:除了“龟鹤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类似以外,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
问题。(出示)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有单打和双打。12张乒乓球台上共有34人同时在打球。问: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台子各有几张?
问:这题是否属于“鸡兔同笼”问题
2、师:我们班同学很聪明,会解“鸡兔同笼”类型的问题,那聪明的你,是否会出一道“鸡兔同笼”类型的题,考考其他组的同学呢?
3、(出示)一百个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人?
师: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思考这一趣题。
四、小结交流
今天这节课,我们跨越了1500多年的历史,即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数学名题,又解决了我们身边的一些数学问题。经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的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 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优越,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二:购门票
1、出示信息:同学们,我们坐上汽车很快就来到了车溪风景区的大门口,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信息),购买门票就可以进去啦!
成人票每张80元,学生票每张40元。
团体票40元/人(45人起订)
2、提出问题:怎样买门票最合算?
3、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设计方案。
(2)集体交流
(三)游车溪:课件出示:车溪美景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车溪。(看图片及介绍)
师:我们徜徉于车溪的青山绿水时,无尽的乡土气息如清泉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仿佛回到了“梦里老家”。
【设计意图】解决了租车问题后,学生已经略显疲惫。欣赏车溪风景区美景,调节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得到短时的放松,还能起到过渡的作用。
(四)活动四:用餐
师:醉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肚子饿了。同学们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
多媒体出示37页快餐店图片
1、合理点菜
(1)师:假如你们一组人到本店吃饭,你们想吃什么?共花多少钱?请大家设计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整理方案。
(3)汇报。
(4)仔细看看,哪种订餐方案好,为什么?引导得出点菜时注意营养,荤素搭配,主食搭配,同时注意养成节俭的习惯。(板书:荤素搭配,注意营养,节约不浪费)
2、合理配菜
(1)师:同学们,现在本店隆重向大家推出了20元四菜一汤并赠米饭的活动,假如你是快餐店的老板,你打算怎样配菜?怎样配菜才合理呢?请大家想一想,在小组内设计出一种合理的配菜方案。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方案。
(3)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点菜设计中,再与组内成员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与人合作的优越;对别人点的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增强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反思交流、感受快乐
师:同学们,今天的旅游活动很顺利愉快,你们开心吗?在旅游中知道了什么?(生谈收获)
师补充:1.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2.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约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四、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了旅游中许多问题,你们真棒!旅游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要考虑,如时间,住宿等等,课后为班级制定一份旅游计划。下节课再全班交流。
作业:
设计旅游计划
这次旅游,同学们非常高兴,还有很多收获,你们想去哪儿游玩?
布置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填写旅游计划书。
数学的教案 7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常见的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棱:相邻两个面的交线。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底面:棱柱有上、下两个底面,形状相同。
侧面: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
立体图形的分类:锥体、柱体、球体。也可分为有曲面、无曲面。还可以分为有顶点、无顶点。
棱柱:分为直棱柱、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特殊的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圆柱: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圆锥:底面是圆形,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
球:用一个平面去截,截面图形是圆形。
正方体的截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圆柱体的截面:可以是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
展开与折叠:两个面出现在同一位置的展开图形,是不可折叠的。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正面看(主视图)、左面看(侧视图)、上面看(俯视图)
数学的教案 8
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却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教九(4)班的数学,我总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教学所得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在上课前我总是查阅很多教参、教辅,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总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写教案,力争做到熟知知识要点,心中有数。
二、在教学过程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究问题,发现知识。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人人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还是难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经验不足,不太敢放手,怕完成不了当趟课的教学任务。后来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下,才开始进一步尝试,并在不断的尝试中总结经验。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教学模式下新的教学思想。
2)、熟读初一到初三的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老教师对知识点的处理和对教材的把握,以及他们处理突发事件方法。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很苦,很累,但在不断的摸索中,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数学的教案 9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挂图!
二、探索新知:
213元 42元 12元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12+12+12+12=48
(2) 12 (3)12
12 × 4
12+ 12 48
48
三、拓展应用
1、试一试:
买两个书柜需要多少钱?
213×2=()(元)
213× 2 答:
2、 14 31 123 214
× 2 × 3 ×3 × 2
3、7×3+4 8×6+3 5+2×8
2×6+5 4×9+6 3+6×7
4、一件大衣的价钱是一件羊毛衫的3倍。一件大衣多少钱?一件大衣比一件羊毛衫贵多少钱
羊毛衫132元
5、填表。
2辆 3辆 4辆 5辆 6辆 7辆 8辆
大车乘客数 60
小车乘客数 24
数学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2.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
0、1、79、 、0.25、0.6、100、 、 、 、85%、30、90%、7、8、2.35……
学生分类填数:
2.导入:上题同学们填得很正确,这就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几种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把这几种数的意义和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
二、探究新知
(一)整数
1.小组讨论.
2.师生总结.
自然数:0、1、2、3、……
自然数是整数.
教师说明:在小学只学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进入初中就要学习小于0的整数.
想一想:自然数有什么特征?
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说明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分数.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什么数?(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什么?(分数单位)
②在整数范围内能计算2÷9吗?有了分数以后能计算吗?为什么?
2.填空练习.
①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 ;把3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 .
② 的分数单位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成了整数.
3.教师说明: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
即:
4.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教师板书:
谁能说出真、假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举例说明)
①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④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
⑤反之,整数和带分数也可以化成假分数.
教师板书:假分数
教师说明:假分数、带分数、整数可以相互转化.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它是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三)小数.
教师引导:从分数的意义联想一下,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学了哪些有关的知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教师板书:
教师说明:整数和小数都是按十进制计数法写出的数,其中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都是计数单位.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四)百分数.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百分数的意义吗?
教师板书: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用%表示.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了数的意义及有关知识,并形成了知识网络,对数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1)把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是这根铁丝的 ,每段长米 .
(2)分数单位是 的最大真分数是 ,它至少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了假分数.
(3)10个0.001是( ),10个0.01是( ),10个0.1是( ),10 1是( ),10个10是( ).
(4)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整数是( )位数;最低位是百分位的小数有( )位小数.
(5)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它们相差( ).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不是正确,并说明理由.
(1)自然数既可表示有“多少个”,又可以表示是“第几个”.
(2)0不是自然数.
(3) 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五、布置作业.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9÷11 16÷12 14÷21 39÷26
2.把下面表中的各数互化.
小数
分数
百分数
0.75
120%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朗诵会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亿以内数的读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含有数字的小文章,做成幻灯片(或卡片),并对每篇文章进行编号.
2.教师准备一些写有“读书小能手”的证书和同等数量的大红花.
活动过程
1.学生抽号,教师按号出示幻灯片.
2.学生抽完签后立即开始朗诵,其他学生监督,要求特别注意其中数字的读法.
3.对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颁发“读书小能手”证书,并授予大红花.
智力拼数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亿以内数的结构,并能快速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若干组数字牌(上写零、一、二……九等大写数字)和文字牌(上写十、百……千万等数位)
2.若干组写有亿以内数的纸牌(如13459000).
活动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教师出示纸牌,学生进行拼数.
3.最先完成拼数的小组举手示意,其他小组停止拼数,共同检验.
4.拼数正确记2分,错误则扣1分.
5.分数最高的小组胜出.
数学的教案 11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操作、描述、讨论的活动中,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拼长方形和用语言描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教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引入本课。
二、新授: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1、自主操作。提出教材中的拼图要求,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形。
2、交流拼出的图形。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拼出的长方形,再展示拼出的图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表达清楚,就可以。
3、讨论“议一议”。启发学生根据拼的图和表中的数据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发现的同时,要使每个学生了解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4、公式。先让学生试着,再交流。
三、试一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先自己试着算一下,再全班交流。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三题,是关于学生身边实际物品表面面积的计算,按教材中的要求进行。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数学的教案 12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数学的教案 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直线的概念。
2、掌握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和相交直线的概念。
3、使学生熟悉简单的几何语句,并能画出正确的图形表示几何语句。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一些几何语句(如:某点在直线上,即直线“经过”这点;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且只有”的双重含义,即存在性和惟一性)的教学,训练学生准确地使用几何语言,并能画出正确的几何图形。学生通过“说”与“画”的尝试实践,体验领悟到“言”与“图”的辩证统一。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严密的思考方法及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学习好数学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直线公理的讲解,举出实例说明它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从实践到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再进行实践的认识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激励学生要勤于动脑、敢于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模型的观察,使学生体会物体的对称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画直线体会直线美,逐步培养学生的几何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并尝试指导与阅读相结合。
2、学生学法: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知识,总结学习成果)和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直线的表示方法,直线的公理及相交线。
(二)难点
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理解,直线公理的理解。
(三)疑点
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
(四)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法解决直线公理的理解;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的疑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软盘)、三角板、木条、铁钉。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通过知识点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及其性质,通过画图及对几何语言的认识培养学生图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方式。
(二)整体感知
以情境教学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逐步领悟,教师概括总结和学生自我学习评价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投影仪显示本章开始的正十二面体的模型,学生观察这一复杂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认识的简单图形?(学生会很快找出线段和角)
演示:投影从正十二面体的模型中分离出某一部分,即线段、角。
引出课题:要掌握比较复杂的图形知识,需要从较简单的图形学起。本章我们就学习最简单的图形知识,即线段和角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来的两个图形。在这个基础上,以后我们再学习相交线、三角形、四边形等等。
板书:第一章线段角
一、直线射线线段1.1直线
探究新知
1、直线的概念
师:对于直线,我们并不陌生,小学就已经认识了它,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几种日常生活中“直线”形象的例子吗?
教法说明:学生有小学的基础,会很快说出一些实际例子,如:黑板边缘、书本边缘、拉直的线、笔直的公路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
演示:学生发言的同时,教师利用电脑显示一些实例,如:黑板、书本、笔直公路等等。然后变换抽象成一直线。
师:我们在代数中,常用一条特殊的直线,你知道吗?
(学生会回想起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几何中的“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我们可以用直尺画直线,但画出的只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的表示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第四自然段,总结直线的表示方法。
教法说明:对于直线的表示方法很简单,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也会理解。但记忆不一定深,这种采取让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一是培养学生看书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爱看书且会看书。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的记忆深刻得多。
由学生小结,得出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
(1)用直线上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直线。
(2)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记作直线。
教法说明:用字母表示图形,小学没有介绍,现在学生初步接触,所以教师这里要补充说明点的表示方法。同时指出:以后学习中,常用字母表示几何图形,便于说明与研究。
3、点和直线的位置
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直线,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找一点。然后,引导全体学生讨论:平面上一条直线和一个点会有几种位置关系呢?
师生共同总结:
(1)点在直线上,如图,叙述方法: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点。
(2)点在直线外,如图,叙述方法:点在直线外,或直线不经过点。
教法说明:在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中,要注意几何语言的训练。点在直线上和点在直线外,各有两种不同的叙述方法,要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
4、直线的公理
实验尝试:用一个铁钉把木条钉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转动木条,并观察现象。教师在木条上加上一个钉子,再让学生转动,并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以上实验你认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相互纠正或补充。
师小结: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同时板书公理内容。
板书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言之,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体验证实:教师小结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经过一点和两点画直线。
教法说明:
(1)学生通过实验,对直线公理有认识,但欲言之而不能,或虽能表达出意思但不严密。此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一定要强调几何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向学生们讲清“有且只有”的两层含义。第一个“有”说明的是存在性,过两点有直线存在。“只有”说明的是惟一性,经过两点的直线不会多,只有一条。如果把直线公理说成是:“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就是错误的了。
(2)公理得出后,让学生再次动手验证,使学生体会到公理的科学性,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便于学生对公理的记忆。
(3)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通过学生间的相互讨论、教师补充等手段,使学生了解直线公理的应用,如:木匠怎样在木料上画线;植树时怎样能使树坑排列整齐等等
教法说明:通过公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积累本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体会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5、相交线
师:根据直线公理,过两点有几条直线?
(学生会答出:有且只有一条。)
师:反过来,两条不同的直线可能同时经过两个点吗?
(学生容易答出:不能)
师:两条不同的直线不可能同时过两个点,也就是说,两条不同的直线不能有两个公共点,当然,也不能有更多的公共点。因此,我们得出一个新概念;
板书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我们叫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这两条直线叫相交直线。
如图,直线和直线相交于点,点是直线和直线的交点。
教法说明:两直线相交为什么只有一个交点,是本节课的难点。从公理入手提出问题,再反过来考虑,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易于理解,突破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1)
1、问答题
(1)经过一点能否画直线?能画几条?
(2)经过两点能否画直线?能画几条?
(3)只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直线是否可以?用直线上的两个点表示直线呢?
2、读出下列语句,并按照这些语句画图
(1)直线经过点。
(2)点在直线外。
(3)经过点的三条直线。
(4)直线与相交于点。
(5)直线经过、、三点,点在点与点之间。
(6)是直线外一点,过点有一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教法说明:问答题的目的是进一步理解巩固直线公理,作图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言”与“图”的转化能力。
(四)总结、扩展
以提问的形式,归纳出以下知识点:
八、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内容
补充:按照下面的图形说出几何语句。
附答案
补充:
(1)直线过(点在直线上)。
(2)点在直线外(直线不过点)。
(3)直线、相交于点。
(4)直线过三点。
(5)直线都过点。
思考题:课本第16页B组的第2题。
数学的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第一关
找出下面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兔子总只数的1/3。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2.第二关
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测定,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重有35kg。他的体内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师小结:同学们对于运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运用分数除法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出示例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
(二)画图分析,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每当遇到这样的题,我们常规作法是什么?(找到关系句,画出单位“1”,画图理解,写出等量关系式。)
(1)问题中最关键的句子是什么?
(2)从“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3)哪个量是单位“1”?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关系式。
单位“1”的量×对应分数=对应量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三)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关系式中,哪个量是未知的,哪个量是已知的?
(2)学生尝试完成。
预设有3种方法。
方法一: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设小明的体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据: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则: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5
方法三:根据份数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顾反思,沟通不同方法
(1)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35×4/5=28
(2)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单位“1”相同,数量之间的关系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单位“1”,一道是未知单位“1”)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习八第1题和第3题.先自主解答,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八第2题.做完思考:“鲜牛奶250ml”这个条件与要求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3、完成练习八4题。本题有几个要求的问题?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筛选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2、作业:第39页练习八,第5.6题。
数学的教案 15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40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
教学具准备: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教师出示书柜,把手中的书本非常整齐的摆放在书柜中.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2.明确分类。
揭示概念:像老师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教师再出示一个书柜,比较乱,书和练习本放在一起了,让学生谈一谈观看这样的书柜的感受.进一步明确分类的意义.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书柜,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出示很多水果和蔬菜,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西红柿的分法,及时纠正错误.
3.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2)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4、补充练习
(1)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2)出示很多蔬菜和水果,请小组同学分类.然后派代表汇报.最后对容易出现错误的西红柿要进行指导.
5、拓展练习
出示9张卡片,要求学生分类。学生进行汇报。(可出现两种分类的标准)。教师小结:分析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看。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回家之后自己整理书包和书柜,看谁整理的最干净、整齐。
【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1.数学的教案